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家瓊
(貴州省畢節市金沙縣人民醫院,貴州 畢節 551800)
母乳中含有豐富的微量元素、生長因子、免疫物質和抗體等,具有較高的營養價值,對促進嬰兒的生長發育具有重要的作用。但不少初產婦存在母乳喂養方法不當、產后抑郁或因急于恢復產前的體型而放棄母乳喂養等情況,從而導致我國新生兒接受純母乳喂養的比率偏低[1]。臨床實踐證實,對分娩后的產婦進行有效的護理干預可改善其心理狀態,提高其母乳喂養的成功率。本文主要是研究對初產婦進行延伸式純母乳喂養護理聯合心理護理對其母乳喂養成功率及心理狀態的影響。
本文的研究對象是2018 年7 月至2019 年7 月在我院進行分娩的220 例初產婦。其均具有良好的溝通能力,且其均自愿參與本研究。其中,排除早產、患有乳腺疾病、隨訪失聯或患有嚴重產后抑郁癥的產婦。將這些產婦隨機分為觀察組(n=110)與對照組(n=110)。觀察組產婦的平均年齡為(28.34±3.47)歲,其平均孕周為(39.25±1.52)周;其中,進行順產的產婦有74 例,接受剖宮產手術的產婦有36 例。對照組產婦的平均年齡為(28.63±3.59)歲,其平均孕周為(39.34±1.57)周;其中,進行順產的產婦有78 例,接受剖宮產手術的產婦有32 例。兩組產婦的一般資料相比,P >0.05。
在兩組產婦住院期間,對其均進行優質護理。在出院后,對對照組產婦進行常規的電話隨訪,方法是:在產婦出院后,每隔2 周對其進行一次電話隨訪,共隨訪兩次。在隨訪時,詢問產婦產后恢復的情況及進行母乳喂養的情況,了解其新生兒的奶量,向其講解進行母乳喂養的知識并耐心地回答其提出的問題。在出院后,對觀察組產婦進行延伸式純母乳喂養護理聯合心理護理。在產婦出院前,為其建立隨訪檔案,詳細記錄其個人信息(包括其姓名、年齡、妊娠及分娩的情況、家庭住址、聯系方式等),以便于延伸式護理工作的開展。根據產婦的實際情況采取電話隨訪、上門訪視、微信隨訪等方式對其進行延伸式護理,每隔2 周對其進行一次隨訪,共隨訪4 次。具體的護理方法是:1)延伸式純母乳喂養護理。(1)了解產婦在產褥期及哺乳期的睡眠質量、心理狀態、飲食情況、乳房狀況及母乳喂養的情況等。向產婦介紹進行母乳喂養的益處。(2)指導產婦掌握正確的哺乳姿勢(如橄欖球式、反式橄欖球式、搖籃式等哺乳姿勢),告知其在哺乳前先用乳頭對嬰兒的口唇進行刺激,讓嬰兒將其乳頭及大部分乳暈含住。(3)對于存在乳房脹痛或乳房硬結的產婦,指導其每天用手掌按揉乳房或用熱毛巾對其乳房進行熱敷,在必要時可用中藥芒硝對其乳房進行濕敷。對于乳頭凹陷的產婦,指導其用吸奶器將凹陷的乳頭吸出,并在非哺乳時間用親密接觸型乳頭保護罩對其乳頭進行保護。若產婦存在乳頭皸裂的情況,指導其在每次哺乳結束后將乳汁涂抹在乳頭上[2]。(4)對于奶量不足的產婦,指導其適當進食可“下奶”的食物,如豬蹄黃豆湯、山甲燉母雞、烏雞白鳳尾菇湯等。指導產婦適當進食富含鐵元素的食物,以防其發生缺鐵性貧血。(5)指導產婦每天進行腹式呼吸訓練、提肛訓練、會陰和肛門的收縮訓練等,以促進其產后恢復[3]。2)心理護理。(1)在與產婦進行交流時,鼓勵其說出內心的想法,了解其心理狀態。結合產婦的實際情況采取鼓勵、安撫、傾聽及支持等方式對其進行心理疏導,并向其強調保持良好的心態對保障嬰兒健康成長的重要性,進而幫助其緩解負性情緒。在與產婦溝通時語氣要親和、誠懇,并對其提出的問題進行詳細的解答。(2)與產婦家屬進行溝通,向其說明產婦在產后出現抑郁情緒的幾率較高,鼓勵其家屬多理解、支持和幫助產婦,盡量滿足其合理需求,使其感受到家人的關心和愛護,進而減輕其抑郁情緒,使其能夠盡快地適應角色的轉化[4]。
