蔣秀君,朱安定
(中南大學湘雅三醫院,湖南 長沙 410013)
腦出血是老年人常見的一種嚴重腦部疾病。重癥腦出血的發病與患者患有高血壓、腦動脈粥樣硬化等疾病有關。臨床上對老年重癥腦出血患者多進行藥物治療。優質護理是一種新型的護理模式。有學者認為,對老年重癥腦出血患者進行優質護理,依據其病情為其提供更全面的護理服務可改善其神經功能[1]。本研究主要是探討對老年重癥腦出血患者進行優質護理的臨床效果及對其神經功能的影響。
選取2018 年1 月至2019 年3 月在中南大學湘雅三醫院進行藥物治療的80 例老年重癥腦出血患者作為研究對象。這些患者的病情均被確診為重癥腦出血,其均未患有原發性心血管疾病。將其隨機分為A 組(40 例)和B 組(40 例)。在A 組患者中,有男23 例,女17 例;其年齡為61 ~83 歲,平均年齡為(69.32±6.15)歲。在B 組患者中,有男24 例,女16 例;其年齡為60 ~83 歲,平均年齡為(68.71±6.83)歲。兩組患者的一般資料相比,P >0.05,具有可比性。
對兩組患者進行用藥指導等常規護理。在此基礎上,對B 組患者進行優質護理。方法是:評估患者的病情。依據評估的結果,對患者進行相應的急救。急救后24 h 內,密切監測患者意識、尿量的變化情況。急救后蘇醒的患者可出現焦慮、抑郁等不良心理。對于存在不良心理的患者,對其進行相應的心理疏導。給予患者言語鼓勵和精神支持,為其列舉治療后病情好轉或痊愈的病例,幫助其樹立起戰勝疾病的信心。為處于昏迷狀態的患者播放舒緩的音樂或為其朗讀報紙,刺激其腦部神經,促使其盡快蘇醒。使用一對一指導的方法為意識清醒的患者介紹重癥腦出血的病因等知識,提高其對進行治療的依從性。為患者制定科學、合理的康復訓練方案。依據制定的訓練方案,對患者進行康復訓練指導。患者在長時間臥床休息、抵抗力較差時可發生壓瘡、感染等并發癥。為預防此類并發癥,護理人員應采取以下措施:1)及時清除患者口鼻腔內的分泌物,保持其呼吸道的通暢。2)定時為患者翻身,按摩其受壓的部位,預防其發生壓瘡。3)指導患者家屬每天為患者擦身2 ~3 次,保持其個人衛生,預防其發生感染。4)指導患者進食高維生素、高纖維素的食物,嚴禁進食油膩等有刺激性的食物,禁止吸煙、飲酒。
記錄兩組患者神經功能缺損的評分、住院的時間、并發癥的發生情況及對護理的滿意度[2]。使用神經功能缺損評分標準評定患者神經功能缺損的程度。使用護理滿意度調查問卷評定患者對護理的滿意度。此調查問卷包括關愛和溝通、服務態度和主動性、健康教育、工作能力及病區管理五項。患者護理滿意度調查問卷的得分若≥60 分,表示其對護理滿意;其此項的得分若<60 分,表示其對護理不滿意。
對本次研究中的數據均采用SPSS 20.0 統計軟件進行處理,計量資料用均數± 標準差(±s)表示,采用t 檢驗,計數資料用百分比(%)表示,采用χ2 檢驗。以P <0.05為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護理后,B 組患者住院的時間短于A 組患者,P <0.05;B 組患者神經功能缺損的評分和對護理的滿意率均高于A組患者,P <0.05。詳見表1。

表1 兩組患者神經功能缺損的評分、住院的時間及對護理的滿意度
護理期間,B 組患者并發癥的總發生率低于A 組患者,P <0.05。詳見表2。

表2 兩組患者并發癥的發生情況
近年來,腦出血的發病率逐年上升。腦出血是老年人常見的一種嚴重腦部疾病。腦出血的發病與患者患有高血壓、腦動脈粥樣硬化等疾病有關。臨床上對老年重癥腦出血患者多進行藥物治療。優質護理是一種新型的護理模式。目前,優質護理被廣泛地應用于對住院患者進行護理中。臨床實踐證實,對老年重癥腦出血患者進行優質護理,依據其病情為其提供優質、全面的護理服務可提高其臨床療效。在本研究中,護理期間,B 組患者并發癥的總發生率低于A 組患者,P <0.05。這說明,對老年重癥腦出血患者進行優質護理,可降低其并發癥的發生率。在本研究中,護理后,B 組患者住院的時間短于A 組患者,P <0.05。這說明,對老年重癥腦出血患者進行優質護理,可促使其較快地康復。在本研究中,護理后,B 組患者神經功能缺損的評分高于A 組患者,P <0.05。這說明,對老年重癥腦出血患者進行優質護理可改善其神經功能。在本研究中,護理后,B 組患者對護理的滿意率高于A 組患者,P <0.05。這說明,對老年重癥腦出血患者進行優質護理,可提高其對護理的滿意度。這與劉紅梅[3]、宋潔茹[1]的研究結果相符。
綜上所述,對老年重癥腦出血患者進行優質護理,可改善其神經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