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大代表約見地方國家機關負責人,是法律賦予代表的一項職權。
近年來,一些地方人大常委會先后組織開展了人大代表約見地方國家機關負責人活動,對于豐富代表內容,創新工作方式,積極探索人大更加行之有效的監督工作新思維、新舉措起到良好的促進作用。本文就進一步完善代表約見地方國家機關負責人制度作些粗淺的分析和探討。
《代表法》第二十一條規定:“縣級以上的各級人民代表大會代表根據本級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的統一安排,對本級或者下級國家機關和有關單位的工作進行視察。代表按前款規定進行視察,可以提出約見本級或者下級有關國家機關負責人。被約見的有關國家機關負責人或者由他委托的負責人員應當聽取代表的建議、批評和意見。”
1.發揮了代表的主體作用。人大相關制度辦法中要求,人大代表要通過視察、檢查、調查研究、走訪、召開座談會等形式,了解選舉單位和人民群眾的意見和要求,為開展約見活動做好準備。因此,為促成相關問題的解決,參加約見的代表勢必要通過調查走訪,廣泛聽取群眾的意見,聽取政府部門的反饋,并提出解決相關問題的具體措施和建議。這樣既密切了人大代表與人民群眾的聯系,也進一步提升了代表的履職能力。同時,由于代表約見活動是一次有組織的集體活動,人大代表在人大常委會的支持和安排下,以代表約見這種有效的途徑向相關部門反映情況,提出意見、批評、建議,并由常委會在事后督促政府相關部門予以落實,促成人民群眾反映強烈的熱點、難點問題得到有效解決,也較好地保障了代表依法履職的權利,更充分地發揮了代表的主體作用。
2.增強了人大的監督實效。開展代表約見活動,既是代表履職的一種方式,也是對代表建議、批評、意見辦理工作的一個延伸,通過在約見中強化督辦,進一步提升了代表建議、批評、意見的辦理實效。例如,近年一些地方人大常委會結合約見活動的開展,將人大代表反映的社區干部工資待遇和社保、醫保等問題作為約見議題,組織代表與相關部門進行面對面的溝通交流,并及時向同級黨委進行匯報,引起了重視支持,為問題的解決起到了較好的推動作用,從而切實增強了人大監督的實效。
3.推動了“一府兩院”的工作。開展代表約見活動,搭建了“一府兩院”特別是政府部門與人大代表之間零距離的溝通平臺。通過與人大代表開展面對面的溝通交流,直接聽取代表的意見、批評、建議,既增強了“一府兩院”負責人自覺接受代表監督的意識,也促進政府相關部門及時了解工作中存在的不足和問題,進一步密切與人大代表、人民群眾的聯系,也增強了“一府兩院”及其部門工作的針對性和實效性。同時,約見活動的開展,有利于“一府兩院”及政府部門更好地宣傳相關政策和自身的工作,能促進部門與代表間的相互理解、相互支持、相互信任。
1.現有法規制度過于原則,缺乏可操作性。目前,《代表法》規定代表在參加常委會組織的集中視察時可以提出約見本級或下級國家機關負責人,只是賦予代表約見的權利,對代表約見作了原則性規定。各地制定的代表法實施辦法,對代表約見也基本沒有作出明確的、具有可操作性的具體規定。
2.對代表約見提出的意見建議辦理缺乏后續監督措施。代表約見活動結束后,如何反饋和督促約見建議、意見辦理落實情況,普遍缺乏問責措施,這在一定程度上給代表約見和人大常委會對約見建議、意見的跟蹤問效工作帶來困難,這樣難免出現約見后的問題解決難、落實難,造成“一約了之”,致使代表約見工作成效不佳。

1.進一步增強人大代表約見意識。“約見”國家機關負責人是人大代表行使監督權利的一種方式,是法律賦予各級人大代表的權利。各級人大代表一定要牢固樹立人大代表為民代言的主人翁意識,不斷增強“人民選我當代表,我當代表為人民”的責任心和使命感,不忘初心使命,敢于履職盡責,勇于擔當作為。
2.不斷完善代表約見制度。地方人大常委會應根據當前人大代表工作實際,在堅持法律規范的前提下,逐步完善代表約見制度實施細則或實施辦法。應細化約見的程序和內容,對代表可以就哪些問題提出約見,人大常委會如何把關、如何聯系安排,以及約見問題辦理程序與完成時限等進行具體規定;應明確人大常委會對代表約見工作的后續監督職責,在約見活動結束后,形成以代表提出的問題及建議意見、被約見的國家機關負責人當場答復的內容、辦理代表建議意見的措施與辦法、完成時限等為主要內容的《約見會議紀要》,并安排適當時間組織有關人員跟蹤督查,及時向代表通報辦理結果。
3.改進代表約見方式,拓展約見范圍。一方面積極探索開展以代表小組為單位的約見,并向鄉(鎮)人大代表延伸。代表小組約見可以以“人大代表之家”這一平臺為基礎,為人大代表提供更多反映群眾意見、訴求的機會,從而充分調動人大代表參與國家事務管理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另一方面還可探索嘗試人代會期間的代表約見制度,豐富約見范圍。
4.健全保障代表約見措施。一要加強培訓,提高代表履職的能力和水平;二要統籌安排,加強指導;三要保障支持代表通過約見國家機關負責人解決人民群眾關注的熱點、難點問題;四要建立健全代表約見問責機制。對代表在約見活動中提出的建議、批評、意見的辦理情況,人大常委會要進行跟蹤監督并及時向代表通報情況。
5.加強約見事項落實的后續監督。“約見”是手段,效果是關鍵。在活動結束后的適當時期,人大常委會還應組織相關工委,或組織代表和相關人員對辦理情況進行跟蹤督辦,對代表在約見中提出的建議和意見,應督促相關部門認真加以解決。對個別敷衍應付的政府部門負責人,要通過常委會領導約談、問責等剛性措施予以批評糾正,對情況嚴重造成不良后果的,要及時向同級黨委主要領導匯報,對相關部門和責任人予以嚴肅處理,真正體現人大監督的剛性和實效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