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淑艷
(新沂市人民醫院婦產科,江蘇 新沂 221400)
高危妊娠是指可危害產婦、胎兒、新生兒健康或可導致產婦發生難產的妊娠,是導致產婦及新生兒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1-2]。對高危妊娠產婦進行積極有效的護理十分重要。本文以2017 年1 月至2019 年10 月期間新沂市人民醫院收治的90 例高危妊娠產婦為研究對象,探討對這類產婦進行細節化產前護理的臨床效果。
選取2017 年1 月至2019 年10 月期間新沂市人民醫院收治的90 例高危妊娠產婦為研究對象。將其隨機分為觀察組和對照組,每組各45 例產婦。觀察組產婦的年齡為24 ~39 歲,平均年齡(30.11±2.14)歲;其孕周為36 ~41 周,平均孕周(39.21±0.54)周;其中,有17 例合并有高血壓的產婦,有10 例合并有糖尿病的產婦,有18例合并有其他疾病的產婦。對照組產婦的年齡為21 ~39 歲,平均年齡(38.14±0.63)歲;其孕周為37 ~40 周,平均孕周(39.51±0.32)周;其中,有20 例合并有高血壓的產婦,有8 例合并有糖尿病的產婦,有17 例合并有其他疾病的產婦。兩組產婦的一般資料相比,P >0.05,具有可比性。
對兩組產婦均進行常規護理。例如,協助產婦進行常規的產前檢查,密切監測其身體狀況,定期測量其血壓、脈搏及胎心音等指標,觀察其陰道出血和胎兒缺氧的發生情況,向其介紹與分娩相關的知識,囑其充分休息,同時保持適宜的活動量等。在此基礎上,對觀察組產婦進行細節化產前護理。護理的方法是:1)進行產前健康宣教。在產婦入院后,護理人員陪同其熟悉病房和產房的環境,向其介紹相關的醫護人員。向產婦及其家屬全面地介紹高危妊娠的發病機制、誘發因素、危害、治療及護理方法、預防重點等知識,告知其按時進行產檢的重要性,并向其普及分娩相關的知識和技巧,宣傳進行自然分娩的優勢。2)進行產前監測。護理人員詳細了解產婦的病史,并向醫師進行匯報。與產婦及其家屬共同商榷產婦的治療方案,督促產婦定期進行產檢,詳細記錄其血壓、體質量等信息。觀察產婦有無出現水腫及蛋白尿等癥狀,密切監測其胎兒的狀況。定期對產婦進行妊娠高危程度的評估,按照評估結果對其進行相應的治療和護理。指導產婦計算胎動數的方法,囑其每小時計算3 ~5 次胎動數,并在發現異常時及時報告醫護人員。3)進行產前心理疏導。護理人員定期評估產婦的心理狀態,了解其內心的想法,分析其負面情緒的來源,并對其進行有針對性的心理疏導。協同產婦家屬鼓勵、支持產婦,向其說明進行自然分娩的優勢,并向其列舉分娩成功的案例,以增強其對自然分娩的信心。4)進行產前生活指導。護理人員指導產婦控制高脂肪、高熱量食物的攝入量,進食高蛋白質、高維生素、高微量元素的食物。指導產婦控制鹽的攝入量,少吃甜食。協助并指導產婦正確地進行運動,并指導產婦進行呼吸訓練。
治護結束后,觀察對比兩組產婦的心理狀態及分娩結局。采用Zung 氏焦慮自評量表(SAS)和抑郁自評量表(SDS)對兩組產婦的心理狀態進行評估。SAS 的總分為50分,SDS 的總分為53 分。產婦SAS 及SDS 的評分越高,表示其焦慮、抑郁的程度越嚴重[3]。通過觀察兩組產婦的分娩方式、發生產后出血、早產、新生兒窒息的情況、產后2 h內的出血量及總產程,對比其分娩結局。
對本次研究中的數據均采用SPSS 21.0 統計軟件進行分析,計量資料用均數± 標準差(±s)表示,采用t 檢驗,計數資料用百分比(%)表示,采用χ2檢驗。P <0.05 為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經治護,觀察組患者的SAS 評分為(25.14±2.54)分、SDS 評分為(29.31±1.45)分,對照組患者的SAS 評分為(31.22±1.36)分、SDS 評分為(34.01±1.25)分,二者相比,P <0.05。
經治護,與對照組產婦相比,觀察組產婦的自然分娩率較高,其剖宮產率、產后出血、早產及其新生兒窒息的發生率均較低,P <0.05。詳見表1。

表1 兩組產婦分娩結局的對比[n(%)]
經治護, 觀察組產婦產后2 h 內的出血量為(198.21±9.23)ml,對照組產婦產后2 h 內的出血量為(253.46±13.25),二 者 相 比,t=22.9521,P <0.05。觀察組產婦的總產程為(513.91±9.26)min,對照組產婦的總產程為(627.11±12.35)min,二者相比,t=49.1947,P <0.05。
發生高危妊娠不僅可危害產婦的身心健康,還可威脅胎兒及新生兒的生命安全。對高危妊娠產婦進行細節化產前護理的目的在于通過對其進行健康教育、產前檢查及心理疏導等護理干預,幫助其正確地認知自身的病情,減輕其心理壓力,改善其分娩結局[4]。
在本次研究中,我院對兩組產婦均進行了常規護理。在此基礎上,對觀察組產婦進行了細節化產前護理。在實施該護理模式的過程中,護理人員詳細評估產婦的心理狀態,分析其產生不良心理的原因,并為其排憂解難,從而有利于緩解其精神壓力,使其保持樂觀的心態[5]。護理人員向產婦普及與高危妊娠相關的知識(包括發病機制、誘發因素、預防、治療及護理的方法等),使其正確地認識自身的病情,同時糾正其存在的錯誤觀念,可減輕其緊張和恐懼感,增強其對自然分娩的信心,提高其自然分娩率[6]。護理人員指導產婦進行呼吸訓練可增強其對分娩疼痛的耐受度,提高其對助產士的配合度,從而有利于加快其產程,降低其新生兒窒息等不良妊娠結局的發生率[7]。
本次研究的結果顯示,治護后,觀察組產婦SAS 及SDS 的評分、產后出血、早產及新生兒窒息的發生率均低于對照組產婦,其自然分娩率高于對照組產婦,其產后2 h 內的出血量小于對照組產婦,其總產程短于對照組產婦,P <0.05。這說明,對高危妊娠產婦進行細節化產前護理可顯著改善其負性心理和分娩結局。這一研究結果與翟麗雯[8]的研究結果相符。
綜上所述,對高危妊娠產婦進行細節化產前護理可明顯緩解其焦慮、抑郁的心理,提高其自然分娩率,降低其產后出血、早產及新生兒窒息的發生率,減少其產后的出血量,縮短其產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