巫佳倪 王平 車恒屹 鐘蕭蕭

摘要:運用文獻資料法、數據統計法、邏輯分析法等,對中國高校網球設施,網球師資力量,學生對網球的認識等進行系統研究。本文旨在為中國高校網球運動的發展提供參考依據。
關鍵詞:網球運動;高校;分析
引言:
網球是一項具有深厚文化底蘊和優雅氣質的運動,適合追求時尚和健康的人們。隨著中國政治、經濟、文化等各方面的不斷發展,網球在中國也蓬勃發展,取得了豐碩的成果。網球在整個運動中的地位越來越明顯,經過十幾年的發展,它已扎根于高校,并將如雨后春筍般萌芽。本文以校園網球的發展為出發點,探討了高校網球在發展過程中的特點,為高校網球的發展提供參考。
一、研究對象和方法
1.研究對象
從各高校中隨機抽取三十所學校作為研究對象
2.研究方法:
(1)文獻資料法
查閱了有關高校網球開展情況的相關文章,全面了解本領域的研究現狀。
(2)問卷調查法
對抽取的三十所高校,共發放各類問卷330份,回收317份有效問卷309份,回收率和有效回收率為96.1%和97.5%,符合社會調查研究需要。
(3)訪談調查法
走訪和電話采訪了部分學校的管理人員、網球教師、學生,就有關網球運動在高校的開展情況進行了咨詢和調研。
(4)數理統計法
對調查問卷中獲得的數據進行了常規統計處理和分析。
二、結果與分析
1.高校網球設施的調查
(1)網球場數量和質量的現狀
調查顯示,只有20%的學校擁有8個以上的教學場所,大多數學校有3-7個場地,占總數的45%,擁有15個以上場館的學校從12所增加到零,有些學校根本沒有空間,從學校的調查來看,重點大學的情況遠好于普通大學,經濟發達地區的情況遠好于經濟不發達地區的情況。從上面的數據可以看出,在完成籃球,足球等等的前提下公共體育場館,與大學體育的改革和發展,擴大學生體育學習興趣,不斷加強引進一些新的高校體育設施,建筑工地建設投資增加,領域建設也不斷提高,甚至有些高校網球場的建設規模也比其他體育基地的高校要大,體現了國家和學校對體育教學效果的認可和重視,也充分體現了網球運動的魅力和教育價值。然而,從人均學生比例來看,雖然目前高校網球場在不斷增加,但仍不能滿足廣大師生的日常活動。
(2)學生擁有網球和球拍的情況
網球和球拍的價格非常昂貴,這對學習階段的學生來說是一筆不小的開銷。目前,大多數學生使用100元至300元的球拍,一些學生使用學校提供的公共球拍,對于網球,學校提供了絕大多數的使用,學生使用網球的人數相對較少,這也在很大程度上制約了學生網球水平的提高。
2.高校網球師資情況
調查顯示,35%開設網球課程的學校有1-2名專業網球教師,58%有3名專職教師,7%有6名以上專職教師,專職教師的工作量也非常大,全職網球教師的短缺將會加劇。從網球教師專業操作的角度來看,90%以上的網球教師通過自學、在體育系開設短期培訓課程或選修課程,通過體育系網球專業提高專業能力。據調查,與田徑、籃球、足球相比,網球專業老師少得可憐,這反映出高校專職網球教師的專業技能和水平有待進一步提高和深化,造成上述情況的原因是許多高校對網球運動的發展缺乏足夠的認識和重視,師資隊伍的改進和增強手段較少,體育專業網球硬件建設相對薄弱,數量和質量都不遠遠不達標。此外,網球教育在中小學的發展和普及不足,制約了網球教育的發展和進步。
三、學生對網球運動的認識
1.網球對健康的價值
網球是世界上最受歡迎的運動,好處在于它不僅能使運動員燃燒太多的卡路里,但也使他們有一個很好的時間。網球鍛煉人的判斷力、速度、敏捷性、協調性和耐力,對改善心腦血管功能,加強體育鍛煉有非常積極的作用。網球可以鍛煉意志,培養競爭意識,結交朋友,增進友誼,幫助學習。作為初學者,你不必擔心自己是否不夠強壯或太胖,擁有運動員的體質并不意味著你能很快學會網球,打網球需要更多的技巧和力量,網球的魅力在于它能讓不同層次、不同層次的人參與到這項運動中來。
2. 網球的獨特魅力
網球擊球動作舒展,美觀大方,享受美感。從精彩的網球比賽中,人們可以感受到選手優美巧妙的擊球動作,特別是在多變的戰術中體現出的雙方智慧的較量更加有趣和持久。網球比賽極具娛樂性和觀賞性,網球裙子自然優雅,尤其是白色網球裙子給人一種優雅的感覺。在網球運動中,有許多儀式可以讓觀眾和運動員更愉快地享受比賽,表現出文明和優雅,培養情感和提高自我修養。
3.網球可以促進個人社交,提高人際交往能力
個人社會化是人的社會化。它是學習人們在社會中必須掌握的生活技能、行為準則和價值體系,以達到社會適應性。網球就是控制和控制,考慮如何將你的技能和技能運用到游戲中,如何在游戲中足智多謀、適應性強,在游戲中充分發揮你的優勢,從而克服你的優勢。為了控制戰爭局勢,我們需要通過學習和交流,逐步獲得知識、技術、態度、情感和行為,在這個過程中,交流技巧并得到相應地發展。
參考文獻:
[1] 陶志翔.網球[M].北京:北京體育大學出版社,1999.
[2] 譚宏.網球文化的內涵、現狀與發展趨勢研究[J].職業時空,2010,6(7):149-150.
[3] 白麗榮.網絡文化對校園文化的影響[J].洛陽師范學院學報,2017,3:159-161
作者簡介:
巫佳倪(1999-),女,漢,四川省樂山市,本科,研究方向:體育教育。
王平(2000-),女,漢,四川省資陽市,本科,研究方向:體育教育。
車恒屹(1999-),女 ,漢,四川省樂山市,本科,研究方向:體育教育。
鐘蕭蕭(1999-),女,漢,四川省成都市,本科,研究方向:體育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