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 亞
(徐州市兒童醫院新生兒內科,江蘇 徐州 221000)
新生兒持續性肺動脈高壓是兒科的一種常見病[1-2]。臨床上對新生兒持續性肺動脈高壓患兒多進行NO 吸入治療、機械通氣治療等[3]。有學者認為,對接受NO 吸入治療的新生兒持續性肺動脈高壓患兒進行綜合護理的效果較好。本研究主要是探討對接受NO 吸入治療的新生兒持續性肺動脈高壓患兒進行綜合護理的臨床效果。
選取2016 年1 月至2019 年11 月期間在徐州市兒童醫院進行NO 吸入治療的50 例新生兒持續性肺動脈高壓患兒作為研究對象。將其隨機分為A 組(25 例)和B 組(25例)。在A 組患兒中,有男13 例,女12 例;其平均日齡為(1.11±0.28)天。在B 組患兒中,有男14 例,女11 例;其平均日齡為(1.10±0.29)天。兩組患兒的一般資料相比,P >0.05,具有可比性。
對兩組患兒進行常規護理,方法是:在患兒出生后,及時對其呼吸道進行徹底清理。對于患有胎糞吸入綜合征的患兒,對其進行經口氣管插管后,通過此導管吸出其氣管內被胎糞污染的羊水。使用無菌生理鹽水反復沖洗患兒的氣管后,對其進行加壓給氧治療。密切監測患兒體內NO 的濃度,避免因其體內NO 的濃度過高而使其肺部受到損傷。同時,對患兒進行體位護理、用藥護理及病情監測等常規護理。在此基礎上,對B 組患兒進行綜合護理。方法是:患兒吸入的NO 與其體內的血紅蛋白相結合后,可產生沒有攜氧能力的高鐵血紅蛋白。患兒體內高鐵血紅蛋白的含量過多時,可阻礙其血紅蛋白運輸氧氣(O2),使其發生缺氧。控制患兒體內高鐵血紅蛋白的含量,可預防其發生缺氧。患兒吸入的NO與O2相結合后,可產生二氧化氮(NO2)。患兒體內NO2的濃度過高時,可損傷其肺部細胞,使其發生急性肺水腫,加重其病情。使用氣管插管對患兒進行NO 吸入治療時,在其氣管插管的末端輸入NO,可縮短其吸入的NO 與空氣中O2接觸的時間,避免其吸入大量的NO2,預防其發生急性肺水腫。對患兒進行NO 吸入治療時,對其進行低流量吸氧治療,可控制其體內O2的濃度,避免其體內生成大量的NO2,預防其發生急性肺水腫。患兒因存在疼痛可出現哭鬧的現象。患兒若長時間存在哭鬧可降低對其進行治療的效果。通過為患兒播放白噪音、輕音樂或對其進行撫觸、腹部按摩等方法轉移其注意力,增加其舒適度,緩解其哭鬧。患兒家屬因患兒出生后需在監護室內進行治療而無法近距離接觸患兒,可使其出現擔憂、焦慮等不良心理。對患兒家屬進行心理護理,可緩解其不良心理。通過為患兒家屬發放健康知識手冊或播放健康知識音頻、視頻等方法對其進行健康宣教。為患兒家屬介紹新生兒持續性肺動脈高壓的治療方法、注意事項等知識,以提高其對患兒進行治療的依從性。
觀察并記錄兩組患兒的氫離子濃度指數(pH)、氧合指數(0I)、動脈血氧分壓(PaO2)、動脈血二氧化碳分壓(PaCO2)及肺泡氣- 動脈血氧分壓差(A-aDO2)、Ramsay 鎮靜評分標準的評分及住院的時間。
對本次研究中的數據均采用SPSS 20.0 統計軟件進行處理,計量資料用均數±標準差(±s)表示,采用t 檢驗,計數資料用百分比(%)表示,采用χ2 檢驗。以P <0.05為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護理后,B 組患兒的pH、0I、PaO2、PaCO2及A-aDO2與A 組患兒相比,P >0.05;B 組患兒住院的時間短于A組患兒,P <0.05。詳見表1。
表1 兩組患兒的各項血氣分析指標和住院的時間(±s)

表1 兩組患兒的各項血氣分析指標和住院的時間(±s)
組別 例數 PaO2(mmHg) PaCO2(mmHg) pH A-aDO2(mmHg) 0I 住院的時間(d)A 組 25 86.92±4.41 45.26±30.19 7.33±0.14 187.58±16.32 4.30±1.20 23.51±4.46 B 組 25 86.98±4.47 45.28±30.21 7.32±0.17 186.69±18.64 4.32±1.19 17.29±2.28 t 值 0.048 0.002 0.227 0.200 0.059 6.209 P 值 >0.05 >0.05 >0.05 >0.05 >0.05 0.000
護理后,B 組患兒Ramsay 鎮靜評分標準的評分低于A組患兒,P <0.05。詳見表2。
表2 兩組患兒Ramsay 鎮靜評分標準的評分(分,±s)

表2 兩組患兒Ramsay 鎮靜評分標準的評分(分,±s)
組別 例數 護理前 護理后A 組 25 2.50±0.36 2.19±0.32 B 組 25 2.51±0.35 1.85±0.28 t 值 0.100 1.881 P 值 0.461 0.003
新生兒持續性肺動脈高壓是兒科的一種常見病。新生兒持續性肺動脈高壓患兒的肺血管阻力持續增高,使其肺動脈壓高于體循環動脈壓,阻礙其血液循環由“胎兒型血液循環”向“成人型血液循環”的過渡,可使其出現低氧血癥等癥狀[3]。臨床上對新生兒持續性肺動脈高壓患兒多進行NO 吸入治療。常規護理是以疾病為中心的一種護理方法。對接受NO 吸入治療的新生兒持續性肺動脈高壓患兒進行常規護理的效果較差。目前,臨床上對新生兒持續性肺動脈高壓患兒多進行綜合護理。綜合護理是以系統化、規范化護理程序為核心的一種新型護理方法。臨床實踐證實,對接受NO 吸入治療的新生兒持續性肺動脈高壓患兒進行綜合護理,可為其提供更為連續、全面的整體護理,及時發現其病情的異常情況,避免其發生不良反應,提高其家屬對其進行治療的依從性,提升對其進行治療的效果,促使其較快地康復,縮短其住院的時間[4]。本次研究的結果顯示,護理后,B 組患兒Ramsay 鎮靜評分標準的評分低于A 組患兒,P <0.05;B 組患兒住院的時間短于A 組患兒,P <0.05。這說明,對接受NO 吸入治療的新生兒持續性肺動脈高壓患兒進行綜合護理的效果顯著,可縮短其住院的時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