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詩晨
牟曉勇是一名深耕醫療行業的連續創業者,從2007年到2020年,他先后創立了三家醫療器械公司。醫療行業的復雜性導致閉環很長,需要不停深挖,但是一旦突破,長期回報非常穩定。他相信,“醫療創業是跑馬拉松,是值得長期做的事情”。
創業之前,牟曉勇曾在大型國企工作,參與組建了全新的事業部,主要通過剖析和學習國外先進技術來獨立自主研發核磁共振的核心軟硬件部件和第一代全國產化整機。新千年伊始,國內大型醫療器械自主研發剛剛起步,基本沒有對口的研發人員,牟曉勇從清華、北大、科學院等院校招聘了一批研究生,笑稱這是“初出茅廬的學生來做國家級的創新項目”。經過幾年的耕耘,在技術上取得了很多成果。到如今,相關人才越來越多,醫療設備行業也逐漸進入了爆發期。
“國內在醫療器械領域需要攻克的難題很多,難度很大,在其中尋找到突破口,把學習到的國外技術慢慢轉化成自主創新,就是我進入醫療器械行業的初衷。”牟曉勇說。
2007年,牟曉勇決定創業,繼續在醫療影像大型設備行業深耕。起初,幾個合伙人一起湊了起始資金,在北京開了兩個工廠,漸漸地,他發現重型產業并不適合初創公司。首先,缺乏國家支持,其次,競爭者都是行業領先的巨頭,比如西門子、飛利浦等,與這些傳統大型設備公司同臺競技,初創企業很難沖出來。
因此,牟曉勇希望找到新的切入點。他發現,國產大型醫療設備有幾個問題:第一,盡管市場需求量大,但國產品牌未拿到足夠的市場份額,不能與巨頭正面PK;另外,大型設備價格高昂,動輒幾百上千萬,基層醫院難以負擔;最關鍵的核心問題是,醫療影像設備操作起來專業程度很高,國內缺乏專業醫生,往往醫院買得起設備,請不到合格醫生。于是,牟曉勇用業余時間創辦了一個在線培訓專業醫療影像醫生和技師的平臺,但是發現效率不高;后來又嘗試用在線會診的方式緩解專業醫生不足的情況,但是有時間、有意愿、有能力通過遠程會診實現診斷的醫生非常少。
牟曉勇不愿放棄,他想,專業人士的缺乏導致了設備的增量受到了限制,而培訓專業醫生又是一個過于漫長的過程,那么為何不反過來,試著改良設備本身呢?尤其是現在,人工智能技術的發展讓復雜的影像設備智能化、便攜化成為可能。于是,新名醫的手持超聲設備誕生了。產品利用AI技術降低醫生使用門檻,提高影像設備便攜化、易用性和診斷質量,普及到更廣泛的臨床應用場景,構建智能便攜影像設備、AI云平臺和醫生集團三位一體的智慧醫聯體和即時醫療服務網絡。傳統的超聲檢查必須由專業醫生來做,醫生首先非常清楚自己要“找”什么,找到目標位置后,要對圖像進行識別,觀察是否有異常。傳統超聲設備有很多按鍵,測量操作復雜,以測量血流動力學參數舉例, 傳統超聲需要十幾個步驟, 而新名醫的手持超聲提供一鍵測量,只需一鍵啟動PW即可完成PSV、RI、HR等血流動力學參數的測量。
牟曉勇和團隊在大型醫療設備領域摸爬滾打多年,對醫療設備的硬件制造很有信心,其中,將硬件做小、將功耗降低,適應手機屏幕來實現圖像的優化并達到臨床應用的程度都是降維工程化。真正的挑戰存在于智能化方面:要實現普通人的操作,流程必須全自動完成。2015年開始,牟曉勇和團隊開始研究其中的算法,自動識別人體組織的病灶。超聲本就是醫學影像里較為特殊的存在,圖像實時性高、分辨率低、邊緣模糊、受操作醫生手法影響很大,對算法的實時性、準確性要求很高。但是一旦攻克超聲AI的難題,因為超小型手持超聲的成本是普通超聲設備的幾十分之一,可以大量普及,惠及更多人群,像聽診器、血壓計一樣,在醫院、診所甚至藥店隨處可見,甚至普及到家庭。
