張惠靈 郭俊峰 李春艷


【摘 要】 目的:探討血清胃蛋白酶原聯合抗Hp IgG抗體檢測在早期胃潰瘍診斷中的應用價值。方法:以本院2019年1月至2019年10月首診為胃潰瘍的67例患者作為研究組,并選取同期67例健康體檢者為對照組,所有受試者均行血清胃蛋白酶原(PG)及抗Hp IgG抗體檢測,分析兩組受試者血清PGⅠ、PGⅡ水平,并計算PGR(PGⅠ/Ⅱ比值),比較兩組抗Hp IgG抗體檢測結果及不同抗Hp IgG抗體血清PG水平。結果:研究組患者PGⅠ、PGⅡ及PGR較對照組更高,兩組比較存在統計學差異(P<0.05);研究組抗Hp IgG抗體陽性52例(占77.61%),對照組抗Hp IgG抗體陽性20例(占29.85%),兩組比較存在統計學差異(P<0.05);抗Hp IgG抗體陽性組患者PGⅠ、PGⅡ及PGR較抗Hp IgG抗體陰性組更高,兩組比較存在統計學差異(P<0.05)。結論:血清PG水平及抗Hp IgG抗體與胃潰瘍有密切關系,兩者聯合監測在早期胃潰瘍篩查中具有較高的應用價值。
【關鍵詞】 PG;抗Hp IgG抗體;PGR;胃潰瘍
胃潰瘍是消化系統疾病中的常見類型,以腹痛腹脹、反酸、惡心為主要臨床表現,若未及時治療,則可引發胃出血、胃穿孔等不良事件,甚至發展為胃癌,不僅嚴重影響患者的消化功能,造成生理疼痛,還可能危及到患者的生命安全[1]。胃潰瘍發病原因目前尚未完全明確,但大量研究證實,幽門螺旋桿菌(Hp)感染與胃潰瘍的發生發展有密切關系。血清胃蛋白酶(PG)水平變化可有效反映胃黏膜功能及病變程度變化,Hp與PG常被臨床應用于胃癌的診斷,但在胃潰瘍中的報道相對較少[2]。本研究以本院消化內科收治的67例Hp感染胃潰瘍患者為研究對象,探討三聯療法在Hp感染胃潰瘍治療中的臨床療效,現進行如下報道。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以本院2019年1月至2019年10月首診為胃潰瘍的67例患者作為研究組,所有患者均經內鏡檢查確診,近1周內未使用藥物治療,無相關伴隨癥狀;其中男35例,女32例;年齡21~73歲,平均(44.53±3.47)歲;潰瘍直徑0.2~0.8cm,平均病程(0.52±0.14)年。并選取同期67例健康體檢者為對照組,其中男36例,女31例;年齡21~72歲,平均(44.23±3.43)歲,所有體檢者胃鏡檢查、血液生化檢查均正常,無消化系統、心腦血管系統、糖尿病等病史。
1.2 方法
所有受試者均持續空腹8h以上,于晨起空腹條件下抽取外周靜脈血4mL,室溫下靜置30min后以3500r/min轉速離心10min分離出血清,保存于-20℃冰箱中。選擇OLYMPUS AU5400全自動生化分析儀,采用膠乳增強免疫透射比濁法檢測血清中PGⅠ、PGⅡ水平,并計算PGR(PGⅠ/Ⅱ比值),采用酶聯免疫吸附法檢測抗Hp IgG抗體,相關配套試劑均有上海晶瑩生物技術有限公司提供。Hp陽性標準[3]:血清抗體滴度≥20kU/L,反之則為陰性。
1.3 觀察指標
分析兩組受試者血清PGⅠ、PGⅡ、PGR,比較兩組抗Hp IgG抗體檢測結果及不同抗Hp IgG抗體血清PG水平。
1.4 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 19.0處理數據,計數資料[n(%)]和計量資料(±s)分別行卡方和t檢驗,P<0.05為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2.1 血清PG水平
研究組患者PGⅠ、PGⅡ及PGR較對照組更高(P<0.05)。見表1。
2.2 抗Hp IgG抗體檢測結果
研究組抗Hp IgG抗體陽性52例(占77.61%),對照組抗Hp IgG抗體陽性20例(占29.85%),P<0.05。
2.3 不同抗Hp IgG抗體檢測結果的血清PG水平
抗Hp IgG抗體陽性組患者PGⅠ、PGⅡ及PGR較抗Hp IgG抗體陰性組更高(P<0.05)。見表2。
3 討論
近年來胃潰瘍的發生率逐年增加,給患者的身心健康及生活質量造成嚴重影響。大量研究表明,胃潰瘍主要是因胃酸分泌過多、刺激胃黏膜時期出現大面積潰瘍,進而影響患者的消化及吸收功能[4]。因此早期確診胃潰瘍并給予對癥治療對預防不良預后具有積極意義。血清PG是胃黏膜細胞分泌的胃蛋白酶前體,分為PGⅠ與PGⅡ兩個亞型,兩者在生化及免疫學方面存在特性差異。生理狀態下只有少量PG進行血液循環,但在血清中可以被檢測到。當患者發生胃潰瘍時,胃黏膜防御功能下降,胃黏膜細胞則會分泌大量的PG使得血清中PG水平明顯超出正常范圍,提示檢測血清PG水平可用與評估胃潰瘍的發生發展[5]。膠乳增強免疫透射比濁法是近年來檢測血清PG的新方法,可批量上機檢測,且操作簡單,結果準確。Hp可改變胃內酸堿度,在胃酸及胃蛋白酶作用下形成潰瘍,破壞胃黏膜屏障,促進體內疾病進一步發展。本研究結果表明,研究組患者PGⅠ、PGⅡ及PGR較對照組更高(P<0.05);研究組抗Hp IgG抗體陽性52例(占77.61%),對照組抗Hp IgG抗體陽性20例(占29.85%)(P<0.05);提示Hp感染與胃潰瘍的發生有密切關系。結果還表明,抗Hp IgG抗體陽性組患者PGⅠ、PGⅡ及PGR較抗Hp IgG抗體陰性組更高(P<0.05)。究其原因,Hp可通過多種機制破壞胃黏膜屏障,使大量PG進入血液循環,提示血清PG水平可在早期反映胃黏膜功能狀態。
綜上所述,血清PG水平及抗Hp IgG抗體與胃潰瘍有密切關系,兩者聯合監測在早期胃潰瘍篩查中具有較高的應用價值。
參考文獻
[1] 趙蘭靜,劉春興,安仙園.血清胃蛋白酶原和抗HpIgG抗體對消化性潰瘍的臨床意義[J].檢驗醫學,2014,29(11):1124-1127.
[2] 陳蕾,顧云峰,詹愛霞,等.血清胃蛋白酶原在胃潰瘍高危人群中的篩查價值[J].溫州醫科大學學報,2018,48(07):524-528.
[3] 江堤,蘇劍東,劉美紅,等.血清胃蛋白酶原聯合Hp-IgG抗體檢測對胃癌篩查的價值分析[J].湘南學院學報(醫學版),2015,(04):14-17.
[4] 趙蘭靜,劉春興,安仙園.血清胃蛋白酶原與抗HpIgG抗體聯合檢測對胃潰瘍早期篩查的臨床意義[J].國際檢驗醫學雜志,2014,35(09):1122-1123.
[5] 許園園,趙健晢.血清胃蛋白酶原、幽門螺桿菌IgG抗體在胃癌及癌前病變篩查中的臨床研究[J].中國初級衛生保健,2018,(07):93-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