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亞琪


【摘 要】目的:應用心理護理方法干預維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的作用。方法:我科對2018年7月~2019年7月收治的維持性血液透析患者82例劃分兩組、采取不同的護理方法:對照組采取常規護理、干預組再予以針對性心理護理。通過采用焦慮、抑郁評價量表對每組患者心理狀態進行評估。結果:兩組基礎心理狀態評價差異性不大(P>0.05),經過一定護理后心態皆有良好轉變(P<0.05),并且干預組患者焦慮、抑郁評分更低于對照組(P<0.05)。結論:建議將心理干預貫徹落實到對維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的護理工作中,為調整其心態、釋放不良情緒、提高治療效果發揮作用。
【關鍵詞】心理護理;維持性血液透析;焦慮;抑郁
【中圖分類號】R459【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672-3783(2020)08-24--02
對于終末期腎病患者而言,大都已無再治愈的可能,所以主要是通過維持性血液透析來盡量延長其生存時間。因無論是治療手段還是病情表現都有一定的特殊性,所以腎病患者是承受著心理、生理上雙重重擔的,因此易出現心理疾病。而心理情緒的不良狀態反之又會影響到血液透析治療效果,無法保證透析治療的初衷。因此,對維持性血液透析患者予以積極的心理護理非常有必要。
1 資料與方法
1.1 病例資料
我科對2018年7月~2019年7月收治的維持性血液透析患者82例劃分兩組,分組依據是護理方法不同。41例對照組患者,男、女各23例、18例,年齡自30~86歲、平均57.2±4.3歲,單次透析時間4~4.5h;41例干預組患者,男、女各21例、20例,年齡自33~86歲、平均58.1±4.5歲,單次透析時間4~4.5h。實驗對象皆保證智力正常、可有效溝通,無意識障礙和感染等癥狀。兩組基礎數值差異性不大(P>0.05)。
1.2 護理方法
在常規對對照組維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實施觀察生命體征變化、保證環境適宜、病床舒適、及時清除分泌物等護理方法的基礎上,干預組展開針對性的心理護理:
1.2.1 心理評估
首先是評估患者的心理狀態、對其心理表現進行初步掌握,依據評估結果擬定個體化的心理干預對策。
1.2.2 心理溝通
護士要主動和患者聊天,對患者的主訴耐心傾聽,并保證每天至少要交流2次、每次對話時間不低于20分鐘。聊天時注意語氣、態度,要親切、和藹,語言應是積極性的,能對患者起到開導、鼓勵的作用。患者有對疾病、治療錯誤認知的地方,要告訴他并不是那樣,只要按時透析、積極配合,便可以緩解癥狀。另外還可以通過例舉實際的病例來起到對患者的鼓舞作用,使其面對疾病的態度有積極轉變。
1.2.3 心理助攻
這邊要充分借助患者家屬的力量了。患者家屬的行為、語言可以說直接影響著患者,其實有很多患者出現焦慮、抑郁等不良心理的原因都是受家屬影響,因此,為了安撫好患者的心理,有必要同其家屬建立良好關系。通過和患者家屬的交談,了解其有關困難,并站在他們的角度上表示充分理解,切莫因態度生硬、語言冷淡而對其造成不良刺激,當獲得家屬的配合之后,便可以指導家屬配合院方展開對患者的心理疏導了。
1.2.4 具體措施
①就細節方面而言,注意尊重和維護患者的隱私,切忌公開場合談論患者有關事情,也不要在患者面前隨意討論其心理、生理問題,以免患者覺得尷尬;②在患者病情、身體允許的情況下,可以引導其參與醫院組織的一些活動,這里大家都是病友,都有共同的語言,通過活動的參與、與他人的交流,不僅能使其轉移對疾病疼痛的關注度,還能使其恢復與人交流的社會功能,并在積極、樂觀的病友那里得到安慰,增強治療的信念。
1.3 干預效果
通過采用焦慮、抑郁評價量表對每組患者心理狀態進行評估,用以反饋護理干預效果[1]。①焦慮評價:采用SAS焦慮自評量表進行評價,采用4級評分,量表共計20個類目,標準分界值是50分,50~59分代表輕度焦慮、60~69分代表中度焦慮、超過70分代表重度焦慮。②抑郁評價:采用SDS抑郁自評量表進行評價,共計含有20個項目,采用4級評分,標準分的分界值是53分,53~62分代表輕度抑郁、63~72分代表中度抑郁、超過73分代表重度抑郁。
1.4 統計檢驗
焦慮、抑郁評分數據值以均值加減標準差的方式表示,采用t檢驗;由SPSS22.0醫學軟件做統計分析。有統計學意義的檢驗判定:P<0.05。
2 結果
兩組基礎心理狀態評價差異性不大(P>0.05),經過一定護理后心態皆有良好轉變(P<0.05),并且干預組患者焦慮、抑郁評分更低于對照組(P<0.05),表1:
3 討論
目前隨著臨床醫療技術水平的不斷提高、血液透析技術的日益完善,對終末期腎病患者的生存時間也有了更高的保障。但是,伴隨疾病而來的全身癥狀、血液透析后不良反應的發生、住院昂貴費用等多方面因素卻給患者帶來了精神上、身體上、經濟上的巨大壓力,在如此狀態下,患者心理崩潰、失衡,產生焦慮、抑郁,甚至自殺的念頭。對此,通過心理干預、解決其心理困擾,保持健康的心態,無論是對保證治療效果、提高生存治療都有積極意義[2]。
我科通過臨床實踐證實,心理護理干預是能有效改善患者不良心理狀態的。在患者護理狀態得到改善之后,將有利于后續一系列工作的開展,例如獲得患者的積極配合、有意識的克服不良心理、正視疾病等等,最終使患者在病理生理和心理間形成良性循環,共同作用于療效的提高、病情的穩定。
因此,建議將心理干預貫徹落實到對維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的護理工作中,為調整其心態、釋放不良情緒、提高治療效果發揮作用。
參考文獻
劉鑫,李奇.團體心理治療在中青年維持性血液透析患者中的應用[J].中華現代護理雜志,2019,25(30):3946-3949.
曾春蘭.終末期腎臟病維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心理健康與睡眠質量相關研究[J].實用醫院臨床雜志,2019,16(5):175-1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