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永燕
(山東省濟寧市第一人民醫院,山東 濟寧 272000)
肺結核是由結核分支桿菌引起的慢性傳染性疾病。近年來,隨著我國空氣污染情況的加劇,罹患肺結核的人有所增加。我國人口的流動性較大,這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肺結核防治工作的難度。目前,臨床上對肺結核患者主要是采用常規的抗結核方案進行治療。但是,執行該治療方案的時間較長。流動性肺結核患者在接受治療期間往往無法按時用藥,進而影響其治療的效果。本次研究主要是探討循證護理在提高流動性肺結核患者治療依從性中的應用效果。
本次研究的對象為2019 年1 月至6 月期間在山東省濟寧市第一人民醫院接受治療的54 例流動性肺結核患者。本次研究對象的納入標準是:1)患者的病情均被確診為肺結核。2)患者在發病期間有低熱、盜汗、乏力等臨床表現。3)患者為外來流動人口,其在本地居住的時間超過1 年。4)患者對本次研究知情同意,并簽署了參加本次研究的知情同意書[1]。在這54 例患者中,有男性26 例,女性28 例;其年齡為23 ~66 歲,平均年齡為(43.22±1.22)歲;其中初治患者有20 例,復治患者有34 例。將這54 例患者分為對照組(n =27)和觀察組(n =27)。兩組患者的一般資料相比,P >0.05,具有可比性。
對兩組患者均采用常規抗結核方案進行治療。在此期間,對對照組患者進行常規護理,方法是:在患者接受治療期間,向其發放關于肺結核健康知識的宣傳資料,并為其講解肺結核的相關知識,鼓勵其保持開朗、樂觀的心態。對觀察組患者進行循證護理,方法是:1)由相關的護理人員組建專門的循證小組。由小組成員搜集以往對肺結核患者進行護理的相關資料,并提出有關肺結核護理的循證問題,然后以小組討論的形式確定對流動性肺結核患者進行護理中存在的問題。借助現代網絡設備查找與上述循證問題相關的護理文獻,從中找到解決這些問題的方法。將各種護理資料匯總后,對原有的護理方案進行修整,然后制定循證護理方案。2)實施循證護理方案。⑴對患者的飲食、運動和行為進行管控,并告知其在住院期間需要注意的相關事項。⑵對患者進行健康知識教育,以使其全面了解自身的病情,使其能夠找出自身行為習慣上存在的問題,提高其自我管理的能力。對流動性大的患者,需為其詳細地講解治療肺結核的主要方法,并向其說明積極配合治療的重要性,讓其安心接受治療,認真調養身體。⑶在患者出院后,采用動態追蹤法觀察其身體恢復的情況。如通過電話回訪的形式,叮囑患者按時服藥,并向其講解疾病給其身體帶來的危害,使其能夠積極地配合治療,并告知其若有疑問隨時撥打醫院的熱線電話進行咨詢。
治護后,觀察兩組患者對治療的總依從率。治護后,通過其是否正確服藥、是否進行體育鍛煉和是否按時復查及治療的三項指標對患者對治療的依從性進行評估。每項評價指標的總分值為33 分,共計99 分。得分在85 分以上表示患者對治療完全依從。得分為70 ~85 分表示患者對治療部分依從。得分在70 分以下表示患者對治療不依從。總依從率=(完全依從例數+部分依從例數)/總例數×100%。
對本次研究中的數據均采用SPSS 20.0 統計軟件進行處理,計量資料用均數±標準差(±s)表示,采用t 檢驗,計數資料用百分比(%)表示,采用χ2檢驗。以P <0.05表示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治護后,有對照組患者相比,觀察組患者對治療的總依從率更高,P <0.05。

表 1 治護后兩組患者對治療依從率的比較
流動性肺結核患者在接受治療期間,易受到疾病及自身因素的影響不配合治療,甚至會對醫務人員產生排斥心理,不僅會影響其治療的效果,還可引發多種不良反應。循證護理是指對以往護理工作中存在的問題進行分析,再借助現代信息設備尋找相關的文獻,從中找出解決這些護理問題的方法,制定并實施護理方案,以便為患者提供更加優質護理服務的護理方法[2]。有研究表明,在對流動性肺結核患者進行抗結核治療期間,對其進行循證護理,可有效地提高其對治療的依從性,進而提高其治療的效果。本次研究的結果顯示,治護后,與對照組患者相比,觀察組患者對治療的總依從率更高,P <0.05。這說明,循證護理在提高流動性肺結核患者治療依從性中的應用效果較高,可有效地建立良好的護患關系,提高患者治療疾病的積極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