超聲作為四大影像之一,是很多無創檢測的第一標準。超聲的信息量很大,可以看到人體內從心臟到腹部的淺表、乳腺、甲狀腺、胎兒,甚至包括周邊的肌肉骨骼等,超聲檢查能覆蓋大量的疾病,因此在其中蘊含著很多的機會。目前,新名醫的手持超聲產品已經拿到了醫療產品的注冊證,通過了國家的檢測。
新名醫的手持超聲產品的一個重點功能是做頸動脈的超聲篩查。目前,中國的頭號殺手就是心血管疾病,去年,心梗、腦梗疾病導致360多萬人死亡。因為高死亡率,從2018年開始,我國在全國全面建設胸痛中心和卒中中心,病人發病后需要在一個小時內快速送到醫院治療,否則非常危險。針對心血管疾病,頸動脈是與心腦血管疾病高度關聯的指標,但是目前專業檢查頸動脈的高端設備都很昂貴,且程序復雜,而有些檢查方式則過于初級,不能真正篩查出高危病人。目前,全國有超過2.6億的老年人群需要進行心血管疾病篩查,新名醫的手持超聲能作為便捷的篩查工具,針對大規模的人群到社區進行廣泛篩查,早發現,早干預,通過控制病人的血壓和血脂等健康管理手段來降低心梗和腦梗的發生概率。新名醫希望通過手持超聲設備對大病的攻克做出貢獻。2020年,新名醫團隊將實現一鍵出診斷報告的功能,并且達到百萬級別設備的標準。
傳統醫療器械的利潤非常高,其中暴利主要體現在中間環節,新名醫希望通過手持超聲設備普及超聲篩查的服務,讓更多人了解自己的身體狀況。因此,新名醫目前主要通過設備投放的方式進行服務,將手持超聲設備投放到醫院、診所、藥店,場所只需交納押金,新名醫的工作人員進行專業服務,消費者只需交納68元,相當于醫院超聲檢查四分之一到三分之一左右的服務費,就可以獲得超聲檢查和詳細的報告。對醫院來說,在基層和醫療終端用小型設備篩查出高危人群后,可迅速送診至大醫院,獲取進一步的確診和治療方案,方便患者的同時也提高了醫院的效率。
通過設備的智能化,先解決單點問題,比如頸動脈篩查,再通過數據的積累來擴充疾病門類和診斷精度,目前已經能篩查和在研的包括30余種疾病,包括臂叢神經及周圍組織,頸動脈血管、斑塊和頻譜、甲狀腺腫瘤、婦產和輔助生殖、麻醉和疼痛等等。日后,隨著越來越多數據的收集和積累,設備性能會越來越強。
新生事物在萌芽之際總會遭到質疑,也有很多消費者對手持超聲設備的準確性存疑。“一些醫生說他們還是習慣大型設備,但是通過頸動脈超聲的臨床測試,我們的小型設備的測量數據和百萬級設備基本一致。”從而獲得了醫生的信任,又通過三甲醫院醫生的背書獲得了消費者的認可。向老百姓推廣也需要一定過程,新名醫采取了義診的方式,在社區進行篩查。比如,有一位患者檢查出來問題,去三甲醫院檢查后發現診斷結果一致,于是現身說法,口口相傳,打造出了新名醫的口碑。
超聲能量安全、無輻射,是四大影像里最安全的探測技術,擁有很強的可擴展性,然而超聲診斷學中有著非常復雜的診斷過程,新名醫團隊正在通過智能化來降低超聲檢查對稀缺的超聲執業醫師的依賴,減少人為因素引入的不確定和誤差,從而降低使用超聲的門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