祁新生
(新疆和田地區人民醫院,新疆 和田 848000)
交感神經型頸椎病患者的椎間盤易發生退變及節段性不穩定,導致其交感神經的末梢受到刺激,進而導致其發生交感神經功能障礙。交感神經型頸椎病患者的主要臨床特征為其交感神經興奮異常。難治性交感神經型頸椎病的高發人群是老年女性。臨床上常對交感神經型頸椎病患者進行按摩、針灸等治療,具有一定的效果,但用此法治療難治性交感神經型頸椎病的效果不佳。目前,激光理療及星狀神經節阻滯被應用于難治性交感神經型頸椎病的治療中。本次研究主要是探討聯用激光理療、按摩與星狀神經節阻滯治療難治性交感神經型頸椎病的臨床效果。
將2018 年7 月至2019 年7 月期間新疆和田地區人民醫院收治的60 例難治性交感神經型頸椎病患者作為研究對象。將這60 例患者分為對照組(n=30)和觀察組(n=30)。在對照組患者中,有男性16 例,女性14 例;其年齡為41 ~72 歲,平均年齡為(63.56±5.67)歲;其平均病程為(7.62±3.89)年。在觀察組患者中,有男性17 例,女性13 例;其年齡為40 ~74 歲,平均年齡為(63.76±5.38)歲;其平均病程為(7.98±3.43)年。兩組患者的一般資料相比,P >0.05,具有可比性。
對兩組患者均進行激光理療及按摩。對其進行激光理療的方法是:本次研究所使用的儀器為GaALAs 半導體激光器。先將儀器的激光速設置為808 nm,然后根據患者的實際情況,將激光速調整為1064 nm 或532 nm,將儀器的LD 列陣設置為820 ~850 nm,將儀器的水平及垂直發散角度設置為15°~40°,并根據其實際情況進行調整。對患者的患處進行掃描。對兩組患者進行按摩的方法是:采用推法(指、掌、肘部著力,在患者的頸部、頭部等部位進行單方向的直線運動,操作時指、掌、肘等要緊貼其體表,緩慢運動,力量均勻)和拿法(拇指和食、中兩指或用大拇指和其余四指相對用力,在患者頸部、頭部、腰部的穴位上進行一緊一松的捏提,力量應由輕到重,連續且有節奏,緩和且連貫,接觸點在指腹,腕部放松)對患者頸椎的穴位進行按摩。在此基礎上,對觀察組患者進行星狀神經節阻滯治療,方法是:1)讓患者取仰臥位,在其腦部下方墊一個軟枕,將其頭部轉向健康的一側。對患者進行消毒和鋪巾,充分暴露其頸動脈。2)使用球后穿刺針在患者C6橫突平面的星狀神經節處注射10 ml 的利多卡因進行阻滯。在用穿刺針回抽無腦脊液和血液后,為患者注入約2 ml 的麻醉藥。觀察患者的各項生命體征,若其無不適感,再為其緩慢注入約10 ml 的利多卡因。在患者的側傾斜部位注入麻醉藥,并觀察半小時。3)每2 天對患者進行1 次治療,且對其頸部雙側交替進行治療,連續治療10 次[1]。
接受治療后,比較兩組患者治療的總有效率。本研究將治療效果分為顯效(治療后,患者的耳鳴、頭暈、頸椎疼痛等癥狀基本消失,睡眠質量得到提升)、有效(治療后,患者的耳鳴、頭暈、頸椎疼痛等癥狀明顯好轉,可以正常生活)及無效(治療后,患者的耳鳴、頭暈、頸椎疼痛等癥狀無任何改善,睡眠質量較差,不能正常生活)。總有效率=(顯效例數+有效例數)/總例數×100%。
對本次研究中的數據均采用SPSS 21.0 統計軟件進行處理,計量資料用均數±標準差(±s)表示,采用t 檢驗,計數資料用百分比(%)表示,采用χ2檢驗。以P <0.05表示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接受治療后,在觀察組患者中,治療效果為顯效、有效及無效的患者分別有17 例(占56.67%)、10 例(占33.33%)及3 例(占10%);在對照組患者中,治療效果為顯效、有效及無效的患者分別有10 例(占33.33%)、7 例(占23.33%)及13 例(占43.33%)。接受治療后,與對照組患者相比,觀察組患者治療的總有效率更高,χ2=8.523,P <0.05。詳見表1。

表1 接受治療后兩組患者治療總有效率的比較
年齡>40 歲的中老年人群是交感神經型頸椎病的高發人群。中老年人群的頸部發生勞損過度、外傷等情況,可導致其發生頸椎骨關節退變,進而導致其發生交感神經型頸椎病。頸部的交感神經覆蓋范圍較為廣泛,當患者頸部的交感神經持續發生炎癥,會導致其頭部、眼部、耳部、脊髓等多個部位出現病變。交感神經型頸椎病具有治愈困難、反復發作等特點[2]。該病患者的主要臨床表現為頭部癥狀(頭暈、頭痛、頭沉、枕部痛、睡眠欠佳、記憶力減退、注意力不易集中等)、眼耳鼻喉部癥狀(眼脹、眼干澀、多淚、視物不清、耳鳴、耳堵、聽力下降、鼻塞、咽部有異物感、口干、聲帶疲勞、味覺改變等)、胃腸道癥狀(惡心、嘔吐、腹脹、腹瀉、消化不良、噯氣及咽部有異物感等)及心血管系統癥狀(心悸、胸悶、心率異常、血壓變化等)。臨床上常對交感神經型頸椎病患者進行按摩、針灸等治療,具有一定的效果,但用此法治療難治性交感神經型頸椎病的效果不佳。目前,激光理療及星狀神經節阻滯被應用于難治性交感神經型頸椎病的治療中。激光理療是通過激光束對生物體進行光化、刺激、熱輻射及電磁效應來達到治療的效果。星狀神經節阻滯療法屬于微創療法。該療法對患者的中樞及周圍的纖維組織進行阻滯,可有效地抑制其頸部交感神經的興奮,舒緩其交感神經的緊張度,進而改善其交感神經的功能[3]。本次研究的結果證實,聯用激光理療、按摩與星狀神經節阻滯治療難治性交感神經型頸椎病的臨床效果較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