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子才,孫繼娜
(廣東省東莞市中西醫結合醫院,廣東 東莞523820)
小兒支原體肺炎在臨床中較為常見,主要臨床癥狀為咳嗽、氣喘、呼吸不暢,隨著病情加重,患兒可出現呼吸困難、肺部有喘鳴音等癥狀,影響其生活質量和身體健康。目前,臨床主要采用抗生素治療小兒支原體肺炎,且以阿奇霉素為代表藥物,可緩解患兒的臨床癥狀,但易產生不良反應,患兒治療依從性不佳,進而影響治療效果[1]。小兒支原體肺炎屬于中醫“肺炎喘嗽”范疇,以風熱犯肺證較為常見。中醫認為,風熱之邪侵犯肺衛導致肺失清肅為該病的主要病因病機,以辛涼宣肺、清熱化痰為基本治療法則。此外,隨著近年來中醫事業的發展,中藥封包作為新推廣的中醫實用技術逐漸應用于臨床,并得到重視。基于此,本研究探討中藥封包聯合阿奇霉素治療風熱犯肺證小兒支原體肺炎的應用價值,現報道如下。
1.1 一般資料 選取2018年1月至2019年9月東莞市中西醫結合醫院收治的30例風熱犯肺證支原體肺炎患兒,按照單雙號分組法分為對照組和研究組,每組15例。對照組男10例,女5例;年齡1~11歲,平均(4.28±1.07)歲;病程1~4 d,平均(1.98±0.12)d。研究組男9例,女6例;年齡2~12歲,平均(5.67±0.49)歲;病程1~5 d,平均(2.03±0.07)d。兩組患兒一般資料比較,差異均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2 診斷標準 ①西醫診斷:參考《諸福棠實用兒科學》中小兒支原體肺炎的診斷標準,有咳嗽、發熱等臨床癥狀;肺部呼吸音較粗,伴啰音、喘鳴音;X線片顯示肺部紋理紊亂、增粗;血清學檢查結果顯示肺炎支原體-免疫球蛋白M(MP-Ig M)呈陽性[2]。②中醫診斷:參考《中醫病證診斷療效標準》中肺炎喘嗽風熱犯肺證的診斷標準,癥見發熱,惡風,咽紅,咳嗽,呼吸急促,口渴欲飲,微有汗出,痰稠色黃,舌尖紅,苔薄黃,脈浮數[3]。
1.3 納入標準 ①符合上述診斷標準。②年齡1~12歲。③病程<7 d。④家長對本研究內容知情,并簽署知情同意書。
1.4 排除標準 ①有肝、腎等重要臟器功能障礙患兒。②在參加本研究前3 d使用其他藥物治療的患兒。③有嚴重精神疾病的患兒。④對本研究藥物存在禁忌證或過敏史的患兒。
2.1 對照組 給予阿奇霉素治療。先給予注射用阿奇霉素(福建省天健制藥有限公司,國藥準字H20030655,0.25 g/支)靜脈滴注治療,按照10 mg/kg劑量將注射用阿奇霉素溶入200 m L 0.9%氯化鈉注射液中進行靜脈滴注,連續治療5 d,停藥2 d。然后根據患兒病情的改善情況,給予阿奇霉素片(深圳海王藥業有限公司,國藥準字 H20023542,0.125 g/片)口服治療,每次10 mg/kg,每日1次,治療7 d。
2.2 研究組 在對照組治療基礎上給予中藥封包治療。處方:金銀花15 g,連翹10 g,款冬花10 g,前胡10 g,白前10 g,苦杏仁10 g,瓜蔞6 g。將藥物研磨過篩后放置于布袋中,將藥包進行微波加熱,然后放置于患兒膻中與肺俞穴熱敷,每次10 min,每日2次,藥包溫度以患兒耐受為宜。連續治療7 d后,自第8日增加至每日3次。用藥過程中告知患兒家長禁止給患兒食用辛辣、生冷、刺激性食物,共治療14 d。
3.1 觀察指標及療效評定標準 ①臨床療效。治愈:咳嗽、發熱等臨床癥狀基本消失,肺部啰音完全消失;顯效:咳嗽、發熱等臨床癥狀顯著改善,肺部啰音基本消失;有效:咳嗽、發熱等臨床癥狀有所緩解,肺部啰音出現好轉;無效:臨床癥狀與肺部啰音均無明顯改善,甚至加重。總有效率=(治愈例數+顯效例數+有效例數)/總例數×100%。②咳嗽消失時間、肺部啰音消失時間及退熱時間。
