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波
【摘 要】目的:探討心血管內科加強用藥安全管理的效果。方法:回顧性分析2018年1月至2019年1月在我院心血管內科收治的39例患者,調查并分析所有患者的用藥安全情況,并分析用藥安全問題發生的原因,并制定加強用藥安全管理的措施。結果:39例心血管內科患者中,因患者因素有1例(2.56%),醫護人員因素有3例(7.69%),藥物因素有1例(2.56%),共10例(12.82%)。結論:心血管內科加強用藥安全管理能夠預防并降低醫療風險,保障患者的生命健康安全。
【關鍵詞】用藥安全;心血管內科;管理
心血管內科也稱心內科,是各大醫院診療心血管疾病的重要科室,治療包括心絞痛、高血壓、猝死、心力衰竭等心血管疾病。心血管疾病的誘發原因繁多、病情復雜且發病急促,導致臨床治療護理、用藥風險增加[1]。由于心血管內科病患較多,醫護人員在工作上的壓力較大,因此極容易出現用藥安全管理方面的錯誤,這也是影響患者身體健康、護患關系緊張的重要原因[2]。鑒于此,本探究將選擇2018年1月至2019年1月在我院心血管內科收治的39例患者,探討心血管內科加強用藥安全管理的效果?,F將結果示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回顧性分析2018年1月至2019年1月在我院心血管內科收治的39例患者,其中男57例,女23例;年齡42-83歲,平均年齡(71.37±8.41)歲;患病類型:心肌梗死患者15例,心力衰竭患者6例,冠心病患者14例,風濕性心臟病患者4例。納入標準:①所有患者均確診為心血管疾病并于心血管內科接受治療;②無精神、語言功能障礙患者;③能夠完成本次研究的患者。
1.2 方法
回顧性分析39例患者的臨床資料,分析所有患者的用藥安全情況,對用藥安全的問題進行集中匯總并提出解決及改進方案。具體改進措施如下:①用藥安全管理。心血管內科的所有醫護人員需要熟練掌握藥物的特性以及所并發的不良反應,以在患者出現各種癥狀之后及時有效的進行解決。除了心血管內科藥物外,對其他的藥物也需要進行了解,患者在用藥前需要將所有的副作用及會出現的不良反應詳細告知患者。②不良反應的關注。心血管疾病多具備突發性的特征,醫護人員需要對患者的生理狀態進行密切關注,以及時處理突發情況并能夠做出急救措施。此外,對患者常規生命體征的監測,可以幫助更好的了解患者的狀態。護理人員在用患者用藥后需要進一步進行觀察,減少或避免藥物產生的副作用造成患者心血管疾病發作。醫護人員對患者進行有效的心理護理能夠提高患者的用藥依從性,通過健康宣教的方法使患者了解自身的病情,降低產生的負面情緒,以增加患者主動配合治療的積極性。③加強用藥的指導。心血管疾病的治療中,患者的合理飲食是穩定病情的重要因素之一,醫護人員應指導患者進行合理的飲食搭配,減少或避免高膽固醇食物的攝入,增加維C食物的攝入,遵循少吃多餐的原則,需在治療期間戒煙禁酒,禁止暴飲暴食,降低急性心肌梗死的概率。④掌握新藥物。隨著醫療水平的不斷提升,各種新藥物也廣泛應用于臨床,醫護人員需及時了解新藥物的使用及注意事項,以減少用藥錯誤的情況發生。新藥物的應用應及時的記錄可能出現的癥狀,科室內可以開會討論其會出現的不良反應以及處理的方案,以保證患者的身體健康。⑤提高責任心。藥物多由主治醫生開具,但在藥物的使用過程中劑量、配伍禁忌以及不良反應則是由護理人員監督。因此,加強基層護理人員的安全防范、用藥安全以及培養責任心是加強用藥管理的重中之重。
1.3 觀察指標
記錄78例患者用藥安全因素,包括患者因素、醫護人員因素、藥物因素??偘l生率=(患者因素+醫護人員因素+藥物因素)/總例數×100.00%。
1.4 統計學方法
此研究采用SPSS18.0軟件對調查所得的數據進行處理,計數資料結果以百分比的形式呈現,采用檢驗,P<0.05為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39例心血管內科患者中,因患者因素有1例(2.56%),醫護人員因素有3例(7.69%),藥物因素有1例(2.56%),共5例(12.82%)。
3 討論
心血管疾病是各大醫院的重要科室之一,心血管疾病的患者數量每年呈不斷上升的趨勢。心血管疾病多發于年齡較大群體,其病情較為復雜、突發性且發病率及致死率極高,導致了心血管疾病患者相對的護理工作及用藥管理方面難度較大[3]。此外,心血管疾病的患者數量攀升且年齡較大,醫護人員在治療護理用藥的工作上無法確保萬無一失,這導致臨床用藥安全方面存在嚴重問題,嚴重影響了患者的正常生活質量及生命安全。
本探究結果顯示,39例心血管內科患者中共發生用藥不安全事件5例,其中因患者因素有1例,醫護人員因素有3例,藥物因素有1例。針對各因素處理的方法應進行及時的歸納總結,針對患者因素可以通過開展各種健康宣教的方式,在給予患者藥物之前能夠詳細說明清楚,以確保用藥安全;醫護人員因素可以通過規范護理的記錄,增強臨床護理培訓等方式,提高護理人員的專業素質,熟練掌握各類藥物的使用規范及注意事項;藥物因素可以通過加強對患者不良反應以及各項生命體征的密切觀察,以確保用藥的安全[4-5]。
綜上所述,心血管內科加強用藥安全管理能夠預防并降低醫療風險,保障患者的生命健康安全。
參考文獻
黃畢,黃穎,張冬穎,等.心血管內科臨床教學中存在問題和改革探索[J].中華醫學教育探索雜志,2018,17(12):1282-1286.
王波,楊玲.護理風險管理在心血管內科重癥患者護理中的應用探討[J].檢驗醫學與臨床,2017,14(2):236-237.
楊樹國,陳良華.老年心血管內科患者臨床用藥情況分析[J].中華老年醫學雜志,2018,37(10):1082-1084.
侯光強.心血管內科患者臨床用藥常見問題及其合理用藥分析[J].檢驗醫學與臨床,2017,14(2):124-125.
王妍,田敏,劉峰,等.心內科護理安全管理指標體系的構建[J].護理學雜志,2019,34(11):46-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