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琴

【摘 要】目的:研究護理干預對腰椎間盤突出癥患者術后功能鍛煉的效果評價。方法:選取2019年1月1日至2019年9月30日期間第八人民醫院骨一科手術治療的腰椎間盤突出癥患者100例作為研究對象,在其他條件相同的情況下,為100例腰椎間盤突出癥患者實施多樣化護理干預,觀察護理干預對于腰椎間盤突出癥患者鍛煉方法知曉率、鍛煉依從性以及腰椎功能改善情況。結果:這100例腰椎間盤突出癥患者經過護理干預后的鍛煉方法知曉率達到了100%;患者的鍛煉依從性達到90%以上;治療前后腰椎功能改善率大于80%。結論:多樣化的護理干預能夠有效地改善術后患者的腰椎功能,提高腰椎間盤突出癥患者的鍛煉方法知曉率和鍛煉依從性,與此同時,促進了腰椎間盤突出癥患者及家屬對護理人員滿意度的提升,讓他們的生活質量有了很大的提高,是一項值得推廣的應用。
【關鍵詞】多樣化護理干預;腰椎間盤突出癥;功能鍛煉
【中圖分類號】R473.6【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672-3783(2020)08-24--01
近些年來,腰椎間盤突出癥的發病率越來越高,并且向著年輕化發展。腰椎間盤突出癥患者會出現四肢活動及腰椎功能受限的情況,還會伴有明顯疼痛感,使患者生活質量嚴重下降。導致腰椎間盤突出癥產生的主要原因是由于患者出現了纖維環破裂、椎間盤變性、髓核突出等情況進而壓迫神經根,屬于常見的一種綜合征[1]。在臨床上治療該疾病最常使用手術治療,但是許多手術患者在術后會產生坐骨神經痛、神經粘連、局部硬膜囊受壓等并發癥,對臨床療效帶來影響。為了有效地治療腰椎間盤突出癥,降低病情的反復發作率和并發癥發生率,我們在術后為患者實施多樣性護理干預,通過術后功能鍛煉來促進患者快速康復。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選取2019年1月1日至2019年9月30日期間第八人民醫院骨一科手術治療的腰椎間盤突出癥患者100例作為研究對象。100例腰椎間盤突出癥患者中,男性63例、女性37例,年齡最小患者39歲,年齡最大患者78歲,平均年齡(58.7±2.8歲)。本次研究中,患者均經過了腰椎平片或核磁檢查確診,排除患有其它心肺疾病、肝腎疾病、血液病、免疫性疾病、精神疾病、感染性疾病、腫瘤疾病的患者。
1.2 方法
給予100例腰椎間盤突出癥患者實行多樣化護理干預,主要措施如下:
1.2.1 認知干預
在臨床骨科中,許多患者都不了解康復功能鍛煉的重要性,患者認為只要骨頭愈合就說明疾病完全康復,還有部分患者認為康復功能鍛煉會讓手術部位再次出現位移情況不利于骨創傷的恢復。因此,在實施多樣化護理干預時,需要跟患者強調康復功能鍛煉的重要性,對腰椎間盤突出癥患者進行正確的知識指導,提高他們的認知程度。
1.2.2 心理干預
腰椎間盤突出癥患者接受手術治療后,可能出現四肢活動受限、腰椎部位劇烈疼痛的情況,進而引發焦躁、憤怒等負面情緒,逐漸抗拒功能康復鍛煉。這樣的現象十分不利于病情的恢復,護理人員需要用溫和的語氣來安撫患者情緒,幫助患者建立治愈信心,對患者進行妥善的引導,使患者能正確對待自己病情,充分發揮患者的主觀能動性,促進患者治療依從性的提升。
1.2.3 早期功能鍛煉
