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澤華,王 松
(雄安新區雄縣醫院,河北 雄安 071800)
頭皮缺損是神經外科常見的一種疾病。頭皮缺損的發生與患者存在交通事故所致的頭皮搓脫傷和機器卷發所致的頭皮撕脫傷有關。對大面積頭皮缺損患者進行治療的難度較大[1]。大面積頭皮缺損患者常合并顱骨外露。臨床上多使用頭皮移植術對大面積頭皮缺損合并顱骨外露患者進行治療。進行頭皮移植術具有手術操作較為復雜、手術治療費用較高等特征。本文主要報告對1 例接受頭皮移植術后的大面積頭皮缺損合并顱骨外露患者進行治療的過程。
患者女,53 歲,因“發生交通事故傷及頭部”進入我院接受治療。患者家屬稱,該患者存在精神障礙病史。在患者入院后,對其進行查體的結果是:神志清,精神差,生命體征平穩,四肢活動自如,查體欠合作,左側額顳頂部存在滲血、頭皮挫傷、頭皮缺損及顱骨外露,左耳缺如。對患者進行頭顱CT 檢查的結果顯示其腦部無異常。對患者病情進行診斷的結果是:1)左側額顳頂部大面積頭皮缺損。2)顱骨外露。3)左耳缺如。因我院無法對患者進行頭皮移植術,在對其頭部的創面進行消毒、包扎后,將其轉送至上級醫院接受手術治療。在術后治療1 周后,將患者轉回至我院接受治療。在患者入院后,對其進行查體的結果是:神志清,精神差,生命體征平穩,四肢活動自如,查體欠合作,左側額顳頂部存在頭皮缺損、顱骨外露、肉芽組織及膿性分泌物(見圖1),左耳缺如。對患者進行頭顱CT 檢查的結果顯示其頭部無異常。對患者進行血常規檢查的結果顯示其血液指標無異常。對患者病情進行診斷的結果是:1)左側額顳頂部大面積頭皮缺損。2)顱骨外露。3)左耳缺如。4)精神障礙疾病。
在術后第2 ~3 周,對患者進行抗炎治療、手術創面換藥治療等常規治療。在術后第4 周,患者手術創面處可見新鮮的肉芽組織生長。在患者手術創面處的肉芽組織生長較好且其未發生感染時,對其進行顱骨外板錐孔術。方法是:使用碘伏對患者的手術創面進行消毒,為其鋪無菌巾。使用顱錐在患者的頭部做三個呈等邊三角形的錐孔,錐透其顱骨外板,錐至其顱骨髓質,暴露其板障血管。使用顱鉆擴大患者的錐孔,鉆孔的深度較錐孔的深度淺。使用凡士林紗條填塞患者的錐孔,使用紗布包扎其手術創面。每3 天為患者更換1 次手術創面處的敷料。在術后第5 周,患者頭部的錐孔處可見肉芽組織生長。在術后第7 周,患者頭部錐孔處可見明顯的肉芽組織生長。在術后第8 周,告知患者出院。在術后第8 ~11 周,指導患者定期回醫院更換手術創面處的敷料。在術后第12 周,患者的手術創面全部愈合(見圖2)。
頭皮缺損是神經外科常見的一種疾病。頭皮缺損的發生與患者存在交通事故所致的頭皮搓脫傷和機器卷發所致的頭皮撕脫傷有關。大面積頭皮缺損患者常合并顱骨外露。臨床上多使用頭皮移植術對大面積頭皮缺損合并顱骨外露患者進行治療。本文中的患者存在大面積頭皮缺損、顱骨外露、患有精神障礙疾病、對查體和治療欠合作,且其家庭經濟條件較差。使用顱骨外板錐孔術對該患者進行治療具有對手術設備的要求較低、手術操作較為簡單、手術風險較小及手術治療費用較低等優點,可降低其皮瓣壞死的發生率,減輕其術后疼痛感,促進其手術創面處肉芽組織的生長,促使其手術創面較快地愈合[2]。但使用顱骨外板錐孔術進行治療的患者需長期多次更換手術創面處的敷料,加大醫師的工作量,且對醫師手術操作的力度、技巧要求較高。因此,需要具有豐富臨床經驗的醫師對患者進行顱骨外板錐孔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