伍素儀,楊蘭換,楊愛玉
(廣東省臺山市人民醫院1. 護理部2. 血液凈化中心,廣東 臺山 529200)
目前,臨床上為接受血液透析的老年患者常留置動靜脈內瘺[1-2]。但由于老年患者血管的彈性及修復能力較差,對其動靜脈內瘺實施常規的包扎不能有效保護其動靜脈內瘺,且易導致其發生各種并發癥[3-4]。有研究資料顯示,對接受血液透析后的老年患者進行遠紅外線治療的效果很好,可促進其血管的修復,延長其動靜脈內瘺的使用壽命。為了進一步探究對接受血液透析后的老年患者進行遠紅外線治療的效果,筆者對在臺山市人民醫院接受血液透析的78例老年患者進行了以下研究。
擇取2016 年10 月至2018 年10 月期間在臺山市人民醫院接受血液透析的78 例老年患者作為研究對象。本次研究對象的納入標準為:1)連續接受血液透析治療的時間>1年。2)留置了動靜脈內瘺。3)其本人及其家屬對本次研究知情,并簽署了知情同意書。其排除標準為:1)合并有精神障礙及溝通障礙。2)合并有嚴重的并發癥。將這些患者隨機平均分為參照組和熱療組。在參照組患者中,有男21 例,女18 例;其平均年齡為(73.42±5.13)歲;其留置動靜脈內瘺的平均時間為(18.74±2.56)個月。在熱療組患者中,有男23 例,女16 例;其平均年齡為(72.67±6.31)歲;其留置動靜脈內瘺的平均時間為(19.65±2.68)個月。兩組患者的一般資料相比,P >0.05,具有可比性。本研究經過臺山市人民醫院醫學倫理委員會的批準。
對兩組患者進行血液透析后,對參照組患者的動靜脈內瘺進行常規包扎,對熱療組患者進行遠紅外線治療。熱療組患者接受治療的具體方法為:將紅外線治療儀放在患者接受穿刺部位的一側或斜上方,將照射的距離控制在30 ~50 cm,將照射的溫度控制在<40℃,治療的時間為30 ~40 min,每周治療2 ~3 次。在治療期間,對患者及其家屬進行熱療相關知識的宣教,囑其不能擅自調節照射的距離及溫度,密切觀察遠紅外線治療儀的工作狀態及患者皮膚的情況,經常詢問患者的主觀感受,若其出現不良反應,立即停止治療,并對其進行對癥處理。
治療后,觀察兩組患者的療效、動靜脈內瘺的血流量、動靜脈內瘺的內徑及并發癥的發生率。將兩組患者的療效分為顯效、有效及無效。顯效:治療后,患者動靜脈內瘺的血流量較治療前顯著增加,且其未發生并發癥;有效:治療后,患者動靜脈內瘺的血流量較治療前有所增加,且其未發生并發癥;無效:治療后,患者動靜脈內瘺的血流量無改善,且其發生并發癥。
對本次研究中的數據均采用SPSS 20.0 統計軟件進行處理,計量資料用均數±標準差(±s)表示,采用t 檢驗,計數資料用百分比(%)表示,采用χ2 檢驗。以P <0.05表示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治療后,在熱療組患者中,療效為顯效、有效及無效的患者分別有28 例、10 例、1 例,其治療的總有效率為97.44%(38/39);在參照組患者中,療效為顯效、有效及無效的患者分別有11 例、21 例、7 例,其治療的總有效率為82.05%(32/39);與參照組患者相比,熱療組患者治療的總有效率較高,P <0.05。詳見表1。

表1 兩組患者的療效[%(n)]
總有效率=(總例數-無效例數)/總例數×100%。
治療前,兩組患者動靜脈內瘺的血流量及動靜脈內瘺的內徑相比,P >0.05。治療后,熱療組患者動靜脈內瘺的血流量多于參照組患者,其動靜脈內瘺的內徑大于參照組患者,P <0.05。詳見表2。
治療后,在熱療組患者中,出現血栓的患者有1 例,其并發癥的發生率為2.56%(1/39);在參照組患者中,出現血管狹窄、血栓及血管里形成硬結的患者分別有2 例、3例、2 例,其并發癥的發生率為17.95%(7/39);熱療組患者并發癥的發生率低于參照組患者,P <0.05。詳見表3。
表2 治療前后兩組患者動靜脈內瘺的血流量及動靜脈內瘺的內徑(±s)

表2 治療前后兩組患者動靜脈內瘺的血流量及動靜脈內瘺的內徑(±s)
組別 例數 動靜脈內瘺的血流量(ml/min) 動靜脈內瘺的內徑(mm)治療前 治療后 治療前 治療后熱療組 39 348.86±51.67 491.83±63.58 3.26±0.43 4.18±0.51參照組 39 347.72±49.75 450.62±60.39 3.24±0.47 3.49±0.36 t 值 0.099 2.935 0.196 6.903 P 值 0.921 0.004 0.845 <0.001

表3 治療后兩組患者并發癥的發生率[%(n)]
目前,臨床上為接受血液透析的老年患者常留置動靜脈內瘺。老年患者的血管缺乏彈性且血流緩慢,常導致其動靜脈內瘺出現狹窄及血栓[5-6]。遠紅外線是一種具有極強滲透力的電磁波,其可傳遞到人體皮下較深的部位,起到擴張毛細血管、促進血液循環、促進人體組織的代謝、提高人體組織的再生能力等作用[7]。有研究資料顯示,對接受血液透析的老年患者進行遠紅外線治療時,利用遠紅外線產生的熱效應可擴張其血管,進而可增加其動靜脈內瘺的血流量;利用遠紅外線產生的非熱效應,可促進其血管內膜的修復及血液循環,進而可防止其動靜脈內瘺出現狹窄[8]。需要注意的是,在對接受血液透析的老年患者進行遠紅外線治療期間,需密切留意照射的距離及溫度是否恰當,以防止其出現皮膚灼傷。對接受血液透析后的老年患者實施彩超檢查,可了解其動靜脈內瘺的情況。本次研究的結果顯示,治療后,熱療組患者治療的總有效率高于參照組患者,P <0.05。治療前,兩組患者動靜脈內瘺的血流量及靜脈內瘺的內徑相比,P >0.05。治療后,熱療組患者動靜脈內瘺的血流量多于參照組患者,其動靜脈內瘺的內徑大于參照組患者,其并發癥的發生率低于參照組患者,P <0.05。分析產生這一結果的原因為,采用遠紅外線療法對接受血液透析的老年患者進行治療,可減輕其血管內膜出現氧化應激反應的程度,降低其血栓的發生率,進而可防止其動靜脈內瘺出現堵塞。采用該療法對接受血液透析的老年患者進行治療,可提高其皮膚的溫度,促進其舒血管物質的釋放,改善其血管的內皮功能,進而可防止其動靜脈內瘺出現狹窄,增加其動靜脈內瘺的血流量。
綜上所述,對接受血液透析后的老年患者進行遠紅外線治療的效果顯著,可增加其動靜脈內瘺的血流量,降低其并發癥的發生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