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書鑠
摘 要:基于對用綠色理念領引山區生態經濟發展的分析,首先分析出綠色發展理念提出的主要經濟原因;其次分析出綠色生態發展理念對山區經濟的影響;最后分析出推動我國綠色理念發展的方法。
關鍵詞:綠色理念;山區生態經濟;經濟發展
引 言
目前在我國生態環境不斷提高的背景下,對于資源水平的承載能力做出了明確的要求,而改善民生的關鍵性指標就是綠色理念。倡導綠色理念不僅可以更好的實現經濟發展和生態優化的有機結合,更是已經成為了我國優先發展的戰略以及目標之一。我國山區生態經濟在實施綠色理念發展以來,已取得了非常顯著的成效[1]。
“天人合一”的自然理念是中國自古以來一直都尊崇的理念,這和現在社會上提倡的綠色理念不謀而合, 隨著我國國民近幾年來對改善民生以及生態環境等問題的高度關注,綠色理念的發展運營給國家指導思想的建設提供了關鍵的參照根據。綠色發展理念在一定的程度上,最需要的就是生態環境,特別是在黨的十八大會議召開以后,關于綠色理念的發展我國的主動性顯著加強,特別是對山區生態經濟的發展,效果顯著。綠色發展理念可以說是我國提出的最成功的改革轉型策略,本文以綠色理念領引山區生態經濟發展為研究課題,著重分析我國山區的綠色發展,為現在世界上其他國家參照借鑒提供依據[2]。
一、綠色發展理念的內涵
(一)綠色發展理念的理論基礎。綠色發展理念在學術界當中由英國經濟學家大衛首次在自己的一本著作當中提出來的。在他的著作中顯示出國家在經濟發展的過程當中應該一直保持著一定的樂觀性[3],世界其實沒有末日,只要使用有效的方式就一定可以提高經濟發展的靈活性。在這個觀念提出一段時間以后,就陸續的出現了一些其他學派的研究者,并且當中就有學者認為經濟要想長久保持可持續性的發展,首先就要從環境產品與服務估價等角度進行分析,這樣才可以有效的推進經濟與環境的發展和統一。
(二)綠色發展理念的核心內容。通過實踐的形式,綠色經濟發展理念開始被社會廣泛的認可以及接受,利用實踐的形式實現了組織之間的經濟合作以及發展,成立了經濟合作與發展組織,簡稱為OECD。全球綠色經濟發展理念在OECD當中被具體的劃分成四個維度指標,分別是環境與資源所需的有效成本、市場投資狀況、部門效率以及氣候變化。依據目前對于綠色經濟發展理念的提倡以及實踐,各國都對綠色理念的發展戰略和投資活動進行相應的調整。所以OECD為綠色經濟實踐制定了框架,在這個框架里面,實現國家經濟可持續發展的主要指標就是綠色,綠色經濟和環境經濟以及生態經濟,在一定的程度上來說,并沒有本質上的不同。然而環境經濟以及生態經濟在一定程度上來看,都具有本身的深奧定義 [4]。而相比之下綠色經濟的內涵就比較通俗易懂,是所有普通的民眾可以接受并且了解的概念,所以,對于綠色經濟理念的實踐用形式加以突出就是OECD的意義所在。
(三)綠色經濟與生態經濟的關系。在本質上綠色經濟和生態經濟具有一定的相同之處,主要是在發展目標方面體現,所以,把綠色經濟引領進山區生態經濟發展當中去,就會發現,這兩者之間其實是具有差別性的,主要體現在以下三個方面: 1、過程方面。綠色經濟倡導人與自然和平共處,而生態經濟推崇自然。綠色經濟把環境成本、生態成本以及經濟成本放在了同樣重要的位置上,從而突出經濟可持續發展的可操作性,而生態經濟在發展的過程當中,常常是用模仿和適應的方式來實現人為干擾的最小化趨勢。2、功能方面。綠色經濟注重微觀經濟體系的特定性,主要憑借勞動人員的生產能力以及生產的產品來提高生產效率。而生態經濟是以微觀經濟體系的多功能屬性為發展核心的,其中就包含產品的多樣性,憑借微觀經濟配置當中的化解風險的方法提供無限供給給勞動力。3、構造方面。強調結構的簡約性是綠色經濟對于結構方面的要求,所以在資源配置的方面,會盡量的把多余的生產活動去除掉,還原生產過程當中最簡單的內容。而構造復雜程度方面是生態經濟發展的核心內容,所以在資源配置方面主要凸顯生態系統的多層次以及多角度等方面的特性。
