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以食為天,中國是美食的國度,舌尖上的美味是中國人獲得幸福感的重要來源,“吃得好”是當前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安徽省食品安全條例》(以下簡稱《條例》)自2017年12月1日實施以來,及時回應人民群眾關注的重點難點問題,為我省食品安全監管工作提供了有力保障。但隨著食品安全形勢的不斷變化,原《條例》存在與食品安全監管工作不相適應的地方。
新冠肺炎疫情發生以來,黨中央就疫情防控工作作出一系列決策部署,要求加強疫情防控期間食品安全監管工作,保障食品質量安全。為貫徹落實黨中央決策部署,切實保障人民群眾的身體健康和生命安全,4月29日,安徽省十三屆人大常委會第十八次會議通過了修訂后的《安徽省食品安全條例》,自6月1日起施行。


4月29日下午,省十三屆人大常委會第十八次會議通過了修訂后的《安徽省食品安全條例》。 (張曉東 攝)
黨的十九大報告明確提出實施食品安全戰略,讓人民吃得放心。食品安全是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的重大任務。
食品安全關系人民群眾身體健康和生命安全,關系中華民族未來。為進一步加強食品安全工作,確保人民群眾“舌尖上的安全”,修訂后的《條例》完善了食品安全監督管理體制:
健全制度,規定食品安全工作應當堅持黨的全面領導,堅持“四個最嚴”,即最嚴謹的標準、最嚴格的監管、最嚴厲的處罰、最嚴肅的問責,實行“政府監管、部門協作、預防為主、風險管理、全程控制、社會共治”,落實食品安全責任制。
健全組織,規定縣級以上人民政府設立食品安全委員會,負責分析食品安全形勢,研究部署、統籌指導食品安全工作,提出食品安全監督管理的政策措施,督促落實食品安全監督管理責任。食品安全委員會辦公室負責食品安全委員會日常工作和統籌協調具體工作。
完善機制,規定縣級以上人民政府建立健全從食用農產品種植養殖到食品生產經營和消費全鏈條全過程食品安全監管機制,同時在村(居)民委員會確定食品安全協管員、信息員,實行群防群治。
加強宣傳,規定各級人民政府以及有關部門、人民團體、社會組織、學校、新聞媒體等社會各方面應當加強食品安全法律、法規和食品安全、公共衛生安全知識的宣傳教育,引導全社會革除濫食野生動物陋習,推進分餐制和使用公筷公勺,提高消費者食品安全意識和自我保護能力。
安徽省市場監督管理局相關負責人告訴記者,2020年安徽省食品安全宣傳周的一項重要內容就是通過各種方式宣傳新修訂的《條例》。

2019年3月16日,淮北市相山區市場監督管理局聯合曲陽開發區黨支部開展食品安全宣傳活動。
新冠肺炎疫情發生后,禁食野生動物引發人們空前關注。2月24日十三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十六次會議表決通過了《全國人大常委會關于全面禁止非法野生動物交易、革除濫食野生動物陋習、切實保障人民群眾生命健康安全的決定》,全面禁止食用國家保護的“有重要生態、科學、社會價值的陸生野生動物”以及其他陸生野生動物,包括人工繁育、人工飼養的陸生野生動物。
野生動物保護是整個公共衛生安全和生物安全鏈條中的重要一環。《條例》規定,禁止生產經營法律法規禁止食用的野生動物及其制品制作的食品;禁止食用陸生野生動物及其制品,以及法律法規禁止食用的其他野生動物及其制品。
為規范食品生產經營行為,《條例》明確規定食品生產經營者應當履行食品安全主體責任,食品生產企業應當建立并落實食品安全責任制,執行從業人員健康管理規定,對職工進行食品安全知識培訓并建立培訓檔案;根據實際需要,允許小餐飲取得備案證明后,可通過網絡食品交易第三方平臺和自建網站銷售食品,同時規定提供入網餐飲服務的,應當具有實體店經營資格。
針對特殊食品問題,《條例》規定銷售保健食品、特殊醫學用途配方食品和嬰幼兒配方食品的,應當設立專柜或者專區并在顯著位置標示,不得與普通食品或者藥物混放銷售;以會議、講座、健康咨詢等形式宣傳推介保健食品的,應當真實、合法,不得以夸大保健功能或者虛假宣傳等形式誤導消費者。
加強食品小作坊監督管理,是規范食品經營行為的重要內容。《條例》鼓勵食品小作坊改善設施設備、過程控制等條件,進入集中交易市場經營,推進生產加工規模化和規范化,簡化申請小作坊登記證所需的部分書面材料。
安徽省市場監管局負責人表示,全省市場監管部門將圍繞監管重點,加大《條例》的執行力度,深入開展國產嬰幼兒配方乳粉提升、校園食品安全守護、餐飲質量提升、農村假冒偽劣食品治理、保健食品清理整治、雙安雙創示范引領等行動,全面提升我省食品安全治理水平。

▲ 2019年12月25日,省市場監督管理局召開全省食品小作坊整治提升行動部署動員會,會議期間與會代表實地觀摩了合肥市食品小作坊示范點。

▼ 2019年10月20日,蚌埠市市場監督管理局工作人員對校園周邊食雜店進行檢查。
當前,網絡訂餐已成為人們習慣的生活方式。網絡銷售食品交易量大、品類眾多、銷售面廣,方便了群眾生活,但也出現了網絡食品交易第三方平臺對入網商家管理不到位、對食品安全不重視、管理制度不健全等問題。為進一步督促網絡食品交易第三方平臺落實食品安全主體責任,《條例》規定加強對網絡食品交易第三方平臺的監管,規定網絡食品交易第三方平臺多次出現入網食品經營者違法經營或者入網食品經營者的違法經營行為造成嚴重后果的,可以對平臺提供者的法定代表人或者主要負責人進行責任約談。
為加強對“三無”食品重災區的監管,《條例》規定縣級以上人民政府食品安全監督管理等部門應當加強對食品集中交易市場、城鄉結合部、醫療機構等重點區域和場所的監督管理,及時查處食品安全違法行為。
建立一支專業化、高素質隊伍是履行好食品安全監管職能的關鍵。為加強食品安全監管隊伍建設,《條例》規定食品安全監督管理、衛生行政、農業行政、城市管理等部門,應當堅持服務與管理相結合,加強對執法人員食品安全法律、法規以及專業知識和執法能力的培訓,提高食品安全服務管理水平。
為進一步加強食品安全事故應急管理,《條例》規定縣級以上人民政府應當完善食品安全事故應急管理機制,發生食品安全事故需要啟動應急預案的,應當立即成立事故處置指揮機構,啟動應急預案,依照有關規定和應急預案進行處置。
此外《條例》還完善了舉報制度,強化了法律責任。提高對有關違法行為的處罰幅度,要求“處罰到人”,不符合食品安全標準的食品對消費者造成損害的,消費者除要求賠償損失外,還可以依法向生產者或者經營者要求支付賠償金。安徽省市場監管局負責人表示,將及時查處食品安全違法行為,嚴格執行“處罰到人”要求,對屢次、故意或具有其它惡意違法行為的企業、生產經營者,實行最嚴厲的處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