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蓉輝



摘 要:本系列文創設計以紅色文化傳承的大背景為基礎,立足于地方文化特色,堅持文化傳承與創新相結合,以韶山主席故居紅色文化為主題,緊扣主席故居形象,設計了手機殼、手提袋、文化衫、特產包裝等韶山紅色文創產品。整套文創作品與生活緊密結合,富有生活氣息,試圖打造接地氣的韶山文化品牌,以此提升韶山城市形象。
關鍵詞:紅色文化;韶山;主席故居;文創設計
1 文創背景
作為中國紅色革命文化的一部分,韶山毛澤東故居展示了毛主席少年時代的活動軌跡,是毛主席及其家人相繼走上革命道路的發源地。當下,紅色文化正以不同的形式和方式融入人民群眾生活。韶山主席故居文創產品開發設計的目的是為了傳承和發揚毛澤東革命思想,進一步推動中華優秀文化的創造性轉化與創新型發展,并以此為契機,打造韶山文化品牌,提升韶山城市形象。
目前關于韶山文創的歸結為如下兩點:一是對韶山主席故居的宣傳主要集中在一般的紀念品和旅游產品上。作為毛主席的故居,韶山沒有得到大力宣傳,紀念品和旅游產品同質化嚴重,毫無特色可言,沒有彰顯出韶山特有的革命文化精神。二是韶山紅色文化沒有形成特色文化品牌。對比其他革命圣地,如上海一大會址、革命根據地井岡山等,都推出了自己的相關文創作品。常州工學院前不久推出的“代英”紅色文創產品設計也是令人眼前一亮。以上這些紅色文創產品都有自己的特色,它們很好地將本地紅色文化資源與城市形象相結合,形成特色文化品牌。
韶山紅色文創中也有部分傾向于旅游攻略類的文創產品,如“燎原司令”,它是最近韶山旅游品牌創新點,意為“星星之火,可以燎原”。這款旅游攻略類的產品方便人們的旅行,但過于平面化(圖1、圖2),沒有實體店,只能通過網絡購買。總之,韶山沒有充分利用紅色文化資源,打造出自己獨特的文化品牌。
基于此,文創產品設計應以紅色文化傳承的大背景為基礎,堅持文化創新與文化傳承相結合,將主席故居的圖形元素和現代設計手法相結合,應用于生活用品、文具產品、特產包裝等方面,使整套文創作品與生活緊密結合,富有生活氣息。本系列文創產品體現了設計理念的創新與繼承,目的有如下兩點:
第一,做“接地氣”的文創產品,傳承紅色文化。提煉韶山紅色文化精髓,將其融進人民群眾生活里,做“接地氣”的文創產品,把有形的文創產品與無形的文化故事結合起來,響應習近平總書記“講好中國故事”的號召,讓人民群眾近距離感受毛澤東思想的魅力,不再對紅色歷史望塵莫及,讓文創產品承載著深厚的精神文化內涵,最終達到弘揚和傳承紅色文化的目的。
第二,通過文創打造韶山文化品牌。宣傳韶山紅色文化資源,不再將文創產品局限在傳統意義上的日用品、紀念品上,而是轉變為人民群眾喜聞樂見的方式,提高消費者對紅色文化的接受與理解度,打造韶山的城市名片,提升革命圣地的城市形象。
2 文創流程
第一,總結韶山紅色文化精神。項目通過調研走訪、文獻閱讀的形式總結韶山的紅色文化精神。“為有犧牲多壯志,敢教日月換新天”的韶山精神,是以“韶山五杰”和毛澤東的六位親人為主要代表的韶山志士仁人用鮮血和生命鑄就的,其靈魂是堅定信念,其顯著特征是合群奮斗,其實質是無私奉獻。韶山紅色文化的精神內涵經過提煉,最終以系列生活文創產品呈現。
第二,提煉韶山主席故居的圖形元素。在總結韶山紅色文化精神的基礎上,以主席故居為主題,提煉能夠代表韶山紅色文化的圖形元素符號。各元素的提煉不可隨意,須具有代表性,也要體現紅色文化的精神和內涵,可以從主席故居及其周邊的主席銅像、邵峰景點中提煉,并進行適度簡化、變形。
