刁潔冰



【摘要】目的:探究羅哌卡因復合芬太尼應用于分娩鎮痛的麻醉效果。方法:隨機選擇青島新陽光婦產醫院2018年10月至2019年10月期間分娩鎮痛的產婦34例作為觀察組,選擇同期無分娩鎮痛的產婦34例作為對照組。對比產程時間、出血量、剖宮產率、產程疼痛評分、胎兒窘迫發生率、新生兒Apgar評分。結果:兩組在第二產程時間、出血量、胎兒窘迫發生率、新生兒Apgar評分方面不具有顯著性差異。觀察組在第一產程時間、剖宮產率、各產程疼痛評分方面均優于對照組。結論:羅哌卡因復合芬太尼應用于分娩鎮痛能夠顯著縮短第一產程時間,同時大幅降低整合圍產期的疼痛感,使得剖宮產率得以有效控制,且不會對新生兒造成負面影響,整體效果較為理想。
【關鍵詞】分娩鎮痛;臨床麻醉;羅哌卡因復合芬太尼
疼痛作為自然分娩進程中最為直觀、最主要的一種生理感受,并且產婦在分娩進程中往往都會存在焦慮、緊張等負性情緒,在疼痛與負性情緒的雙重刺激下,會使得產婦在這個過程中釋放大量的兒茶酚胺,對臨床分娩造成不利影響[1]。隨著醫學技術與麻醉技術的不斷發展,分娩鎮痛越來越受到臨床的認可,椎管內阻滯已經成為臨床分娩鎮痛的主要麻醉方式,但由于產婦本身的特殊性,究竟選擇何種麻醉藥物,尚需進行更為深入的研究[2]?;诖?,本研究系統闡述了羅哌卡因復合芬太尼應用于分娩鎮痛的臨床麻醉效果,僅供參考與借鑒。
1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隨機選擇青島新陽光婦產醫院2018年10月至2019年10月期間分娩鎮痛的產婦34例作為觀察組,選擇同期無分娩鎮痛的產婦34例作為對照組。觀察組當中,初產婦21例,經產婦13例;年齡23~40歲(29.5±5.3)歲;孕周38~41周(39.5±1.6)周。對照組當中,初產婦22例,經產婦12例;年齡23~41歲(29.4±5.2)歲;孕周37~41周(39.7±1.5)周。
1.2麻醉方法
對照組無分娩鎮痛,分娩與傳統自然分娩完全相同。觀察組采用羅哌卡因復合芬太尼連續硬膜外阻滯麻醉,主要涉及以下流程:觀察組從第一產程全面進入到活躍期,同時宮口開放達到2~3cm的情況下,選擇L2-3或者L3-4椎間隙當做穿刺點,實施穿刺準備,然后將導管置入2~3cm。通過硬膜外注入1%濃度利多卡因(5ml),針對產婦進行為期5min的觀察。在確定產婦沒有異常的情況下,硬膜外注射0.1%濃度羅哌卡因+芬太尼(1.5ug/ml)混合液8.5ml,接著連接自控鎮痛泵,藥物為0.1%濃度羅哌卡因+芬太尼(1.5ug/ml)的混合液。自控鎮痛泵參數設置為10ml/h,每一次自控增加藥量10ml,時間控制為30min,到產婦宮口全開之后,停止給藥。第二產程到來以后,停止注射混合液。
1.3臨床療效評價標準
臨床觀察指標主要包含產程時間、出血量、剖宮產率,同時對比分析兩組產婦三個產程疼痛評分(VAS評分)[3]。此外,針對新生兒Apgar進行評價[4],統計兩組胎兒窘迫發生情況。
1.4統計學方法
選擇SPSS22.0,產程時間、出血量、VAS評分、新生兒Apgar選擇(±s)表示,t檢驗,剖宮產率、胎兒窘迫發生率x2檢驗。
2結果
2.1兩組產程、出血量、剖宮產率對比
相較于對照組,觀察組第一產程時間明顯更低,同時剖宮產率也更低(P<0.05);兩組在第二產程時間、第三產程時間以及出血量方面不具有顯著性差異(P>0.05)。詳情見表1。
2.2兩組各個產程VAS評分對比
相較于對照組患者,觀察組各個產程的疼痛情況更低(P<0.01)。詳情見表2。
2.3兩組胎兒窘迫發生率、新生兒Apgar評分對比
兩組在胎兒窘迫發生率、新生兒Apgar評分方面不具有顯著性差異(P>0.05)。詳情見表3。
3討論
