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霞莉
摘 要:北宋時期的經濟與文化實力在當時的世界范圍內應當是位屬前列的。作為一個開放的大時代,北宋不論是經濟、政治,還是藝術、文化,都十分繁榮。這不僅從一些史書的記載中得到證實,其他的一些具體實物也能體現,包括一些畫師和民間畫家等所作的書畫作品,以及宋代頗為繁榮的瓷器制造業等。文章希望通過圖像學的方法來釋讀北宋流傳下來的書畫等藝術作品,通過圖像的解讀還原北宋的物質文化生活,探討北宋的經濟與社會發展,并借以提升圖像學的研究方法在史學研究中的作用和地位。
關鍵詞:圖像學;北宋汴京;藝術
1 圖像學的史學研究方法
一般認為,圖像學研究是指對圖像材料進行解讀,從而揭示圖像創作背后的故事、民族、哲學、美學、宗教等的根本性傾向以及反映的作者思想;是用直觀的視覺,透過圖像的只言片語進行研究,其實也是一種間接的語言。盡管圖像研究在藝術史學界已經具有普遍的研究意義,但是在史學的考論中還沒有達到一定的地位。很多學者傾向于史書的考察,但當文字資料不充分時,實物與圖像的考察是可以起到輔助作用的。
對圖像的研究者有瓦爾堡、潘諾夫斯基、貢布里希等人,他們不僅僅關注到形式本身,而且考察圖像的形成與傳播,將藝術作品與社會現象、風格、主流文化與意識聯系起來,從而把握藝術家的意圖,掌握到與一般學界不同的圖像意義及藝術真諦。對于一幅圖像的研究,瓦爾堡認為有三個層次,第一是視覺客觀地直觀描述圖像中“有什么”,第二是解讀圖像“是什么”“表現了什么”,第三則是揭示圖像的“本質意義”,最后才為歷史研究提供證據,即“圖像證史”。
筆者認為,圖像也是具有語言魅力的,從一幅靜態的畫中,我們可以讀出它背后動態的故事。在史學研究中,我們可以分析該圖像產生的原則以及民族、權力、性別等更深層次的本質問題,以此作為史料的證據。
2 史料對宋代經濟與社會發展的研究
從史書中我們了解到,在經歷了五代十國的分裂戰亂和周世宗的改革之后,北方的經濟面貌都得到了很大的恢復和改善;而由于“保境安民”政策的實施,南方經濟也得到了發展。鑒于唐末五代的藩鎮割據、宦官專權、朋黨之爭的經驗教訓,北宋的統治階級內部矛盾也得到了緩和。
北宋汴京地區,商業空前繁榮,署名幽蘭居士孟元老纂的《東京夢華錄》就詳細地記述了北宋的繁榮。此書記載了徽宗時期汴京的經濟與文化生活:京城的外城、內城及河道橋梁,城內的街巷坊市、店鋪酒樓,朝廷朝會,以及當時的民風民俗、時令節日,飲食起居、歌舞百戲等。其《序》言“八荒爭湊,萬國咸通。集四海之珍奇,皆歸市易”,就是對東京商業繁盛的總括。全書更對當時商業發展、市場繁榮的景況有大量篇幅的描述,是一部非常值得學習的研究著作和史料,是一部研究北宋汴京居民生活的寶貴材料,其中文字所描繪的場景無疑是一幅“語言的畫卷”。
記載北宋時代的史書著作還有《宋史》,它的主要史料來源是宋代的國史、實錄、日歷等宋朝史官的原始記錄,全面、系統地反映了政治、經濟、軍事、思想、文化等各個方面的狀況,內容廣泛而豐富,史料價值相當高。
有學者認為,文獻史料存在兩個缺點,一是在對一些具體生活風俗的研究中,文字無法讓研究者形成直觀的感知;二是無法就研究對象構建起連續性的演進軌跡。
因此,史料的研究固然不可忽視,畢竟這是最直觀的描述宋代歷史的資料,但是以圖像來說,即便是有虛構的美化成分,但依然是反映著當時的風尚。筆者認為,史學的研究是離不開圖像研究的,尤其是在風俗、社會經濟等具象方面,宋代可謂是十分豐富,而文字無法直觀展現。因此圖像資料的運用是非常重要的,我們必須借助于美術圖像與資料,加以梳理,才能真正做好宋史研究。
3 圖像學在北宋史學研究中的運用
圖像研究一般還是通過北宋流傳下來的書畫作品研究宋代社會。在某些方面,圖像有著政治表達的意圖。皇祐初元(1049),宋仁宗命令待詔高克明等人將三朝盛德之事畫成圖畫,并親自命名為《三朝訓鑒圖》。畫卷有“人物才及寸余,宮殿山川、鑾輿儀衛咸備”,不論是宮殿還是山川風景,都相得益彰,依仗、侍衛等戒備森嚴,因此史料的記載與圖像雙重證明,皇帝是要通過該圖的制作與發布,傳達自己的政治意圖,以圖畫的方式向世人展現大宋的皇室氣派。隨后,《三朝訓鑒圖》在社會中流傳下來,畢竟這是由當時的最高統治者下令繪制的,其中所象征的政治含義已不言而喻。后來南宋蕭照的《中興瑞應圖》與《三朝訓鑒圖》有著異曲同工之妙,同樣是出于中興之主的政治需要而策劃的一種政治宣傳。