第三,用一定的載體呈現韶山主席故居文創設計。文化的傳播需要載體,本項目選擇的載體不僅要符合紅色文創風格,而且還要展現出紅色文創內涵。項目瞄準中青年群體,主要通過文具、生活用品和特產包裝讓人們走進韶山精神,并將主席故居的形象理念融入人們的吃、穿、住、行中。
3 設計實踐
本次紅色文創產品大體上分為文具類、生活用品、特產包裝等。首先,利用網絡查新法來檢索一系列的理論資料,同時對韶山進行實地考察研究,提煉出主席故居和周邊景觀元素圖案。然后,采用不同的材料,如書簽小料、便利簽、紀念冊紙張、文化衫、特產包裝袋等,量取適當尺寸,進行打磨加工。最后,運用PS軟件對所需元素圖案進行裁剪、組合,設計出新的形態,利用CDR軟件進行排版設計、色彩搭配,做出產品的效果圖,通過打印、裝訂等工藝,制成成品。
3.1 生活用品類
3.1.1 手機殼
當今社會經濟飛速發展,高新技術產品日益增多。手機對我們的影響越來越大,在工作、學習、購物中為我們帶來了便利,拓寬了眼界,但也偷走了我們的時間。青年群體中,低頭族越來越多,他們容易將大把時間浪費在手機上。“一萬年太久,只爭朝夕” 這句話出自毛主席的《滿江紅·和郭沫若同志》,當時意為鼓舞全國人民“鼓足干勁,力爭上游,多快好省地建設社會主義”,也可以理解為“做事情不僅要有持之以恒、百折不撓的精神,更重要的是要從現在做起,分秒必爭埋頭苦干!”使用毛體將其印在手機殼上(圖3),告誡今天的人們不要沉迷于手機中的網絡世界,要珍惜時間,把握當下。
3.1.2 變色馬克杯
韶峰日出是主席故居的特色景觀。將日出圖形元素應用于變色馬克杯(圖4)上,取“東方紅,太陽升”之意,從日出中感受希望和光明。在倒進熱水之前,馬克杯的杯體是黑色,看不到任何的圖像,就像日出前的黑暗一般。倒入熱水后,隨著溫度的逐漸升高,馬克杯將會慢慢褪去黑色,逐漸露出杯身上面的日出圖像,如太陽慢慢升起、光明慢慢降臨,運用現代科技將紅色文創與韶峰日出景象相結合,創意新穎,又為紅色傳統文化注入新鮮的血液。
3.1.3 文化衫
此款韶山文化衫的文字靈感來源于《七絕·到韶山》一詩,并取其經典名句“為有犧牲多壯志,敢教日月換新天”,以紅色、黃色等色彩搭配插畫圖形印于文化衫上(圖5)。鼓勵今天的年輕人敢為自己的理想去奮斗。
3.2 包裝類
3.2.1 紀念袋
從主席故居、紀念館、毛氏宗祠、主席銅像等各大景點入手,用簡單的手繪或簡筆方式提煉出圖形元素,將這些元素應用到亞麻袋、手提帆布袋、紙質袋、木制盒等上面,體現包裝品的實用性和收藏性(圖6、圖7)。力求讓文創產品中的紅色文化元素更引人注目,給人留下深刻的印象,讓人們能快速記住。
3.2.2 特產包裝
主席每餐必有一碟紅辣椒,而且越辣越好,他曾風趣地說:“一個敢吃辣椒的人,就沒有不敢做的事了。”從中可以感受主席敢為人先、雷厲風行的精神。在特產包裝設計中,可提煉主席故居圖形元素加一些精神語錄或詩詞,如韶山有名的特產毛家紅燒肉、燈芯糕、毛公酒、湘蓮、辣椒醬、韶峰茶等特產包裝(圖8),讓紅色文化走入人們的生活。
韶山紅色文化是一種特殊的文化,承載了共產黨領導下逐漸發展起來的革命理論與革命精神,對人們繼承過去的革命傳統及傳播優秀的文化有著非常重要的意義。通過對韶山紅色文創的創新應用與研究,了解如何有效地將紅色文化元素通過載體體現出來,并運用到我們生活中的方方面面,使更多的人了解韶山,了解韶山背后的文化內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