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教育部印發《關于全面深化課程改革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的意見》,提出要“制定學生發展核心素養體系”,明確“學生完成不同學段、不同年級、不同學科學習內容后應該達到的程度要求”,把“核心素養落實到各科教學中”。2018年,《普通高中化學課程標準(2017版)》正式頒布實施,凝練了化學學科宏觀辨識與微觀探析、變化觀念與平衡思想、證據推理與模型認知、科學探究與創新意識、科學態度與社會責任五個方面的核心素養。
長期以來,許多高中化學教師習慣于依照教材章節順序設計教學,局限于講授零散知識,忽視知識間內在關系的揭示及知識形成過程的展示,學生所獲得的是沒有加以結構化的碎片知識,再加上教師側重于文本知識的解讀和試題訓練,發展學科核心素養的任務難以真正落實。
針對上述問題,南寧市第二中學化學教研組成員、特級教師、正高級教師黃劍鋒帶領學科團隊開展了“‘素養為本的高中化學單元教學設計與實踐”研究,并獲批立項為2017年度廣西教育科學“十三五”規劃A類重點課題。黃劍鋒團隊認為,“素養為本”的高中化學教學單元設計應以某個主題為核心,圍繞主題教學目標設計探究性方案,構建系統化、結構化的教學單元。在教學單元設計中,教師不能簡單理解為知識點的傳輸和學生的技能訓練,而應考慮到學生的知識水平與化學探究之間的關系,主動為培養學生的化學探究能力搭建平臺,發展學生的學科核心素養。
三年來,黃劍鋒團隊在新課標理念指引下,充分按照學科知識邏輯結構及學生認知發展規律推進課題研究,在反復的備課、上課、聽課、評課、磨課過程中,不斷促進教師從“教教材”向“用教材教”轉變,有效解決了單課時教學中難以落實三維目標的問題,提升了學生的化學知識結構化水平。目前,該團隊已成功打造出一批“素養為本”高中化學單元教學優秀課例,先后在我區各地推出14節示范課、公開課、觀摩課,得到業內較高評價,其所在學校的2019屆、2020屆學生在化學備考中運用“元素化合物單元復習法”進行學習,復習效率明顯提高,化學學科核心素養得到了全面發展。
(編 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