韋顯梅


【摘要】:目的:分析和探討綜合護理促進乳腺癌改良根治術后患肢功能康復的效果。方法:以2016年1月至2017年3月為時間基準,在我院所有接受乳腺癌改良根治術的患者當中,隨機收集66例作為本次研究的對象和主體,將其按照“動態隨機分組法”,分為對照組和觀察組,每組33例患者。前者采用常規護理干預,后者采用綜合護理干預,對比兩組患者的治療效果。結果:觀察組患者的外展、前屈、后伸、內旋以及外旋評分均高于對照組,觀察組患者的SAS、SDS均低于對照組(p值<0.05)。結論:綜合護理干預在乳腺癌改良根治術后使用,效果顯著,不僅能夠改善患者的患肢功能,還能夠調節患者的心理,適合在臨床進行開展。
【關鍵詞】綜合護理;乳腺癌改良根治術;患肢功能康復;效果
前言:乳腺癌是臨床上十分常見的女性惡性腫瘤,發病率占女性惡性腫瘤的30%【1】,根據相關調查研究表明,目前臨床上乳腺癌的發病率逐年升高,并且逐漸的趨于年輕化【2】。目前臨床上對于乳腺癌的治療多采用手術(乳腺癌改良根治術)聯合術后放化療的形式,效果顯著【3】。本文將對綜合護理促進乳腺癌改良根治術后患肢功能康復的效果進行深入分析。
1 資料及方法
1.1資料
在本院接受乳腺癌改良根治術的患者當中,選取66例進行研究,選取時間為2016年1月至2017年3月,將其分為兩個組別(對照組+觀察組)。入選標準:患者均為女性,接受乳腺癌改良根治術治療,年齡在18歲以上,70歲以下,認知功能良好,可配合進行臨床治療及護理。排除標準:嚴重肝腎疾病,心肺疾病,血液系統疾病,精神疾病,精神病家族史,對治療及護理有抵觸情緒,文盲。
對照組33例,年齡36~65歲,平均年齡(46.4±1.3)歲;病程3~6個月,平均病程(4.5±1.1)個月。
觀察組33例,年齡35~66歲,平均年齡(46.5±1.2)歲;病程4~7個月,平均病程(4.3±1.0)個月。
組間資料對比,p值>0.05。
1.2 方法
1.2.1對照組患者:常規護理干預。對患者的生命體征進行監測,對并發癥進行預防和評估,按時按量為患者供給藥物,避免異常情況的出現。
1.2.2觀察組患者:綜合護理干預。①心理護理?;颊咴谛g后會出現不同程度的消極、負面情緒,再加上對于病情的擔心,嚴重時會出現焦慮或者抑郁的情緒,使得對生活失去信心,因此,護理人員要對患者進行積極的疏導,多與患者進行交流,提升患者對于疾病的治療信心,也提升患者對于生活的信心,對患者進行安撫和鼓勵,向患者講解成功治療的案例,提升患者的配合度和依從性。對于美觀度,可以建議患者采用佩戴胸罩或重建術來進行彌補,消除患者的心中顧慮,使得患者對于手術和疾病的治療有正確的認知,提升術后康復鍛煉的配合度。②康復護理。乳腺癌改良根治術會使得患者容易出現患側近腋窩淋巴水腫,因此患者在術后要去枕平臥6個小時,將患肢抬高,使得患肢的肘關節輕度彎曲,避免對其壓迫,影響供血。6個小時后,可以對患肢進行按摩,由上向下、由外而內的按照淋巴的走向,對其進行輕捏,促進淋巴的回流。③術后康復鍛煉?;颊叩氖中g區在未完全恢復的情況下,可以對其進行被動功能鍛煉,并且逐漸的過度到主動功能鍛煉,術后1天可以進行握拳的活動,還可以進行腕關節回轉、肘關節屈伸練習,每天進行3次,每次10分鐘。術后的3天,可以開始進行上臂力量的練習,使得前臂上下、左右、前后擺動,促進淋巴的回流,每天進行3次,每次10分鐘。術后5天,可以將固定在上肢的胸帶解除,對上肢、肘關節等處進行抬高的,術后9天,可以進行拆線,對患肢進行上舉、橫擺、腕關節回轉的練習,增加患肢的活動范圍。在患者出院之后,也要進行相關的練習。
1.3 觀察指標
1.3.1對比兩組患者的患肢功能情況。涵蓋患肢的外展、前屈、后伸、內旋和外旋五個方面,分為優、良、中、差四個方面,評分標準分別為(90~100分)、(80~89分)、(60~79分)、(<60分)。
1.3.2對比兩組患者的心理狀態。采用SAS(焦慮自評量表)和SDS(抑郁自評量表)進行評測,分數越低越好。
1.4 統計學
應用SPSS22.0軟件處理66例接受乳腺癌改良根治術的患者的數據,計量資料采用“均數±標準差”的形式表示患肢功能情況、心理狀態的變化,并以T檢驗進行,組間對比p<0.05即證實有差異。
2 結果
2.1兩組患者的患肢功能情況對比。觀察組患者的外展、前屈、后伸、內旋以及外旋評分均高于對照組,p<0.05。詳情見表1。
