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曉芹 宮興基 宮嘉慧

【摘 要】目的:探究酶聯免疫吸附試驗法(ELISA)與電化學發光免疫法(ECLIA)對人類免疫缺陷病毒疾病(HIV)檢驗結果。方法:分別應用酶聯免疫吸附試驗法和電化學發光免疫法,對我院檢驗科2017年1月~2019年1月收到的10000分血清樣本進行HIV抗體檢測,并通過蛋白蛋白質印跡法確認,對比兩種檢驗方法的應用價值。結果:兩種檢測方法陽性符合率均為100%,ECLIA法特異性為100%,高于ELISA法的93.33%,P>0.05,數據對比無統計學意義。結論:電化學發光免疫法在人類免疫缺陷病毒檢驗中應用效果顯著,具有自動化程度高、檢測速度快、特異性高等優勢,值得全面推廣應用。
【關鍵詞】人類免疫缺陷病毒;酶聯免疫吸附法;電化學發光免疫法;診斷價值
人類免疫缺陷病毒(HIV)誘導艾滋病(AIDS)發生,具有傳播速度虧、潛伏期長、危害大等特點,目前HIV病毒感染率呈逐年上升態勢發展,對人們的生命安全造成了嚴重威脅。有效的檢測措施和明確診斷,是控制傳播、指導用藥、判斷預后的重要手段。現階段,人類免疫缺陷病毒抗體檢測已成為艾滋病的常規診斷方法,本文將對ELESA和ELESA在人類免疫缺陷病毒抗體檢測中的應用價值作出分析,結果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基本資料
本次研究選擇2017年1月~2019年1月我院檢驗科收到的10000份血清為樣本,均為血庫獻血員血清或病房、門診送檢血清,樣本無菌采集并置于低溫冰箱備檢。
1.2 方法
兩種檢測方法均遵循實驗室、操作者、試劑批號一致的基本原則,嚴格按照說明書操作。經不同方法檢測后,初篩HIV陽性樣本需送到市級以上疾控中心進行確認,若血樣檢測結果高于截斷值,判定為HIV陽性,反之則為HIV陰性。
ELISA檢測:采用HIV抗原抗體診斷試劑盒(北京萬泰生物藥業有限公司生產)檢測,血液樣本800r/min離心后,取血漿進行HIV抗體檢測,在滴定板小孔里加入有已知抗體的抗血清,洗滌后加入待測抗原,觀察兩者是否發生結合反應,然后洗除多于抗體,加入呈特異反應的酶聯抗體,使其形成“夾心”,若產生有色的酶解產物,說明樣本存在相應的抗原。
ECLIA檢測:采用Sysmex HISCL5000化學發光分析儀及配套試劑(希森美康醫用電子有限公司生產)檢測,將被檢測血漿和HIV-1p24單克隆抗體共同孵育,用磁石收集磁性粒子后洗凈,然后加入抗HIV抗原(堿性磷酸酶標記后),使其HIV抗體發生特異性結合反應,然后添加發光底物并用磁石再次收集磁性粒子,在磁性粒子分散后加入清洗液,檢測其發光強度,從而得出樣本的HIV截斷值。
1.3 觀察指標
對比兩種檢測方法的初篩陽性率。
1.4 統計學方法
將研究數據錄入到Excel內,采用新版SPSS 23.0對收集的數據加以分析,計數資料以n(%)的形式表達,檢驗工具為;當檢驗工具顯示P<0.05時,提示數據間的對比存在意義。
2 結果
ELISA法檢測陽性率為0.30%,ECLIA法檢測陽性率為0.28%,確認結果顯示10000份血樣中有28例為HIV陽性,即ECLIA法特異性為100%,高于ELISA法的93.33%,=0.0692,P=7926,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3 討論
HIV感染主要傳播方式包括血液傳播、母嬰傳播、性傳播等,目前我國HIV感染率呈逐年上升趨勢,HIV病毒入侵人體后,受感染者年齡、營養情況、健康狀況、免疫功能等因素影響,潛伏期長短及癥狀也不盡相同,部分患者將直接進入無癥狀期,部分患者則會出現頭痛、咽喉部白斑、皮膚出現粉紅色斑點、淋巴結腫大等癥狀。ELISA法是HIV的通過檢測方法,在醫院中心實驗室中得到了廣泛應用,這種檢測方法需要將游離的抗體與抗原進行分離,然后反復加樣與洗板,雖然技術成熟,但對操作人員要求較高、操作復雜、檢測時間長,且產生誤差的幾率較大[1]。ECLIA法是一種新型HIV篩查方法,應用了磁珠包被技術、電化學發光技術、生物素親和素技術,具有有效期長、靈敏度高、發生誤差幾率小、檢測速度快等優勢,可真正實現HIV抗體檢測自動化,故越來越受到重視[2]。本次研究結果顯示,兩種檢測方法陽性符合率均為100%,ECLIA法特異性為100%,高于ELISA法的93.33%,P>0.05,數據對比無統計學意義,說明ECLIA法可完全代替ELESA法進行HIV抗體檢測,這與劉麗娜等[3]學者研究結果一致。由于ELESA法檢測成本較高,因此未能在小型醫院普及。ECLIA法與其相比,不僅具有批量操作、檢測成本較低等應用優勢,同時ECLIA法檢測在封閉的流動系統中進行,在保障檢測便捷、快速、可靠、準確的同時,可最大限度降低交叉污染[4]。ECLIA法具備獨特的優越性,未來對其進行大力推廣,以此擴大HIV感染篩查的覆蓋面[5]。
綜上所述,電化學發光免疫法在人類免疫缺陷病毒檢驗中應用效果顯著,具有自動化程度高、檢測速度快、特異性高等優勢,值得全面推廣應用。
參考文獻
郭黎英,苗亞瓊,黃捷.電化學發光免疫法和酶聯免疫吸附法檢測人類免疫缺陷病毒的價值[J].國際移植與血液凈化雜志,2019,17(4):24-26.
牛妞,張玉盈.酶聯免疫吸附實驗與電化學發光免疫分析法在乙肝標志物診斷中的效果比較[J].醫藥前沿,2019,9(29):137-138.
劉麗娜,高陽.酶聯免疫吸附法和電化學發光免疫法檢測血清HBsAg結果的比較[J].實用醫藥雜志,2018,35(12):1105-1106.
張葉鋒,張義東,徐志江.酶聯免疫吸附試驗與電化學發光免疫法檢測孕婦乙型肝炎表面抗原效果[J].中國計劃生育學雜志,2019,27(6):783-785.
謝玉娜.電化學發光免疫法與酶聯免疫吸附試驗法檢測人類免疫缺陷病毒的臨床價值[J].醫療裝備,2019,32(6):61-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