腰椎間盤突出癥患者接受手術治療后進行功能鍛煉需要分為兩個主要階段:(1)術后1-5d為第一階段,主要進行雙下肢直腿抬高練習和踝泵練習。仰臥位直腿抬高運動及下肢屈伸運動:防止神經根粘連,初次抬高度數以病人能耐受為度,保持時間由15s開始逐漸增加,10次/組,2-3組/d。踝泵運動:每個動作保持10s,重復20次/組,3-4組/d。(2)術后5-30d為第二階段,主要進行腰背肌功能鍛煉。手術后5-7d進行5點支撐鍛煉:患者平臥于硬板床上,用頭,雙腳,雙肘5點支撐,將臀部抬起,臀部盡量抬高。保持10s,重復20次/組,2-3組/d;手術后7-9d進行3點支撐鍛煉:患者平臥于硬板床上,用頭、雙腳3點支撐,將臀部撐起,臀部盡量抬高。保持10s,重復20次/組2-3組/d;手術后9-10d進行4點支撐鍛煉:患者平臥于硬板床上,用雙手、雙腳將身體全部撐起,呈拱橋狀。保持10s,重復20次/組,2-3組/d;手術后10-15d進行飛燕點水支撐鍛煉:患者俯臥與硬板床上,頭,雙上肢,雙下肢后伸,腹部接觸床的面積盡量小,呈飛燕狀。持續10s,重復20次/組,2-3組/d[2]。
1.2.4 健康教育及針對性指導
手術后,護理人員將本院功能鍛煉宣傳資料發放給患者,并引導患者觀看康復鍛煉視頻。在實施功能康復鍛煉過程中,護理人員需要對患者做出針對性的指導,根據患者實際情況來調整鍛煉方案,糾正患者不規范動作,鼓勵患者積極參與康復訓練。
1.3 效果觀察
100例腰椎間盤突出癥患者接受了多樣化護理干預后,對患者的康復鍛煉知曉度和鍛煉依從性進行評估,必將其結果與入院時的評估結果進行比較。然后使用腰椎IOA評分表對腰椎間盤突出癥患者的腰椎功能改善情況進行評估,患者出院后3個月進行電話隨訪,再次使用腰椎JOA評分表對腰椎功能改善情況進行評估。
1.4 統計學分析
研究護理干預對腰椎間盤突出癥患者術后功能鍛煉的效果評價通過SPSS22.0統計軟件進行數據處理,計量信息利用t值進行檢驗(x±s),計算資料采用X?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根據醫護人員的統計結果上看,入院時患者及家屬功能鍛煉方法知曉率僅為56%,經過護理干預后,患者及家屬的鍛煉方法知曉率達到了100%,100例患者在術后均掌握了基礎功能康復鍛煉方法;入院時,患者功能鍛煉的依從率僅為42%,經過護理后患者的鍛煉依從性達到90%以上,有97例患者能夠主動配合醫護人員進行功能康復鍛煉;治療前后腰椎功能改善率大于80%。
3 討論
通過臨床調查發現,許多腰椎間盤突出癥患者認為經過了手術治療后,突出的腰椎間盤已經摘除,身體就不會出現功能受限等情況,從此可以一勞永逸,還有部分患者認為手術治療后,不能夠從事正常功能和體育活動,這些觀念都是極為錯誤的[3]。腰椎間盤突出癥患者術后如果沒有及時進行功能鍛煉,非常容易引起病情的復發,甚至病情加重。為了讓腰椎間盤突出癥換患者了解術后功能鍛煉的重要性,我們將多樣化護理干預融入到預后過程中,通過心理干預、認知教育、功能鍛煉指導來提高患者及家屬的認知水平和鍛煉依從性,促進患者腰椎間盤的改善[4]。
綜上所述,多樣化的護理干預能夠有效地改善術后患者的腰椎功能,提高腰椎間盤突出癥患者的鍛煉方法知曉率和鍛煉依從性,與此同時,促進了腰椎間盤突出癥患者及家屬對護理人員滿意度的提升,讓他們的生活質量有了很大的提高,是一項值得推廣的應用。
參考文獻
陸俐.康復護理干預在腰椎間盤突出癥患者中的應用效果[J].中國當代醫藥,2019,26(29):197-199.
李曉林.腰椎間盤突出癥行不同術式后早期功能鍛煉的療效比較[J].實用醫藥雜志,2019,36(10):938-940.
周旋.腰椎間盤突出癥患者實施經皮側后路腰椎間孔成型術的圍術期護理體會[J].當代護士(上旬刊),2019,26(09):73-75.
高艷華.個性化護理在腰椎間盤突出癥患者圍手術期護理中的應用價值[J].智慧健康,2019,5(23):98-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