眾所周知,北宋文人士大夫崛起,各種民眾活動層出不窮,這更是促進了風俗畫的興起,許多風俗畫也展現了北宋的經濟與社會面貌。首先要提到的就是赫赫有名的張擇端的《清明上河圖》,它全面展示了北宋汴京城的社會,從鄉村到城市,從勞動者到有閑者,生動地表現了當時首都汴京商賈云集、店鋪林立、舟船往復的繁盛景象和豐富的社會生活習俗風情。北宋《清明上河圖》這一長卷,既再現了大都市汴京的生活,又有對進城的農村百姓的表現,是宋代社會生活與人民形象的代表,體現的不再是精英階層的繪畫,而是普通大眾的繪畫,甚至可以說是當時“中國政治形象的代表”。
除《清明上河圖》以外,張擇端另一件作品《金明池爭標圖》也是北宋風俗畫的代表。該圖畫表現的是北宋徽宗時期汴京市民齊聚金明池觀看龍舟爭標的場景。從“池門”至“金明池”,池四周修有數米河岸,外圍是御苑圍墻,中間則是湖心龍舟爭標部分。南岸中央有一組臨水宮苑建筑,由南至北還有寶津樓、虹橋、臨水殿、奧屋。寶津樓下即為順天們外大街,百姓熙熙攘攘,主要建筑外又有士兵把守,凸顯了官民關系既和諧又有別的布局。
此外,表現宋代風俗的畫作還有佚名畫家所作的《春游晚歸圖》和《閘口盤車圖卷》等,反映民間生活的作品有王居正的《紡車圖》、馬遠的《踏歌圖》、李唐的《炙艾圖》、劉松年的《耕織圖》、李迪的《風雨歸牧圖》和佚名的《耕獲圖》《捕魚圖》《村牧圖》等。其中李唐的《炙艾圖》表現了就醫者在就醫時的緊張神情,而作者以漫畫式的詼諧筆法將畫面展現得淋漓盡致;南宋李嵩的《貨郎圖》充滿著樸實無華而又妙趣橫生。同時,這些圖像也是當時皇帝考察民情生活的參考依據。
風俗畫作為人物畫的重要變種,描繪的主要內容是社會日常生活。俗話說,以史為鑒,我們可以依據歷史的經驗為現在社會發展提供借鑒,而風俗畫同樣有著這樣的作用,能夠清楚地映現出時代的風采和人們的精神面貌,它就像話本小說和民間詞曲那樣,以真切的繪畫語言,娓娓動聽地描述了平民百姓的生活情景。因此,北宋的風俗畫圖像與當時的經濟、政治與社會狀況密切相關,是了解北宋的重要史學資料。
再說到北宋的山水畫,同樣是研究北宋史的重要資料,只不過是換了一個新的角度。郭熙的代表作之一《早春圖》以行云流水般的線條描繪出云霧繚繞的夢幻之境,山石交錯的峰巒,蜿蜒的小道,呈現出大自然的一派生機,而早春也是生命力的象征,筆墨濃淡相宜,畫面優美和諧,見其物,恍如進入此中山水,神情更得到釋然,儼然道家風范,此圖展現了北宋時期天下統一、一派祥和的景象。燕文貴創作的《江山樓觀圖》,畫面清新飽滿,云霧、枝杈、遠山、舟楫,無一不展現了畫面的淡然之氣,而山巒的頂峰與周圍低矮的群山形成鮮明對比,借此暗喻至高無上的帝王與向其俯首稱臣的群臣諸侯。
不論是風俗畫還是山水畫,不論是宮廷畫家還是文人畫家,北宋繪畫圖像所展現的宋代和平的生活場景,是人情冷暖,是宋朝社會發展的有力見證,圖像的力量是強大的,我們萬不可忽視。
4 余論
北宋是一個繁榮的時代,史料豐富,流傳下的繪畫作品也很豐富繁多,可以想見繪畫藝術在當時的興盛。因此,北宋的史學、美學、繪畫藝術等各方面都受到研究者的重視。近年來,圖像學的研究也漸漸加入到宋史的研究范圍。但要注意的是,對圖像資料的研究切忌過度解讀。
我們要保持合作的態度,將美術史研究與史學研究結合起來,取長補短,要放眼全局,不論是史料還是圖像,只要是對研究有益的資料,都可以利用,不可以排斥,而是應以溝通、交融的態度面對新材料、新方法,共同學習和研究。
參考文獻
[1]呂曉.試論宋代風俗畫[J].西北美術,2002(3):34-35.
[2]顧平.宋代文化思潮對兩宋繪畫藝術的影響[J].云南藝術學院學報,2004(1):5-12.
[3]邵宇.試析宋代風俗畫產生發展的原因[J].南昌大學學報(人社版),2004(7):99-102.
[4]李根.圖像證史的理論與方法探析—以卡羅·金茲堡的圖像研究為例[J].史學史研究,2013(3):85-92.
[5]鄒凌鳳.圖像在歷史學研究中的應用[J].文化學刊,2016(5):207-2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