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麗梅

摘要:閱讀教學作為英語教學的核心環(huán)節(jié),在高中階段是至關重要的。在英語閱讀教學中,教師的角色直接影響到英語課堂的互動模式和學生的學習效果。本文首先詳細介紹了費厄斯坦中介理論的基本概念和特征,然后具體闡述教師在進行閱讀教學時,如何根據(jù)中介理論最大限度地發(fā)揮自身的中介作用,掌握一些關于中介者的理念并堅守一定的原則,進而幫助其在實際閱讀教學中樹立中介者的意識,成為學習者與學習目標之間的樞紐,引導學生掌握并正確運用閱讀策略,提高閱讀教學質量和培養(yǎng)學生的自主閱讀能力。
關鍵詞:中介理論;高中英語;閱讀教學
1引言
《普通高中英語課程標準(實驗稿)》指出“高中英語閱讀教學不單純是通過語篇學習語言知識,更重要的是培養(yǎng)學生的閱讀策略,培養(yǎng)學生的語感,以及培養(yǎng)學生獲取和處理信息的能力”。由此可見,教師要正確認識英語閱讀教學的任務與目的,改變傳統(tǒng)的閱讀教學觀念,幫助學生對閱讀材料進行主動意義構建,樹立“超越當前目的”的意識,幫助學生樹立短期與長遠的學習目標,設計閱讀任務幫助學生進行深層閱讀,積極開展小組合作學習活動,培養(yǎng)學生的集體歸屬感和文化歸屬感,而不是盲目地單純講解語言知識,在這個過程中發(fā)揮教師的中介作用是必要的。以色列心理學家費厄斯坦的中介理論與新課標的理念和要求相吻合,對英語教師如何落實當前新課程改革的目標具有指導意義。
2費厄斯坦的中介理論
2.1基本概念
中介作用理論是由以色列著名心理學家和教育家費厄斯坦提出的,他認為兒童的學習自出生起就受到對他有重要意義的成人的干預和影響。他把這些能夠影響兒童學習的重要人物叫做中介者,把他們?yōu)閮和峁┑膶W習經(jīng)驗叫做中介作用下的學習經(jīng)驗。能夠對兒童產(chǎn)生重要意義的成人首先是父母,其次是教師,他們?yōu)閮和x擇和組織他們認為合適的刺激,再用他們認為最有利于促進兒童學習的方式來修改并呈現(xiàn)這些刺激。他們還干預兒童對刺激的反應,通過向兒童做出解釋來引導和鼓勵他們做出更為恰當?shù)姆磻?/p>
2.2中介作用理論的特征
為了提供真正富有教育價值的學習經(jīng)驗,教師可以通過多種方法對學習者加以“中介”。費厄斯坦指出了12種中介特征(見表1)。其中,1—3與基本適用于所有學習情境;4—9與學生學習中的自我控制有關;10—12與促進學生的社會化發(fā)展有關。
3如何在高中英語閱讀教學中充分利用中介作用理論
3.1閱讀選材:關注“最近發(fā)展區(qū)”
維果茨基認為:“教育學不應當以兒童發(fā)展的昨天,而應當以兒童發(fā)展的明天為方向。只有這樣,教育學才能在教學過程中激起那些目前尚處于最近 發(fā)展區(qū)內的發(fā)展過程”。教師在選擇閱讀材料時要把握“最近發(fā)展區(qū)”,根據(jù)學生的認知水平及智力水平制定出閱讀計劃,關注不同的閱讀媒介,選擇恰當?shù)牟牧希黾娱喿x信息量輸入,開闊學生視野,讓學生“跳一跳可以摘到蘋果”,以加速學生的發(fā)展。具體到高中英語閱讀材料,所選擇的閱讀材料的詞匯量應該以新的課程標準為依據(jù),可以適當?shù)卦黾右恍珣圆挥绊憣﹂喿x文本的理解為宜。
3.2 閱讀行為:以輸入帶動輸出
根據(jù) Swain 的輸出假設,輸入并非語言習得的充分條件,學習者需要通過交互性意義協(xié)商的輸出機方提供的正面數(shù)據(jù)來修正自己的語言輸出,令輸出語言更準確,更易于理解,有效地提升學習者的語言水平。為了讓交互雙方清楚地理解交流內容,輸出更能迫使他們注重意義的表達。Swain 還認為交互對輸出的影響還在于交互對方的反饋,學習者還可以通過對話題,閱讀課堂應考慮布置實踐性和探究性任務,通過協(xié)作活動,進行師生之間、學生之間的意義建構,使之成為可理解的輸出。語言使用離不開語境,語境制約語言的使用,這種制約力來自語境效應,包括從語言層次之間的互動到語言各層次之間與情景語境互動所產(chǎn)生的各類語境效應。有效輸出需要設計拓展性、值得深思并具有現(xiàn)實意義的專題,進行開放性的討論,同時將英語國家的文 化、風俗、習慣等知識融入語言教學中,推進學生有效交互和探究,并針對學生的困難和存在的問題提供引導和解決方案。
3.3 閱讀教學:由表層進入深度加工
閱讀教學所要解決的除了文本表層意義的解析,還需賦予學生對篇章的哲學思考,教師要從多維度、多層面完整地把握教學目標,在顯性方面,充分挖掘文本知識內在要素之間的關系。譬如,引導學生領悟文章的謀篇布局,使之對文本的體裁、結構框架具備清醒的認識,提示主題句、語篇結構的標記語構建語言體系的宏觀構架讓學生體會語言的脈絡,進行篇章理解方法的指導;在隱形方 面,注意知識之間的因果聯(lián)系,例如關注閱讀文章中事實和原由的探究,制作表格進行歸納等。這樣在閱讀教學中教師在把知識作為教學對象的同時,閱讀內涵得到延伸,教學從表層向深層挖掘拓寬。不僅如此,教師還應發(fā)揮社會背景、時代精神、個體經(jīng)驗在教學中的作用,把學習的意義和目的指向學生自我。
4結語
閱讀教學課堂是激活教師和學生的活力、釋放潛能、發(fā)揮智慧的平臺,學生閱讀的認知離不開教師的中介作用,作為教學過程和教學活動的指導者,教師對學生知識的建構具有至關重要的作用,教師不僅應重視閱讀選材、閱讀教學的層次,不斷挖掘語言的內涵,而且應關注閱讀行為,以輸入帶動輸出,尋求語言教學動態(tài)的知識觀,在學生群體的互動和研討氛圍中提升學生高層次思維的能力和自我效能感,升華精神認知和文化內在價值。
參考文獻:
[1]Marion Williams & Robert L. Burden. Psychology for Language Teachers[M]. Beijing: Foreign Language Teaching and Research Press, 2000.
[2]李宏霞.高中英語閱讀教學中教師中介作用的調查研究[D].內蒙古:內蒙古師范大學,2015.
[3] 楊麗玲.中介學習理論與英語閱讀教學:福建師范大學附屬中學,2010-7.
[4] 劉春華.談中介作用理論與英語教學實踐[J].遼寧師專學報(社會科學版),2012,82(4).
[5王革英.“中介理論”在英語教學中的運用[J].湖南理工學院外語系,2004,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