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你猶豫要不要去做一件事的時候,其實你內心已經有了選擇,只是你還沒有充足的理由去說服自己。
—東野圭吾《解憂雜貨店》
我從年輕時就告訴自己,你沒有那么青春靚麗,別人不會一下子看到你就會欣賞你。你必須得到三四十歲,有過一定的生活閱歷以后,才能夠突顯出你的美麗。所以,我一點兒也不怕老。每次拍完照片,我都強調絕對不許修,不要弄大白臉,這些皺紋一定要保留—它們代表著我的人生經歷、我活著的意義,應該坦然地接受這一切。
—演員劉琳
我常常鼓勵身邊的朋友,去看看別人是怎么生活的,走出去看,通過新聞看,通過文學、藝術、商業看,通過快手和抖音看。看看那些和我們不一樣的,在雨水充沛、常年溫暖、商業發達的地方生活的人是怎么過的,從觀念意識、消費習慣到生活細節,都是什么樣的。
—作家韓松落說,世界上有萬千種生活,去理解,去擁抱,去融合
人們把更多的時間和精力放到了網上,人與人物理層面上的社交開始變得稀少甚至消失,就算人們當面交流時,都會不由自主地拿出手機低頭看起來,這造成的一個直接后果就是社交技能的迅速退化。
—國家博物館講解員河森堡說,信息上的廣泛鏈接讓人們在物理層面上更加隔絕,這是當年互聯網的先驅們無論如何也想象不到的
俗世的幸福,意味著放棄一部分自由,為更好的生活,也為愛著的親人。最逍遙的當然是那個每日在海邊曬太陽的流浪漢,自由自在,自生自滅,但你未必喜歡他的一無所有。
—網友粢醍余生
誰會因為北極熊選擇在北極而不是在夏威夷生活,而去責怪它呢?
—你不必為選擇待在“舒適圈”里而內疚
陪伴即是治愈本身,這就是朋友的意義。
—網友琦殿
人所有的拖沓都代表他并非真正熱愛。
—中國政法大學教授羅翔
適當的內疚是一切善意的基礎,我曾經這樣理解。
—雙雪濤《聾啞時代》
最近一次參加畢業典禮已經是14年前的事。那時候,上海的畢業生一心都想著出國留學或進外企,哪兒曾想自己后來會遭遇波瀾壯闊的互聯網創業浪潮。回過頭來看畢業這一刻,未來的巨大不確定性遠超當時的想象,而內心年輕的力量也遠超自己的預期。干就是了。
—果殼網CEO姬十三
謠言滿天飛,養生“腦洞”大,都比你幸福,還不能退群。
—家族微信群的特點,還可以加上一條,名字多為“相親相愛一家人”或“家和萬事興”
把自己置身于忙碌中,就會有一種麻木的踏實感。
—現代人的情非得已
視頻通話>打電話/微信語音>超過10秒的語音>文字>別理我。
—社交恐懼癥的聯系方式恐懼鏈,非聯系不可時,使用文字最舒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