3.2 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 21.0統計軟件分析數據。計量資料以均數±標準差(±s)表示,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以例(%)表示,采用Fisher確切概率法或χ2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3.3 結果
(1)臨床療效比較 研究組治療總有效率為93.3%(14/15),高于對照組的73.3%(11/15),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兩組風熱犯肺證支原體肺炎患兒臨床療效比較[例(%)]
(2)癥狀消失時間比較 研究組咳嗽消失時間、肺部啰音消失時間及退熱時間均短于對照組,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表2 兩組風熱犯肺證支原體肺炎患兒咳嗽消失時間、肺部啰音消失時間及退熱時間比較(d,±s)
表2 兩組風熱犯肺證支原體肺炎患兒咳嗽消失時間、肺部啰音消失時間及退熱時間比較(d,±s)
注:與對照組比較,▲P<0.05。
組別 例數 咳嗽消失時間 肺部啰音消失時間 退熱時間研究組 15 5.98±1.74▲ 7.16±1.35▲ 2.18±0.57▲對照組 15 9.67±1.94 8.69±2.64 3.69±0.83
小兒支原體肺炎是嬰幼兒時期常見的一種肺炎類型,其刺激性、頑固性咳嗽、咯痰等癥狀易造成肺功能損傷,大部分患兒愈后良好,但有復發傾向,可引起重癥肺炎或其他并發癥。臨床治療該病以藥物為主,阿奇霉素是常用的治療藥物之一,該藥物可經體內細菌蛋白質的相互作用發揮抑菌效果,對于支原體感染具有良好的治療效果。研究表明,單純使用抗生素類藥物治療小兒支原體肺炎效果不理想,且安全性有待考證[4]。
小兒支原體肺炎屬于中醫“肺炎喘嗽”范疇,風熱犯肺是引發該病的主要病因病機,故以辛涼宣肺、清熱化痰為基本治則。中藥封包藥物中,金銀花性寒,入肺經,可清熱解毒,補虛療風,主治溫病發熱;連翹疏風散熱,主治溫病初起、風熱外感;款冬花性味辛溫,潤肺下氣,化痰止嗽,可治咳逆喘息;前胡性微寒,能降氣化痰,疏散風熱;白前歸肺經,性溫而不燥烈,可瀉肺降氣,下痰止嗽;苦杏仁止咳平喘,治療各種咳喘或外感風寒;瓜蔞利尿,鎮咳祛痰。全方配伍得當,共奏辛涼宣肺、清熱化痰之功。現代藥理學研究顯示,上述中藥合用具有抗病原微生物、解熱、抗炎、增強機體免疫功能、祛痰止咳、解痙平喘等作用[5-7]。同時采用中藥封包治療,可使藥物有效成分透過毛細血管進入血液循環,有利于改善肺部微循環,促進炎癥吸收。小兒支原體肺炎在恢復期發生持續性咳嗽與患兒肺熱密不可分,將上述藥物實施藥包外治,使溫通之法兼透邪消痰之理,與阿奇霉素聯合使用,具有止咳、平喘、祛痰之功,進一步提高療效,促進疾病早期轉歸,縮短病程。
本研究結果顯示,研究組治療總有效率高于對照組(P<0.05),臨床癥狀消失時間均短于對照組(P<0.05),與戚暢等[8]研究結果相似,提示運用中藥封包聯合阿奇霉素治療小兒支原體肺炎可有效縮短療程,提高臨床療效。但本研究還具有一定局限性,如樣本量小、觀察時間短,導致研究結果可能存在偏倚性,故后期應增加研究病例,延長觀察時間,以便進行深入研究,以期為中藥封包聯合阿奇霉素治療小兒支原體肺炎的應用價值提供更多臨床證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