護理前后,比較兩組產婦的焦慮自評量表(SAS)評分和抑郁自評量表(SDS)評分。產婦的SAS 評分和SDS 評分越高,表示其負性情緒越嚴重。護理后,比較兩組產婦產后不良事件(包括切口愈合不良、乳腺炎、尿潴留、體重超標、便秘和子宮復舊不良等)的發生率及其母乳喂養的成功率。護理后,采用自擬的問卷(總分為100 分)調查兩組產婦對母乳喂養知識的掌握度。產婦對母乳喂養知識的掌握度與其該問卷的評分呈正相關。
用SPSS 23.0 軟件處理本研究中的數據,計數資料用%表示,用χ2檢驗,計量資料用均數±標準差(±s)表示,用t 檢驗,P <0.05 表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護理前,兩組產婦的SAS 評分及SDS 評分相比,P >0.05。護理后,觀察組產婦的SAS 評分和SDS 評分均低于對照組產婦,P <0.05。詳見表1。
表1 護理前后兩組產婦的SAS 評分及SDS 評分(分,±s)

表1 護理前后兩組產婦的SAS 評分及SDS 評分(分,±s)
注:* 與對照組護理后相比,P <0.05。
組別 時間 SAS 評分 SDS 評分對照組(n=110) 護理前 58.45±3.79 57.36±3.25護理后 53.89±2.71 52.84±2.14觀察組(n=110) 護理前 58.51±3.77 57.55±3.19護理后 45.02±2.63* 43.52±2.11*
護理后,對照組產婦產后不良事件的發生率為27.27%(30/110),其中發生切口愈合不良、乳腺炎、尿潴留、體重超標、便秘和子宮復舊不良的產婦分別有6 例、5 例、4例、6 例、4 例和5 例;觀察組產婦產后不良事件的發生率為8.18%(9/110),其中發生切口愈合不良、乳腺炎、尿潴留、體重超標、便秘和子宮復舊不良的產婦分別有2 例、1 例、1 例、2 例、1 例和2 例。護理后,觀察組產婦產后不良事件的發生率低于對照組產婦,P <0.05。
護理后,觀察組產婦與對照組產婦對母乳喂養知識掌握度的平均評分分別為(92.31±3.17)分與(84.06±2.84)分,二者相比,P <0.05。
護理后,觀察組產婦與對照組產婦母乳喂養的成功率分別為98.18%(108/110)與88.18%(97/110),二者相比,P <0.05。
臨床研究表明,部分初產婦在分娩后存在乳房脹痛、乳汁分泌不足、睡眠質量差、乳頭皸裂等情況,可導致其出現抑郁、焦慮等負性情緒,進而可影響其母乳喂養的成功率[5]。對初產婦進行院內護理和常規的出院隨訪不能很好地幫助其解決在母乳喂養和心理狀態等方面存在的問題。延伸式純母乳喂養護理聯合心理護理是專門針對初產婦產后在母乳喂養和心理狀態等方面存在的問題而制定出的一種護理方法。本研究的結果證實,對初產婦進行延伸式純母乳喂養護理聯合心理護理能顯著改善其心理狀態,降低其產后不良事件的發生率,提高其對母乳喂養知識的掌握度和母乳喂養的成功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