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金媚,莫雄霞
(廣西醫科大學第七附屬醫院/ 梧州市工人醫院,廣西 梧州 543000)
急診科是醫院實施救治的重要場所之一。該科室具有患者流量大、病癥種類多等特點。因此,采用科學的方法對急診科患者進行接診分診,對確保其得到及時、有效的治療和護理及提高急診科的工作效率和質量均具有重要的意義[1-2]。在對急診科患者進行救治的過程中,存在的不可的因素較多、風險性較大,需讓其有序地就診,以提高對其進行救治的成功率,減少醫患糾紛的發生[3]。本次研究主要是探討風險管理在急診科分診接診工作中的應用價值。
本次研究的對象為2018 年3 月至2019 年3 月期間廣西醫科大學第七附屬醫院急診科收治的166 例患者。將2018 年3 月至2018 年9 月期間收治的83 例患者作為對照組,將2018 年10 月至2019 年3 月期間收治的83 例患者作為研究組。在對照組的83 例患者中,有男性43 例,女性40例;其年齡為20 ~57 歲,平均年齡為(40.21±4.87)歲。在研究組的83 例患者中,有男性45 例,女性38 例;其年齡為19 ~55 歲,平均年齡為(39.87±5.11)歲。兩組患者的一般資料相比,P >0.05,具有可比性。
對兩組患者均按照常規程序進行接診分診,方法是:1)對自行前來就診的患者,接診護士需詳細地詢問患者及其家屬相關的信息,盡可能多地掌握與患者病情有關的資料,并仔細觀察患者的具體情況,然后根據上述資料迅速確定患者需就診的科室。2)對由救護車轉運至急診科的患者,接診護士需前往急診科的門口進行接診,并迅速地對患者所患疾病的類型、嚴重程度做出判斷,將其中發生急性中毒、嚴重創傷、大量出血等重癥患者立即送至搶救室進行急救。3)對由救護車轉運至急診科的患者,需立即對其生命體征等基本情況進行檢查,再根據檢查的結果和接診時對患者基本病情掌握的程度,指導患者家屬將患者送到相應的科室就診。4)對在觀察室候診的患者,護士要隨時觀察其病情變化的情況,并及時評估其病情,對病情出現惡化的患者需立即進行緊急處理。在此基礎上,對研究組患者實施風險管理,方法是:1)定期對急診科的醫護人員進行有關安全防范意識的培訓。⑴對護士進行相關法律法規的培訓,以使其在接診的過程中按照相關的規范嚴格執行護理操作,進而降低護理差錯事件的發生率。⑵對醫護人員進行急救知識的培訓,以使其熟練地掌握在最短的時間內判斷患者病情的特點和生命體征的方法,進而確保救治工作的順利進行。⑶對醫護人員進行院內感染風險知識的培訓,以提高對感染性疾病和傳染性疾病的防范意識。2)準確地評估患者的病情及其存在的潛在危險因素。在對患者的病情進行評估時,需重點觀察其意識、呼吸、精神狀況和皮膚顏色等情況,并密切地監測其脈搏、體溫和血壓等指標,必要時可對其進行相關的實驗室檢測(如血尿常規檢測和血尿淀粉酶檢測等)和影像學檢查。3)詳細地記錄急診科分診接診工作的具體情況,以便讓接診分診人員有可追溯的記錄,進而減少醫患糾紛的發生。4)定期組織急診科的接診分診人員舉行教育例會。在例會上通過對具體的案例進行分析及總結,找出在接診分診過程中存在的問題,并吸取失敗案例的經驗和教訓,以增強分診接診人員的風險意識,確保急診科護理工作的順利進行。5)將接診分診人員的工作成效與其薪酬或績效掛鉤,以增強其責任意識,進而提高護理工作質量。
接受護理后,觀察兩組患者對護理服務的總滿意率。接受護理后,使用護理質量滿意度調查問卷了解患者對護理服務的滿意度。總分為100 分。得分≥90 分表示患者對護理服務非常滿意。得分為75 ~89 分表示患者對護理服務一般滿意。得分<75 分表示患者對護理服務不滿意。總滿意率=(非常滿意例數+ 一般滿意例數)/ 總例數×100%。
對本次研究中的數據均采用SPSS 20.0 統計軟件進行處理,計量資料用均數±標準差(±s)表示,采用t 檢驗,計數資料用百分比(%)表示,采用χ2檢驗。以P <0.05表示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接受護理后,與對照組患者相比,研究組患者對護理服務的總滿意率更高,P <0.05。詳見表1。

表1 接受護理后兩組患者對護理服務滿意率的比較[n(%)]
急診科作為臨床高風險科室之一,是醫院中發生醫療糾紛事件最多的科室。相關的調查結果顯示,醫護人員與患者及其家屬的溝通不當是導致大部分醫患糾紛事件發生的主要原因[4]。急診科護士的工作任務繁重,不僅需要對前來就診的患者進行接診分診,還需要受理和答復急診問詢處的電話,這就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護理工作的效率和質量。有研究表明,加強對急診科的護理工作進行風險管理,可在保障急診科工作質量的同時,降低醫療糾紛事件的發生率。本次研究的結果顯示,接受護理后,與對照組患者相比,研究組患者對護理服務的總滿意率更高,P <0.05。這說明,實施風險管理可明顯提高急診科患者對護理服務的滿意度。在急診科接診分診工作中實施風險管理的優勢是:1)實施風險管理可增強急診科護士的風險意識,避免其因患者人數多、疾病種類較多而疏于防范,能夠讓危重患者得到及時有效的救治,進而降低不良事件的發生率。2)實施風險管理可對部分傳染病患者進行有效的隔離與消毒,進而降低院內感染事件的發生率[5]。3)實施風險管理可增強急診科護士的責任意識,使其在吸取以往工作經驗和教訓的基礎上合理地安排工作,可顯著提高護理工作的效率[6]。4)實施風險管理有助于改善患者的就醫環境,不僅可提高患者對護理服務的滿意度,還可建立良好的護患關系,進而避免發生醫療糾紛。
綜上所述,風險管理在急診科分診接診工作中具有較高的應用價值,可明顯提高患者對護理服務的滿意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