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心勝 劉強
2020年初,新冠肺炎疫情在神州大地肆虐,給國家帶來重大損失。為降低疫情對正常教學活動的沖擊,學校應通盤考慮防疫及后疫情時期綜合實踐活動的整體安排,積極主動嘗試開展網絡教學,把“全民防疫”的現實“危機”變為“全民學習”的發展“契機”。
一、學校及指導教師實施活動的建議
1.高中綜合實踐活動由社會實踐、志愿服務和研究性學習組成,在防疫期間,研究性學習成為綜合實踐課程實施的主要內容。指導教師可抓住防疫主題,主動出擊,指導學生從生活中發現問題,并應用所學知識解決問題。研究小組可通過各種資源庫、電視廣播、網絡平臺等開展居家研究性學習活動。
2.綜合實踐活動中的社會實踐、志愿服務項目,不建議安排戶外活動,由學校統一設計居家活動及網絡實踐教育。建議以家庭為單位,開展勞動教育、親子互動等活動。對疫情防控形勢及疫情發展情況作充分調研,正式開學后再研究外出活動方案。
3.后疫情時期即學校正式開學后,分年級舉辦防疫專題的學生研究成果展示、匯報與交流等活動,提前將展示方案、應交作品等告知學生。開學后,指導教師收集學生有關研究性學習成果及過程資料,展示匯報,并完成學分認定與綜合素質評價平臺資料上傳的工作。
二、學生選題指導建議
教育部《中小學綜合實踐活動課程指導綱要》指出:綜合實踐活動是從學生的真實生活和發展需要出發,從生活情境中發現問題,將其轉化為活動主題,通過探究、服務、制作、體驗等方式,培養學生綜合素質的跨學科實踐性課程。
生活即教育,在生活中獲得知識與成長,是綜合實踐學科的特點。為使學生順利開展研究性學習,指導教師可與其他學科教師聯合,指導學生把防疫生活作為學習資源利用起來,在小組成員網絡協作下,用科學的研究方法完成有價值的研究成果。通過班級群,教師給出具體、可操作的方法指導和實施要點,并告知學生開學后的活動安排。
(一)部分參考選題
新冠病毒的發生、發展的文獻研究,新冠病毒、SARS與流感病毒的比較研究,普通肺炎與新冠肺炎的對比研究,從新冠肺炎談談家庭(學校)的衛生防疫,由新冠病毒談傳染病的傳播、居家防控新冠肺炎措施的有效性分析、疫情中的心理防控等。
(二)指導要點案例
課題一:疫情下的自我防護
背景材料:在這次突發的疫情中,我們能感受到生命的脆弱與珍貴。無論是在電視里還是網絡上,大家都了解了關于傳染性疾病的防護知識。日常生活中,我們應該培養哪些防護意識和衛生習慣?
相關思考:
1.借助所學的生物、化學知識,思考有哪些科學的防護消毒措施?
2.在醫用酒精、84消毒液緊缺的情況下,可以用哪些傳統的中醫方法做好防護工作或提高免疫力?
3.在今后的生活中,應該如何做好傳染病的預防?
4.除了醫生給出的建議,你還有什么更好的防護方法?
課題二:安心讀書,做好人生規劃
背景材料:疫情面前,有人驚慌失措,有人避之不及。然而,也有人不顧自身安危,舍小家、顧大家。如鐘南山院士于危難中挺身而出,奮勇向前,不遺余力地拯救生命。
相關思考:
1.讀書是為了什么
讀書僅僅是為增長知識嗎?它也可能讓我們成為像鐘南山那樣的人,用知識去戰勝危險,用勇氣和擔當去化解危難。
2.感恩之余,規劃人生
這次疫情除了讓我們懂得要懷有感恩之心,還提醒我們思考如何規劃自己的人生。在感恩中明志:只有為國家和人民貢獻出自己的力量,才能體現不一樣的人生價值。
三、學科教研設計與思考
防疫背景下,各級教研活動形式以網絡活動為主,減少面對面的交流;指導教師加大學習力度,提高自身理論素養;做好個人總結,全面梳理個人的指導成果,為成果展示與交流做準備。
1.積極利用網絡會議等促進教研教學,發揮互聯網的價值。
綜合實踐活動學科應嘗試使用網絡會議和網絡直播等技術,實現全天候條件下的網絡教研教學活動。積極探索QQ、微信等社交工具中互動式網絡會議的組織方法,并推廣到教學中去。
2.提高教師“全天候”環境下的理論素質與指導能力。
教師在家學習與工作,是一次實現自我提升的好機會,同時也是一次“全民防疫、全面復工復學”的演練。結合本學科的實際需要,以下設想可供一線指導教師參考。
(1)鼓勵教師自學與本課程有關的書籍,建議延遲開學期間至少看完一本書籍。
(2)瀏覽網絡期刊。建議教師深度學習至少10篇與本課程有關的文章,核心期刊文章不少于3篇。
(3)自我反思。適時開展自我反思也是一種重要的學習方式。指導教師應利用這段時間“三省吾身”:這些年,指導學生開展活動的不足與遺憾有哪些?當前高考背景下,如何提高自身的指導力?防疫形勢下,“全天候”的教研教學活動該如何順利開展?
3.積極參與、開發各種形式的教研活動,以促進課程有效落實。
(1)教研機構可定期舉辦讀書分享交流會,鼓勵教師分享自己學習的收獲、體驗與感悟,思考對自身生活、工作的啟發,從而促進各級教研團隊的共同成長。
(2)采用面授與網絡結合的教師培訓活動。以濟南市高中教研為例,本學期應舉辦三次培訓,結合當前的防疫形勢,五月份舉行一次網絡研修,主講人可將課程內容錄成視頻,發至教研群或上傳至濟南市教育資源網上;五月下旬至學期末的兩期,在條件允許和做好防護的情況下,采用面授形式。
(3)全市展出,全面引領。在學校舉行“防疫”主題的研究性學習成果展的基礎上,適時舉行優秀作品展。指導教師推薦本校優秀作品,區縣統一上報,全市篩選統一展示,并將優秀成果集結成冊,印發至各個學校,發揮引領與示范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