2.2兩組患者的心理狀態對比。護理前,兩組患者的SAS、SDS相差不大,p>0.05;護理后,觀察組患者的SAS、SDS均低于對照組,p<0.05。詳情見表2。
3 討論
乳腺癌不僅會對患者的身體健康產生影響,還會對患者的精神和壓力造成影響【4】。患者接受乳腺癌改良根治術后,會出現不同程度的并發癥,比如積液、皮瓣壞死等,會對患者的患肢功能造成障礙,因此臨床會采用護理干預的方式來緩解和預防。乳腺癌改良根治術的切除范圍相對較大【5】,會直接影響到患者的患側上肢功能,從而對生活產生影響,對患者的心理狀態產生影響。患者的患側上肢是比較容易出現水腫的,這是因為淋巴回流障礙和血液回流障礙引起的【6】,因此,要想對患者的患側上肢進行功能性的鍛煉,避免出現功能性障礙,那么就要對其進行水腫的消除【7】。但是因為手術疼痛再加上患者的恐懼、害怕的心理,使得患者在術后拒絕進行早期的功能鍛煉,因此不利于患者患肢的功能恢復。
綜合護理干預是目前臨床上使用較為廣泛的護理干預手段,在乳腺癌改良根治術后的患側功能康復中,效果顯著。綜合護理干預是將心理護理、康復護理、康復鍛煉等進行綜合,從而從各個維度、各個層面【8】,對患者的患肢功能進行調節和康復,在幫助患者進行疾病的康復的同時,提升其患肢功能【9】。
本文的研究當中,觀察組患者的外展、前屈、后伸、內旋以及外旋評分均高于對照組,觀察組患者的SAS、SDS均低于對照組,p<0.05。這說明,在乳腺癌改良根治術后采用綜合護理干預的效果顯著,適合作為常用手段作用于臨床,也適合將其進行大面積的推廣和普及,具有較高的應用價值和實施價值。
參考文獻:
[1]馬艷梅,王芳,張華.延續護理對乳腺癌改良根治術后患者心理狀況和肢體功能的影響[J].國際精神病學雜志,2020,47(02):386-388+392.
[2]沈頌娜,陳娜,干海波,等.乳腺癌改良根治術后患者社交焦慮狀況調查及與傷殘接受度、應對方式的關系研究[J].中國婦幼保健,2020,35(08):1516-1518.
[3]鄧娟,厲紅元,沈薇.綜合康復干預預防乳腺癌改良根治術患者患肢淋巴水腫及促進肢體功能的效果分析[J].國際護理學雜志,2020(07):1309-1310-1311-1312.
[4]詹海俠,胡東,張文婷,等.集束化護理模式對乳腺癌改良根治術后患者肩關節功能恢復及生命質量的影響[J].中國醫藥導報,2020,17(14):178-181.
[5]Rachel C , Kellyn M , Daniel T , et al. Effect of Comprehensive Care Coordination on Medicaid Expenditures Compared With Usual Care Among Children and Youth With Chronic DiseaseA Randomized Clinical Trial[J]. JAMA Network Open, 2019, 2(10):2755-2759.
[6]邱琳.舒適護理在乳腺癌改良根治術后即刻假體植入再造乳房病人中的應用效果觀察[J].世界最新醫學信息文摘,2019,19(A0):237+239.
[7]凌幸發,吳素剛,李常明,等.乳腺癌改良根治術保留肋間臂神經對患者預后的影響及方法探究[J].解放軍預防醫學雜志,2019,37(11):8-9.
[8]Laura Villarreal-Martínez, Atenas Meléndez-Aguirre, Marcela Cantú-Moreno, et al. How Does Comprehensive Care Impact Life of Pediatric Patients With Hemophilia? Results From a Center in a Developing Country[J]. Journal of Pediatric Hematology/Oncology, 2019, 41(8):1.
[9]常利,張潔,王雁,李小妹.綜合護理干預對乳腺癌改良根治術后病人病恥感及應對方式的影響[J].護理研究,2019,33(16):2793-27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