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劉霜
(廣西來賓市金秀瑤族自治縣人民醫院,廣西 來賓 545799)
護理質量敏感指標是指用于定量評價和監測可影響患者健康結局的護理管理、護理服務等各項程序質量的標準。近年來,臨床上常將護理質量敏感指標應用于對各類疾病患者進行治護的過程中。本文主要是分析護理質量敏感指標在對腦血管疾病患者進行優質護理中的應用價值。
本文的研究對象是2018 年7 月至2019 年6 月期間廣西來賓市金秀瑤族自治縣人民醫院收治的48 例腦血管疾病患者。本研究經廣西來賓市金秀瑤族自治縣人民醫院醫學倫理委員會批準。將這48 例患者分為A 組和B 組。在A組患者中,有男16 例,女8 例;其年齡為26 ~76 歲,平均年齡為(43.8±2.1)歲;其中,腦出血患者有11 例,腦梗死患者有13 例。在B 組患者中,有男10 例,女14 例;其年齡為25 ~75 歲,平均年齡為(44.2±2.6)歲;其中,腦出血患者有9 例,腦梗死患者有15 例。兩組患者的一般資料相比,P >0.05,具有可比性。
研究對象的納入標準是:1)患者的病情符合《內科疾病診斷標準》(2001 年)中關于腦出血的診斷標準,并被確診。2)患者的病情符合《外科疾病診斷標準》(2001 年)中關于腦梗死的診斷標準,并被確診。3)患者不存在精神障礙。4)患者同意參加本次研究,并簽署了知情同意書[1]。其排除標準是:1)患者對治護的依從性較差。2)患者中途退出本次研究。3)患者合并有其他嚴重疾病。
對兩組患者均進行降低顱內壓、保護腦神經等對癥治療。在兩組患者接受治療期間,均對其進行優質護理。具體的方法是:1)護理人員向患者介紹腦出血或腦梗死發病的原因、治療的方法等。2)在與患者進行交流的過程中,護理人員要及時發現其存在的不良情緒,并對其進行心理疏導,使其以積極、樂觀的心態接受治護。3)護理人員密切觀察患者的生命體征。4)患者若長期臥床,護理人員要定時對其肢體進行按摩,避免其發生肌肉萎縮。護理人員要嚴格遵守無菌操作規范,避免患者發生肺部感染、泌尿系統感染等。5)護理人員密切觀察患者的胃管內是否存在血性內容物。患者的胃管內若存在血性內容物,護理人員要抽取其胃液,并對其胃液進行隱血試驗。6)護理人員告知患者戒煙戒酒,食用清淡、易消化的食物。7)護理人員告知腦出血患者堅持服用降壓藥,在用藥后若出現頭部脹痛、血壓降低等癥狀要立即向護理人員匯報。8)護理人員根據患者的病情對其進行針對性護理。護理人員告知腦出血患者不可進行劇烈的運動,告知腦梗死患者洗澡的時間不宜過長。在此基礎上,依據護理質量敏感指標對A 組患者進行優質護理。具體的方法是:1)編制護理質量敏感指標。按照分門別類法,將護理質量敏感指標分為結構指標、過程指標和結果指標。按照層級劃分法,將各類型的護理質量敏感指標分為一級指標、二級指標和三級指標。結構指標包括2 個一級指標(護理服務管理制度和護理人員管理制度)和6 個二級指標(護理人員工作管理制度、患者安全管理制度、護理操作技能規范、護理人員組織結構、護理人員的核心能力及疾病護理常規)。過程指標包括2 個一級指標(對患者進行常規護理的方法和對患者進行專科護理的方法)和18 個二級指標(護理人員專業技能的合格率、護理人員對患者病情的掌握率、護理人員識別患者身份的正確率、護理人員手術安全核查的執行率等)。結果指標包括2個一級指標(患者對治護服務的滿意率和患者護理不良事件的發生率)和6 個二級指標(患者對醫院環境的滿意率、患者對基礎護理服務的滿意率、患者對護理人員護理操作技能的滿意率、患者對護理人員服務態度的滿意率等)。2)成立護理質量敏感指標專項小組。小組組長由腦血管科的護士長擔任,小組成員由腦血管科的護理人員組成。3)搜集護理質量敏感指標信息。小組成員采用德爾菲法創建護理質量敏感指標。過程指標的內容包括對患者進行健康宣教、評估患者發生風險事件的危險因素等。結果指標的內容包括患者對護理服務的滿意率、患者對基礎護理服務的滿意率及患者對護理人員服務態度的滿意率等。4)對護理內容進行優化。對患者進行為期一周的治護后,護理質量敏感指標專項小組的組長對護理人員頻繁發生護理差錯的事件進行綜合分析,并根據進行綜合分析的結果,對護理內容進行優化。本次研究中,護理質量敏感指標專項小組的組長對護理人員頻繁發生護理差錯的事件進行綜合分析的結果顯示,護理人員未及時發現患者的生命體征出現異常、護理人員未及時清除患者口腔或鼻腔的分泌物等是導致患者病情惡化的主要原因。隨后,護理質量敏感指標專項小組的組長立即根據進行綜合分析的結果,對存在問題的護理內容進行優化。進行優化的護理內容包括加強對患者生命體征進行監測、根據患者的病情對其進行有針對性的預見性護理等。
觀察兩組患者護理不良事件的發生率、對護理人員治護質量的滿意率、對護理人員服務態度的滿意率及其對護理人員護理操作技能的滿意率。護理不良事件包括導管脫落、用藥錯誤、輸液外滲和跌倒。
對本次研究中的數據均采用SPSS 20.0 統計軟件進行處理,計量資料用均數±標準差(±s)表示,采用t 檢驗,計數資料用百分比(%)表示,采用χ2 檢驗。以P <0.05表示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治護后,與B 組患者相比,A 組患者護理不良事件的發生率更低,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 <0.05)。詳見表1。

表1 兩組患者護理不良事件的發生率[%(n)]
治護后,與B 組患者相比,A 組患者對護理人員治護質量的滿意率、對護理人員服務態度的滿意率及其對護理人員護理操作技能的滿意率均更高,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 <0.05)。詳見表2。

表2 兩組患者對護理人員治護質量、服務態度及護理操作技能的滿意率[%(n)]
護理質量敏感指標是評估護理質量的有效方法[3]。依據護理質量敏感指標對腦血管疾病患者進行優質護理,可根據其病情為其制定個性化的敏感指標,從而可對其施行具有針對性的護理內容。此外,將護理質量敏感指標應用于對腦血管疾病患者進行優質護理中,可使護理人員及時意識到其在施行護理工作時其存在的不足之處,從而激勵其明確學習目標,提高其護理技能及相關的知識水平,進而確保護理質量。本次研究的結果說明,護理質量敏感指標在對腦血管疾病患者進行優質護理中具有較高的應用價值,可有效地降低其護理不良事件的發生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