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玲玲
(南通大學附屬醫院急診重癥監護病房,江蘇 南通 226001)
急診重癥監護病房(EICU) 是醫院收治急危重癥患者的主要場所。部分EICU 患者因呼吸功能受損,需要接受機械通氣治療。呼吸機相關性肺炎(VAP) 是接受機械通氣治療患者常見的一種并發癥[1]。近年來,集束化護理模式在對急危重癥患者進行護理方面得到了廣泛的應用,并顯現出良好的效果。本文對在南通大學附屬醫院EICU 接受機械通氣治療的90 例患者進行研究,旨在探討對接受機械通氣的EICU 患者實施集束化護理對其VAP 發生率和死亡率的影響。
將2017 年7 月至2018 年6 月期間在南通大學附屬醫院EICU 接受機械通氣治療的90 例患者作為研究對象。其納入標準是:1)進行機械通氣的時間>48 h ;2)無呼吸系統感染;3)其家屬同意讓其參與本研究。其排除標準是:1)患有全身感染性疾病;2)有機械通氣治療史。將這90例患者按入院的先后順序分為Control 組(入院的時間為2017 年7 月~12 月,n=45)和Observation 組(入院的時間為2018 年1 月~6 月,n=45)。Control 組45 例患者中有男31 例,女14 例;其平均年齡為(55.23±9.59) 歲,平均APACHE Ⅱ評分為(15.06±3.89) 分,平均GCS 評分為(8.81±1.61) 分。Observation 組45 例患者中有男27 例,女18 例;其平均年齡為(54.73±10.94) 歲,平均APACHE Ⅱ評分為(15.57±3.71) 分,平均GCS 評分為(8.59±1.40)分。兩組研究對象的性別、年齡、APACHE Ⅱ評分、GCS 評分等一般資料相比,P >0.05。
對Control 組患者實施常規護理,包括監測其生命體征、對其進行氣道護理、口腔護理、皮膚護理等。在此基礎上,對Observation 組患者實施集束化護理。方法是:1)在對患者進行各項侵入性操作時,護理人員嚴格遵守無菌操作規程。在接觸患者的體液后,采用七步洗手法清洗雙手。2)在患者病情允許的情況下,將其床頭抬高30°~45°。3)若患者聲門下的分泌物較多,對其進行持續性聲門下分泌物吸引處理。若患者聲門下的分泌物較少,對其進行間歇性聲門下分泌物吸引處理。4)每隔4 h 對患者氣管導管氣囊內的壓力進行1 次檢測,將其氣管導管氣囊內的壓力控制在25 ~30 cmH2O。5)護理人員根據患者痰液的黏稠度為其調整濕化液的用量,通常需要將其濕化液的用量控制在500 ~1000 mL/d[2]。6)每周為患者更換1 次呼吸機的管路,及時清除管路內的冷凝水,定期對氣源過濾網、復蘇囊進行清洗、消毒。每隔24 h 為患者更換1 次濕化液,每周更換濕化罐。7)根據患者的實際情況對其進行吸痰處理。在對其進行吸痰前,提高其吸氧的濃度,然后使用密閉式吸痰管對其進行吸痰(注意控制吸痰的時間)。8)使用銀爾通棉球擦拭患者的口唇、牙齦槽、牙齒縫、頰部、舌面等部位,8 h / 次。9)根據患者的實際情況對其進行腸內營養支持,循序漸進地為其提高輸注營養液的速度和營養液的濃度,并注意控制其營養液的輸注量[3]。
觀察接受護理后兩組患者VAP 的發生率和死亡率。
對本文中的所有數據均采用SPSS 17.0 軟件進行處理,計量資料、計數資料分別采用t 檢驗、χ2 檢驗。P <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接受護理后,Control 組患者VAP 的發生率為31.11%(14/45),其死亡率為6.67%(3/45);Observation 組患者VAP 的發生率為11.11%(5/45),其死亡率為2.22%(1/45);Observation 組患者VAP 的發生率低于Control 組患者,P <0.05 ;兩組患者的死亡率相比,P >0.05。詳見表1。

表1 接受護理后兩組患者VAP 發生率、死亡率的比較[%(n)]
臨床研究發現,建立人工氣道和進行機械通氣治療會直接破壞氣道對外界細菌的防御功能,從而可引發肺實質性感染。有研究指出,接受機械通氣的EICU 患者發生VAP 的風險較高。筆者認為,導致接受機械通氣的EICU患者發生VAP 的主要原因如下:1)建立人工氣道會破壞患者氣道黏膜上皮纖毛清除異物的功能;2)患者氣管導管、氣囊周圍的分泌物滯留、下移,并進入下呼吸道;3)接受營養支持的患者發生反流誤吸[4];4)患者病情危重,免疫功能下降[5]。VAP 的發生將會增加EICU 患者的治療難度,導致其住院時間延長、預后不佳。因此,預防EICU 患者發生VAP 對促進其康復、改善其預后具有重要的意義。集束化護理是一種新型的護理模式[6-7]。近年來,此護理模式在對急危重癥患者進行護理方面得到了廣泛的應用,并顯現出良好的效果。相關的研究表明,對接受機械通氣的EICU 患者實施集束化護理可顯著降低其VAP 的發生率。筆者認為,對接受機械通氣的EICU 患者實施集束化護理具有以下作用:1)將患者的床頭抬高30°~45°可促進其胃內容物的排空,防止其發生反流、誤吸,減少其回心血量,減輕其心肺負擔。2)根據患者聲門下分泌物的分泌量對其進行合理的聲門下分泌物吸引處理既能防止其聲門下分泌物進入下呼吸道,又可減輕吸引負壓對其氣道黏膜的損傷。3)合理地控制患者氣管導管氣囊內的壓力可有效地防止其氣管導管氣囊周圍的滯留物進入下呼吸道。4)對患者進行按需吸痰既能保持其氣道的通暢,又能減輕對其氣道黏膜的損傷。5)對患者進行口腔護理可減少細菌在其口腔內的定植,防止細菌下移進入其下呼吸道。6)對患者進行腸內營養支持可顯著改善其腸道黏膜的功能,維持其機體內環境的平衡,增強其機體的免疫力。為了探討對接受機械通氣的EICU 患者實施集束化護理對其VAP 發生率和死亡率的影響,筆者對2017 年7 月至2018 年6 月期間在南通大學附屬醫院EICU 接受機械通氣治療的90 例患者進行分組研究。研究結果顯示,接受護理后,Control 組患者VAP 的發生率為31.11%(14/45),其死亡率為6.67%(3/45);Observation 組患者VAP 的發生率為11.11%(5/45),其死亡率為2.22%(1/45);Observation 組患者VAP 的發生率低于Control 組患者,P <0.05;兩組患者的死亡率相比,P >0.05。
綜上所述,對接受機械通氣的EICU 患者實施集束化護理可取得顯著的效果,能夠有效地降低其VAP 的發生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