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玉妍
(安徽省第二人民醫院,安徽 合肥 230011)
血液透析是治療重癥腎病效果較好的一種腎臟替代療法。為接受血液透析的患者建立血管通路是保證血液透析順利進行的必要條件。目前,自體動靜脈內瘺是長期進行血液透析的首選血管通路[1]。臨床上常對長期接受血液透析的患者進行自體動靜脈內瘺成形術。接受血液透析的患者為建立自體動靜脈內瘺需進行多次穿刺,可導致其出現局部損傷和反復發作的透析性低血壓,進而可導致其發生血栓、感染和皮下血腫等并發癥。個性化護理是一種新型的護理模式。該護理模式強調“以人為本”,根據患者的實際病情,為其制定全方位的護理方案。采用此護理模式可有效地提升護理的效果。本次研究主要是探討對接受血液透析的患者進行個性化護理對其動靜脈內瘺失敗發生率的影響。
將2018 年6 月至2019 年10 月期間在某醫院接受血液透析的90 例患者作為研究對象。本次研究對象的納入標準是:患者每周進行2 ~3 次血液透析,每次進行血液透析的時間為4 ~5 h。將這90 例患者分為Routine 組(n=45)和Individualization 組(n=45)。 在Individualization 組 患者中,有男性27 例,女性18 例;其年齡為24 ~72 歲,平均年齡為(52.1±3.13)歲;其中高血壓腎病患者有17 例,糖尿病腎病患者有12 例,腎性貧血患者有5 例,慢性腎小球腎炎患者有9 例,痛風患者有2 例。在Routine 組患者中,有男性25 例,女性20 例;其年齡為22 ~70 歲,平均年齡為(52.6±2.34)歲;其中高血壓腎病患者有18 例,糖尿病腎病患者有11 例,腎性貧血患者有3 例,慢性腎小球腎炎患者有10 例,痛風患者有3 例。兩組患者的一般資料相比,P >0.05,具有可比性。
對兩組患者均進行血液透析治療和常規護理。對其進行常規護理的方法是:1)叮囑患者保證優質蛋白的攝入量,控制食鹽的攝入量。2)遵醫囑對患者進行健康宣教、心理疏導及用藥指導。在此基礎上,對Individualization 組患者進行個性化護理,方法是:1)為患者建立健康檔案。健康檔案的內容包括患者的病情、飲食、用藥及術后并發癥的發生情況。當患者的實際情況發生變動時,需及時記錄和調整其健康檔案[2]。根據患者病情的不同,對其進行有針對性的健康宣教。詳細向患者講解進行血液透析的過程、方法及療效,使其掌握所患疾病的基本知識,預防并發癥的發生。2)護理人員需及時關注患者的情緒,對其進行有針對性的心理疏導。向產生畏懼和恐怖心理的患者介紹血液透析室的環境、醫務人員的信息,以消除其對醫院的陌生感,提高其對治護的依從度。護理人員需與患者家屬進行積極的溝通,指導其幫助患者克服不良的情緒,增加其面對恐懼的勇氣[3]。3)對患者進行動靜脈內瘺的護理。術前,向患者介紹進行自體動靜脈內瘺成形術過程中的注意事項,以提高其對手術的依從度。術中,觀察患者血管轉彎處和褶皺處是否發生血液逆流,穿刺點需間隔1 cm 左右,以利于其皮膚的愈合。在動靜脈內瘺穿刺失敗后,需及時按壓針眼,以免患者的局部皮膚發生腫脹和疼痛。按壓針眼時需要注意力度,壓力太大易導致患者發生血流阻斷,壓力太小易導致其發生局部出血。穿刺結束后需用壓迫止血法對患者的穿刺部位進行止血,壓迫的時間需持續約5 min。若患者的凝血功能較差,可延長壓迫的時間,當其血管震顫出血后可停止壓迫。讓患者保持術側肢體干燥并協助其抬高術側肢體。4)對患者進行環境護理。保持血液透析室的干凈整潔,定期為血液透析室通風和換氣,以免其發生院內交叉感染。對患者進行穿刺時,需避開其皮膚的破損處,降低感染的發生率。
接受治護后,比較兩組患者術后并發癥的發生率、動靜脈內瘺失敗的發生率及其對護理服務的總滿意率。本研究將患者對護理服務的滿意度分為非常滿意(患者的評分≥90)、一般滿意(患者的評分為70 ~89)及不滿意(患者的評分<70)三個等級。總滿意率=(非常滿意例數+一般滿意例數)/ 總例數×100%。兩組患者術后的并發癥包括動靜脈內瘺感染、出血及閉塞。
對本次研究中的數據均采用SPSS 22.0 統計軟件進行處理,計量資料用均數±標準差(±s)表示,采用t 檢驗,計數資料用百分比(%)表示,采用χ2 檢驗。以P <0.05表示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接受治護后,Routine 組患者中發生動靜脈內瘺失敗的患者有8 例(占17.78%);Individualization 組患者中發生動靜脈內瘺失敗的患者有1 例(占2.22%)。接受治護后,與Routine 組患者相比,Individualization 組患者動靜脈內瘺失敗的發生率更低,χ2=4.44,P=0.035。詳見表1。

表1 接受治護后兩組患者動靜脈內瘺失敗發生率的比較
接受治護后,與Routine 組患者相比,Individualization組患者術后并發癥的發生率更低,P=0.024。詳見表2。
接受治護后,與Routine 組患者相比,Individualization 組患者對護理服務的總滿意率更高,χ2=28.54,P=0。詳見表3。

表2 接受治護后兩組患者術后并發癥發生情況的比較[n(%)]
動靜脈內瘺是一種具有安全、方便、快捷等多種優勢的永久性血管通路。導致接受血液透析患者發生動靜脈內瘺失敗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1)患者在接受血液透析時超濾過多,導致其發生低血壓,進而導致其形成血栓。2)患者發生局部感染,導致其發生血管腔狹窄。3)患者過早的使用內瘺,護理人員對動靜脈內瘺的護理不當,導致其發生動靜脈內瘺失敗[4]。本次研究的結果證實,對接受血液透析的患者進行個性化護理可降低其術后并發癥的發生率和動靜脈內瘺失敗的發生率,提高其對護理服務的滿意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