眾所周知,疼痛作為自然分娩中不可避免的現象,其本身是分娩進程中極為復雜的感覺刺激反應,且相較于其余病理原因所引發的疼痛感是完全不同的,這種劇烈的疼痛本身是一種生理因素所引發的疼痛感。根據有關統計數據可知,超過8成的產婦均表示分娩疼痛無法忍受,且這種劇烈的疼痛感,往往會導致產婦產生嚴重的負性心理,并且在這個過程中產生焦慮、緊張等各種不良反應,在一定程度上影響分娩質量,導致產婦預后情況不理想[5]。一般來說,在第一產程、第二產程當中的疼痛感是源自于規律性宮縮,一直持續到宮口全開以后的皮膚、筋膜、肌肉存在過度擴張、伸展、撕裂、牽拉,引發劇烈、尖銳的疼痛感。
對于分娩疼痛的處理,臨床常用的鎮痛方法包含自我催眠法、會陰神經阻滯、吸入笑氣止痛法、硬膜外麻醉,而近年來隨著相關研究的持續深入,硬膜外腔麻醉藥物阻滯越來越受到臨床的認可,開始廣泛應用于臨床分娩鎮痛[6]。從硬膜外腔麻醉藥物阻滯的優勢來看,其主要集中表現在以下幾點:首先,麻醉效果理想。硬膜外腔麻醉藥物阻滯,藥物能夠有效擴散到椎神經根部,可以有效阻滯脊髓后根感覺神經纖維。其次,通過硬膜外腔麻醉藥物阻滯可以有效防止產婦因為過度換氣而引發的呼吸性堿中毒現象,也能夠防止產婦因為宮縮屏氣而導致的新生兒酸中毒或者低氧血癥;再者,硬膜外腔麻醉藥物阻滯能夠有效改善產婦肺功能,同時緩解心臟前后負荷情況。最后,硬膜外腔麻醉藥物阻滯能夠有效針對各種不良應激進行有效的阻斷,使得產婦的內環境趨于穩定,讓體液、細胞的免疫功能得以有效保護,在一定程度上避免切口感染問題。
本組研究數據中,觀察組采用羅哌卡因復合芬太尼開展分娩鎮痛,相較于不進行分娩鎮痛的對照組而言,觀察組在第一產程時間、剖宮產率、各產程疼痛評分方面均更為理想,同時兩組在第二產程時間、出血量、胎兒窘迫發生率、新生兒Apgar評分方面不具有顯著性差異。究其原因,羅哌卡因本身作為酰胺類局部麻醉藥,其在低濃度情況下感覺—運動組織所分離的程度相對較高,且對于中樞神經系統、心血管系統造成的毒性相對較少,在進行有效鎮痛的同時,也不會影響患者肌張力,通過第一產程用藥,并不會導致產婦正常行走、活動受到干擾,對尿潴留預防、胎心異常預防均具有一定的促進作用[7]。芬太尼本身作為一種強效麻醉鎮痛藥物,其可以在短時間內發揮鎮痛功能,然而藥物本身的持續時間相對較短,通過羅哌卡因復合芬太尼,能夠充分發揮兩種藥物的協同功能,進一步減少羅哌卡因的用量,從而有效減少鎮痛引發的不良反應[8]。
通過本研究數據可以看出,羅哌卡因復合芬太尼應用于分娩鎮痛,其能夠有效縮短第一產程,且各個產程產婦的疼痛感均能夠得以有效控制,以此來改善因為疼痛所引發的各種不利刺激,避免部分產婦因為劇烈疼痛選擇剖宮產現象。除此之外,羅哌卡因復合芬太尼也不會對新生兒造成負面影響,具有良好的安全性,值得臨床推廣應用。
參考文獻
[1]李世宇.小劑量羅哌卡因聯合舒芬太尼腰硬聯合麻醉在分娩鎮痛中的應用效果評價[J].首都食品與醫藥,2020,27(11):71.
[2]李卉.小劑量羅哌卡因聯合舒芬太尼腰硬聯合麻醉在分娩鎮痛中的應用[J].河南醫學研究,2020,29(15):2789-2790.
[3]王艷莉,曹建軍,王玉,高芳芳.硬膜外麻醉及腰硬聯合麻醉對分娩鎮痛產婦應激反應、泌乳功能及母嬰結局的影響[J].臨床醫學研究與實踐,2020,5(14):149-151.
[4]何依紅,楊慶耿.腰硬聯合麻醉對分娩鎮痛中轉剖宮產患者的鎮痛效果及應激反應的影響[J].中國醫學創新,2020,17(12):149-153.
[5]李志遠.硬膜外阻滯麻醉分娩鎮痛對孕婦產程及新生兒的影響分析[J].臨床醫藥文獻電子雜志,2020,7(30):11-12.
[6]楊九菊.分析持續硬膜外麻醉應用于分娩鎮痛中對于產婦產程的影響[J].實用臨床護理學電子雜志,2020,5(08):143+145.
[7]梁柏香,梅甘霖,漆鈺.羅哌卡因復合芬太尼連續硬膜外麻醉在初產婦分娩鎮痛中的應用[J].醫療裝備,2020,33(03):97-98.
[8]林潔娜,王曉芬,林佳.持續硬膜外麻醉應用于分娩鎮痛中對產程的影響及護理策略[J].中外醫學研究,2020,18(04):162-1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