二、綠色發展理念下山區生態經濟發展面臨的問題
眾所周知,發展綠色經濟必要的因素,一是要具備充足的水源。二是地勢要盡可能選擇平坦遼闊的地區。但是以上的兩點因素我國的山區并不具備,而且一部分的區域地勢比較崎嶇,并且還有干地,甚至一部分地區水資源缺乏嚴重,所以要想在山區發展綠色經濟的難度系數比較大[5]。
上述的情況雖然對山區發展綠色經濟帶來了很大的阻礙,但是上述的情況也不是發展綠色農業的必備條件。其實從靈活長期的發展來看,山區綠色農業發展的制約因素除了自然條件以外,還有一定的外在因素。
(一)山區人民收入低。自從我國改革開放以后,城鄉居民的生活水平以及消費水平都有所提高,但山區人民的收入一直較低,這也導致了山區綠色農業開展進行困難。
(二)生態破壞。 隨著一些不規范的開采和人們對環境的破壞,一些自然生態也受到了相應的影響,都遭受到了不同程度的破壞。
(三)基礎設施建設匱乏。山區受地形的影響,基礎設施建設難度較平原地區明顯增大,因此,山區的基礎設施一般都較為匱乏。受此影響,山區農產品的交易范圍一般都較為狹小。
三、推動山區生態經濟綠色發展的對策建議
(一)優化綠色產業項目的原則。首先,應該把綠色產業項目當中的內生性原則進行優化。山區生態經濟中綠色產業在項目上面進行選擇的時候,應該選擇一些普遍的民眾都可以接受的項目,這樣的話項目才可以具有一定的優勢。經過民眾的參加,可以有效的實現權利和義務的對稱性,把機會行為的可能性消除掉。其次,應該加大對綠色產業項目當中的共生性優化的力度,達到我國預期對經濟的設想,從而讓綠色產業項目具有一定的共生性的特征。
(二)提高政府履行責任的力度。政府應該承擔規劃綠色發展的重任,給山區經濟的發展建設合理的布局結構,另外,基于生態分區的原則,應該盡可能的保證生態的安全,為山區綠色經濟的發展奠定堅實的基礎。
(三)改變發展理念。綠色理念的發展不但可以起到保護現代人的責任,還可以起到保護他人以及后代的責任。因此,應該綜合多種方式,推動綠色產業體系的建立,培養人才,提高綠色農業的競爭能力,轉變發展理念,加快實施綠色發展的轉型。
(四)改變發展方式。我國應該認識到生態問題的嚴重性,加大改變發展方式的力度,把綠色理念領引到農產品的生產當中,在根源上保證我國農業經濟健康可持續性的發展。
(五)幫助民眾實現脫貧的目標。隨著我國污染程度的加重,最先受到危害的還是我們中國本身,所以提倡綠色發展理念,是幫助民眾可以實現脫貧目標的重要保證。
結束語
總而言之,通過用綠色理念領引山區生態經濟發展的研究,可以了解到,要想讓我國山區經濟長久的發展,就必須要加強對綠色理念領引的作用,用資產作為發展山區經濟優化的重要保證,從而推動我國山區經濟健康可持續性的長久發展。
參考文獻
[1] 李周. 用綠色理念領引山區生態經濟發展[J]. 中國農村經濟, 2018, 000(001):11-22.
[2] 唐新柱. 綠色生態理念助推“綠色東安”建設[J]. 農村.農業.農民(B版), 2012.
[3] 王興帥, 王波. 綠色金融發展創新:韓國實踐經驗與啟示[J]. 生態經濟, 2019, 035(005):82-87.
[4] 許二平, 張會萍, 軒玉榮,等. 生態共同體視閾下河南中藥生態農業發展研究[J]. 農業經濟, 2016(12).
[5] 王紅梅. 馬克思主義生態觀視域下寧夏綠色經濟發展路徑研究[D].
基金項目:2019年度濟南市哲學社會科學規劃項目“濟南南部山區實施區域綠色發展問題研究 ” (JNSK19C07)階段性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