阮家蘭

【摘 要】目的:總結難治性胃食管反流病有效的臨床干預方式。方法:選取我院接診難治性胃食管反流病患者68例,分為對照組與觀察組,各組34例,對照組選取埃索美拉唑聯合莫沙必利治療,觀察組在這一基礎上加服氟哌噻噸美利曲辛,統計分析兩種治療效果。結果:觀察組臨床總有效率明顯高于對照組,且SAS、SDS明顯低于對照組(P<0.05)。結論:對于難治性胃食管反流病,埃索美拉唑、氟哌噻噸美利曲辛結合莫沙必利治療不失為一種有效的治療方法。
【關鍵詞】難治性胃食管反流病;黛力新;埃索美拉唑
胃食管反流病(以下稱GERD)在蒙 特利爾共識(2006年)[1]與《2014年中國胃食管反流病專家共識意見》[2]中將GERD定義為由胃內容物反流引起不適癥狀和/或并發癥的一種疾病。大多數患者經質子泵抑制劑標準劑量治療8周后上述癥狀好轉,但是,臨床上部分GERD超過12周的治療癥狀亦無好轉,屬于難治性胃食管反流病。諸多研究[3][4]指出,氟哌噻噸美利曲辛聯合埃索美拉唑與莫沙必利片對于難治性胃食管反流病的治療效果明顯,可明顯改善癥狀,提高生活質量。鑒于此,本研究選取特定對象驗證這一治療方法的有效性,現總結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本研究病例均來自我院2017年6月-2019年5月接診的難治性胃食管反流病患者,共68例,其中男女比例為32:48,平均年齡為(46.81±1.57)歲,平均病程(2.9±1.5)年,兩組臨床表現見表一。
對于本研究所選取的病例,以按照隨機數字排列法將其劃分為對照組與觀察組,對比基線資料,發現在年齡、性別、病程方面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可進行對比。
1.2 方法
對照組選擇雙倍劑量埃索美拉唑治療20mg,每日2次 早晚飯前半小時服用,枸櫞酸莫沙必利分散片5mg 每日3次 飯前半小時服用。
觀察組在對照組基礎上加用氟哌噻噸美利曲辛,每天1次 晨起服用,2周隨診一次,癥狀好轉埃索美拉唑減量維持治療,療程8周,隨訪4周。
1.3 觀察指標
應用工具包括食管反流病問卷GERD癥狀量表[3]、反流癥狀指數、SAS與SDS自查量表等。詢問患者就診前1周內A、B、C 分別包含2項相關癥狀出現的天數0d、1d、2-3d、4-7d分別評分0-1-2-3分;A陽性癥狀指支持GERD診斷的癥狀(燒心、反流物至咽喉);B陰性癥狀指不支持GERD診斷的癥狀(上腹痛、惡心);C陽性影響指陽性癥狀對患者的影響(失眠與加服粘膜藥物);A+B+C≥8分,提示胃食道反流病(GERD)診斷;C≥3分,提示GERD影響生命質量。用于監測GERD治療效果時,A與C任何一項評分≤1分,提示治療有效;A與C任何一項評分≥2分,提示治療方案需調整。
兩組治療效果,評價標準為:
(1)顯效:通過治療后,患者臨床體征及癥狀(惡心嘔吐、反酸、胸后骨疼痛等)消失,且反流次數越來越少, 減藥不復發;
(2)有效:患者臨床體征及癥狀有了明顯的好轉,反流次數不斷降低,減藥不易復發;
(3)無效:患者臨床體征及癥狀無緩解,反流次數減少不明顯,減藥即加重。
1.4 統計學分析
對于本次研究過程中所產生的數據均采用SPSS18.0統計學軟件,以( s)、%表示研究要求觀察的各項指標,并通過t、予以有效檢驗,P<0.05說明了兩者之間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2.1 兩組治療前后癥狀對比
據統計,治療前,兩組患者各項癥狀(食管癥狀、食管外癥狀、焦慮抑郁)比較未有顯著差異(P>0.05);治療后,觀察組患者明顯優于對照組(P<0.05),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2.2 兩組胃食管反流病問卷(GerdQ)
據統計得知,治療前兩組患者A、B、C各項評分差異不明顯(P>0.05);治療后,兩組患者反流癥狀有所緩解,且觀察組緩解幅度更大(P<0.05),詳見表2。
2.3 兩組臨床效果總有效率對比
據統計,觀察組總有效率(88.23%)明顯高于對照組(79.41%)(P<0.05),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3 討論
我國典型癥狀GERD患病率為2.5% ~ 7.8%,我國GERD患病率有逐年上升趨勢。人口老齡化加劇、超重和肥胖患病率增加、GERD診斷率升高均可能導致我國GERD患病率統計數據的增加[4]。尤其是難治性GERD,再加上該疾病病程較長,病情反復,難以徹底治愈,并發的精神心理疾病(如焦慮、抑郁等)不斷增加,嚴重患者工作及影響生活質量 ,使其得到廣泛的重視和認識。
GERD的治療應個體化,藥物治療是GERD的一線療法,聯合用藥的療效通常優于單一用藥。PPI聯合促胃腸動力藥是治療難治性GERD的首選聯合藥物,而艾司奧美拉唑受CYP2C19基因多態性最小、抑酸最強的PPI,可迅速緩解大部分患者的癥狀,逆轉部分GERD并發癥;研究證明難治性GERD患者,存在內臟高敏感或精神心理疾病,可使用神經調節劑進行治療,必要時與精神心理專科聯合診治。黛力新作為抗焦慮抑郁藥物,主要作用于中樞神經系統,降低內臟高敏感,減輕疼痛和不適感,緩解焦慮和抑郁情緒,改善睡眠 ;但食管外癥狀用藥仍首選PPI,通常需加大劑量和延長療程,經3個月-6個月的治療,66%的食管外癥狀緩解,而25% ~ 50%的患者需要長期用藥。
本研究結果表明,觀察組臨床總有效率明顯高于對照組,且SAS、SDS明顯低于對照組(P<0.05),這一結論同侯玲玲等研究[5]結果相似,埃索美拉唑、氟哌噻噸美利曲辛、莫沙必利聯合治療方案應成為難治性胃食管反流病的首選。然而,本次研究樣本量小,設計不夠完善,需進一步開展大樣本研究。
參考文獻
中華醫學會消化病學分會. 2014年中國胃食管反流病專家共識意見[J].中華消化雜志,2014,34(10):649-661
蔡潔毅,謝文瑞,何君連,羅丹萍.氟哌噻噸美利曲辛聯合埃索美拉唑、莫沙必利治療難治性胃食管反流病的療效觀察[J].中國處方藥,2019,17(08):79-80.
李爽,李書,劉倩,許多,劉成海.埃索美拉唑聯合氟哌噻噸美利曲辛片治療難治性胃食管反流病的臨床研究[J].中南藥學,2019,17(06):952-955.
Yamasaki T, Fass R. Reflux Hypersensitivity: A New Func-tional Esophageal Disorder[J]. J Neurogastroenterol Motil,2017, 23(4):495-503.
侯玲玲.氟哌噻噸美利曲辛聯合埃索美拉唑治療38例難治性胃食管反流病患者的臨床研究[J].現代醫用影像學,2019,28(01):207-2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