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 鵬,朱學芹,王大巍
(1. 博興縣中醫醫院神經外科,山東 濱州 256500;2.博興縣中醫醫院檢驗科,山東 濱州 256500 ;3.濱州醫學院附屬醫院脊柱外科,山東 濱州 256603)
腰椎間盤突出癥(lumbar disc herniation,LDH)是一種常見的骨科疾病。相關的統計數據顯示,目前我國LDH患者已超過4000 萬。復發性腰椎間盤突出癥(recurrent lumbar discherniation,RLDH)是指LDH 患者在接受腰椎間盤切除術6 個月后其殘余的髓核組織再次向同側或對側突出,導致其相應節段脊神經支配的區域出現疼痛、麻木或功能障礙的一種情況。高貴營等[1]研究指出,在所有接受手術治療的LDH 患者中,RLDH 患者占7.5% ~18.1%。目前,臨床上常采用經后方入路腰椎椎體間融合術(posterior lumbar interbody fusion,PLIF)治 療RLDH[2]。用 微 創 經椎間孔入路腰椎椎體間融合術(minimally invasive surgery transforaminal lumbar interbody fusion,MIS-TLIF) 治 療RLDH 的報道相對較少。本文主要是研究用MIS-TLIF 治療RLDH 的效果。
本文的研究對象是2018 年5 月至2019 年9 月期間濱州醫學院附屬醫院脊柱外科收治的80 例RLDH 患者。其納入標準是:1)其病情符合RLDH 的診斷標準。2)其接受3 個月以上的保守治療但效果不佳。3)具有進行MISTLIF 或PLIF 的指征。4)簽署了自愿參與本研究的知情同意書[3]。其排除標準是:1)患有心腦血管疾病、精神疾病、血液系統疾病或嚴重的消化系統疾病。2)患有乙型病毒性肝炎、丙型病毒性肝炎、惡性腫瘤、艾滋病或嚴重的骨質疏松癥。3)年齡超過80 歲。4)病歷資料缺失、中途退出本研究或對治療的依從性差[4]。將這些患者隨機分為觀察組(n=40)與對照組(n=40)。在觀察組患者中,有男24例(占60%),女16 例(占40%);其年齡為48 ~67 歲,平均年齡為(57.18±8.21)歲;其上次接受手術至本次病情復發的平均時間為(1.31±0.32)年;其中,L3-L4段發生病變的患者有9 例(占22.5%),L4-L5段發生病變的患者有23 例(占57.5%),L5-S1段發生病變的患者有8 例(占20%)。在對照組患者中,有男22 例(占55%),女18 例(占45%);其年齡為46 ~68 歲,平均年齡為(56.75±7.83)歲;其上次接受手術至本次病情復發的平均時間為(1.25±0.38)年;其中,L3-L4段發生病變的患者有7 例(占17.5%),L4-L5段發生病變的患者有24 例(占60%),L5-S1段發生病變的患者有9 例(占22.5%)。兩組患者的一般資料相比,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 >0.05。
對對照組患者進行PLIF,方法是:對患者進行全身麻醉,使其保持俯臥位。在C 型臂X 線機下定位其病變的椎體和椎間盤。在其原手術切口處做一個切口,切開皮膚和皮下組織,分離椎旁肌,充分暴露手術視野。在直視下于患者病變椎體的上下椎弓根內植入椎弓根螺釘,切除其棘上韌帶、棘間韌帶及殘留的椎板外緣和下關節突,對其腰椎間盤進行減壓。撥開脊神經,摘除殘余的椎間盤和髓核組織。置入大小合適的椎間融合器,用椎間融合器對其進行椎間植骨融合。安裝釘棒系統,將釘棒系統與椎弓根螺釘相連接,對椎弓根螺釘進行固定。修復纖維環的撕裂口,沖洗手術區域,縫合手術切口。對觀察組患者進行MISTLIF,方法是[5]:對患者進行全身麻醉,使其保持俯臥位,將其胸腹部懸空。在C 型臂X 線機下定位其病變的椎體和椎間盤。在其病變椎體的棘突旁做一個2 cm 左右的小切口,分離骶脊肌。在該切口內置入工作套管,經工作套管置入內窺鏡系統。在內窺鏡下切開黃韌帶,暴露硬膜囊及神經根。在病變椎體的上下椎弓根處建立椎弓根螺釘備用通道。切除病變椎體殘留的椎板外緣和下關節突,對腰椎間盤進行減壓。撥開脊神經,摘除殘余的椎間盤和髓核組織。置入大小合適的椎間融合器,用椎間融合器對其進行椎間植骨融合。在之前建立的椎弓根螺釘備用通道內植入椎弓根螺釘,安裝釘棒系統,將釘棒系統與椎弓根螺釘相連接,對椎弓根螺釘進行固定。最后修復纖維環的撕裂口,退出手術器械,縫合手術切口。
比較兩組患者的臨床療效(用顯效、有效和無效評估其療效)、手術切口的長度、術中的出血量、手術的時間及其術后住院的時間[6]。顯效:治療后,患者的臨床癥狀完全消失,對其進行X 線檢查顯示其病變腰椎間盤內植入的骨塊已完全融合。有效:治療后,患者的臨床癥狀明顯減輕,對其進行X 線檢查顯示其病變腰椎間盤內植入的骨塊已基本融合。無效:治療后,患者的臨床療效未達到上述標準。總有效率=(顯效例數+有效例數)/總例數×100%。
用SPSS 20.0 軟件處理本研究中的數據,計數資料用%表示,用χ2檢驗,計量資料用均數±標準差(±s)表示,用t 檢驗,P <0.05 表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觀察組患者治療的總有效率高于對照組患者,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 <0.05。詳見表1。

表1 兩組患者的臨床療效
與對照組患者相比,觀察組患者的手術切口更短,其術中的出血量更少,其手術的時間和術后住院的時間均更短,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 <0.05。詳見表2。

表2 兩組患者的各項臨床指標
對RLDH 患者再次進行手術的風險較高,易導致其發生硬脊膜撕裂或神經根損傷,因此應為其選擇一種安全、有效的手術方式。過去,臨床上常采用PLIF 治療RLDH。對此病患者進行PLIF 時需要再次做一個較大的切口,且術中需切除其棘上韌帶、棘間韌帶等重要組織,對其造成的創傷較大,術后其康復的效果欠佳。近年來,臨床上采用MIS-TLIF 治療RLDH,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對此病患者進行MIS-TLIF 時,手術切口較小,且不需要切除其棘上韌帶和棘間韌帶,對其造成的手術創傷較輕,術后其并發癥較少,康復的效果較好[7]。但進行MIS-TLIF 時對手術醫生的技術水平要求較高,需要其熟練掌握手術技術。
本次研究的結果顯示,與對照組患者相比,觀察組患者治療的總有效率更高,其手術切口更短,其術中的出血量更少,其手術的時間和術后住院的時間均更短,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 <0.05。可見,用MIS-TLIF 治療RLDH 的效果顯著,能有效地緩解患者的病情,且具有手術切口小、手術的時間短、患者術中的出血量少及術后住院的時間短等優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