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歲娟

【摘 要】目的:總結腰椎間盤突出癥非手術治療患者的康復護理對策。方法:納入2018年1月至2019年11月收治112例腰椎間盤突出癥患者進行對照研究,以就診序列單雙分組法納入研究組和常規組,兩組均接受物理療法,常規組予以常規護理,研究組實施針對性康復護理,對治療前和治療4周后兩組臨床療效進行客觀對比,總結切實可行的護理對策。結果:治療4周后,研究組腰部功能康復優良率為80.36%,較常規組的60.71%高(P<0.05)。結論:非手術治療腰椎間盤突出癥患者接受針對性康復護理干預可強化腰椎功能,緩解腰痛癥狀,有助于自我健康管理模式的建立,對預后改善助益良多。
【關鍵詞】腰推間盤突出癥;康復護理;非手術治療;腰痛
腰椎間盤突出癥可反復發作,直接影響發病患者的勞作能力和日常生活,在中老年群體中已成為高發疾病,又因職業因素、生活模式的影響呈現出低齡化趨勢,故引起了骨科醫護人員的高度重視。當下,非手術治療仍是腰椎間盤突出癥的主要治療手段,而物理療法憑借綠色、安全、有效的特點,在諸多非手術治療手段中脫穎而出。本文系統總結了腰椎間盤突出癥非手術治療患者的康復護理對策,旨在為該類病患的康復護理提供參考,使更多家庭受益。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納入2018年1月至2019年11月收治112例腰椎間盤突出癥患者進行對照研究,以就診序列單雙分組法納入研究組和常規組,每組56例。入選者由74例男性,38例女性構成,年齡為39-62歲,中位數為43歲,患病3-14個月,中位數為9個月,JOA評分為9-20分,中位數為14分,兩組上述一般資料均衡可比(P>0.05)。
1.2 方法
1.2.1 常規組 在超短波和中頻治療中提供輔助護理如遵從醫囑設置相應參數,規范操作治療儀。同時,在治療過程中實施一般護理:規勸患者合理安排作息時間,注意勞逸結合;推薦堅果、紅色肉類、肝類等食物以強化活血化瘀效果及神經營養效果;交代局部保暖的重要性,囑患者合理運用腰圍、小背心等加強局部防寒;規范管控病房環境,注意空氣流通,夜間應合理運用止痛藥以緩解疼痛刺激。
1.2.2 研究組
①心理護理。腰椎間盤突出癥的發生因直接影響患者的勞作能力且可反復發作,常令患者陷入焦慮情緒中。治療期間應竭盡所能規勸患者接納疾病,并通過良好的自我管理改善病情的負面影響。首先交代負性情緒的影響,推薦深呼吸法、移情法、音樂療法等轉移注意力;運用典型病例資料強化患者康復信心,引薦病友,使其互相學習和探討疾病康復經驗。
②體位擺放。體位的科學擺放和改變有利于疼痛的緩解以及肢體功能的康復,一般在急性期采取制動,建議平臥硬板床休息。平臥位可最大限度地降低腰椎受力、加快消腫,但臥床時間上限為一周,以免肌肉萎縮;晨起,交替進行站立和側臥位,以減輕腰椎受力,避免坐位;睡眠時,自然彎曲腰部和胸部,以小軟枕墊在腰下,并屈曲髖關節、膝關節,身體呈放松姿態。若腰腿疼痛難忍,可在小腿部或者膝關節處放置軟枕加以緩解。
③健康教育。以科普式語言介紹腰椎間盤突出癥,說明腰部旋轉、彎腰、拖地、過大運動幅度對腰椎功能的不良影響,使患者掌握更多康復知識;對患者日常飲食提供合理化建議,說明優質蛋白和富含鈣元素的食物對骨質密度增加的益處,合理進補;對止疼藥物的作用機制及其毒副作用表現予以詳細說明,糾正患者的錯誤認知,介紹解熱鎮痛藥、鎮靜藥、中等強度鎮靜藥、麻醉藥的使用原則,強調其科學性,避免引起誤解造成用藥不依從。
④康復護理。借鑒慢跑、練習打羽毛球、向后揮繩練習跳繩等動作自編運動康復操,在準備、體育、放松環節播放適宜的音樂,要求患者動作平穩、緩慢。在康復護理的實施過程中,綜合運用個體指導、集體運動、自由練習法,每天定時由護理人員帶領患者鍛煉跳操,將康復操錄制視頻資料并發放給患者由其自行練習,根據患者的康復進展以及身體條件進行個體化指導,避免發生意外。
1.3 觀察指標[1] 統計兩組治療前及治療4周后腰椎功能評分,測評工具為改良日本骨科學會下腰痛(JOA)評分系統,療效等級分為優(改善率不低于75%)、良(改善率介于50-74%之間)、可(改善率介于30-49%之間)、差(改善率低于30%)。其中,改善率為(治療前JOA分-治療后JOA分)/治療前分值×100%。
1.4 統計學分析
本研究數據統計使用SPSS18.0這一軟件進行分析,對計量、計數指標分別以()、[n,(%)]表示,依次以t、檢驗,P<0.05表示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治療4周后,研究組和常規組腰椎功能康復優良率分別為80.36%和60.71%,數據對比存在顯著差異(P<0.05).療效對比詳見下表。
3 討論
腰椎間盤突出癥的形成非一朝一夕,而腰椎功能的康復亦是一個漫長的過程,然而對于非手術治療患者而言,在當期治療結束后往往會回歸家庭,故在院期間的康復護理及指導對于患者后期的康復管理及康復效果便顯得尤為重要[2]。本院總結多年實踐經驗認為,腰椎間盤突出癥的康復護理,需要兼顧骨骼關節病變及其筋膜和肌肉的病變,即“筋骨肉”三管其下,因而自編運動康復操,通過腰背肌的訓練、肌肉力量的恢復增強脊椎相關肌肉韌帶的協調性,繼而維護脊柱的穩定性,同時加快炎癥因子的吸收,緩解乃至解除腰椎癥狀。值得一提的是,通過健康宣教,使得患者明了堅持康復訓練的重要意義,能夠調動其主動性,這對于患者健康管理模式的建立具有顯見的積極意義。
通過本次研究我們發現,治療4周后,研究組腰部功能康復優良率為80.36%,較常規組的60.71%高(P<0.05)。由此表明,非手術治療腰椎間盤突出癥患者接受針對性康復護理干預可強化腰椎功能,緩解腰痛癥狀,有助于自我健康管理模式的建立,對預后改善助益良多。
參考文獻
涂桂英,陳蕓.腰椎間盤突出癥的康復及護理體會[J].貴州醫藥,2018,42(12):1520.
周艷,劉陽陽.康復護理干預對腰椎間盤突出癥患者的影響探究[J].中國當代醫藥,2017,24(31):188-1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