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互聯網+”時代下,外貿經濟的形式與模式日益更新變化。以“市場采購、跨境電商和外貿綜合服務”為主的“外貿新業態”以其創新優勢成為推動外貿經濟的強勁動力。臺州傳統外貿企業在轉型升級過程中存在外貿復合型人才短缺、跨境交易平臺建設不夠完善、跨境物流管理體系不全、跨境支付風險等困難,通過積極申報市場采購試點、健全發展跨境電商園區、重視校企聯合的人才培養、完善物流供應鏈系統、加強建設電子通關體系等措施,助力臺州傳統外貿企業向新業態新模式的轉型。
關鍵詞:外貿新業態;市場采購;跨境電商;外貿綜合服務體;轉型升級
★基金項目: 2015年臺州市哲學社會科學研究課題《電子商務對臺州外貿轉型升級的作用和推進路徑研究》 ,課題編號:15SGHY01
以“市場采購、跨境電商與外貿綜合服務”為主的新外貿模式被稱為“外貿新業態”。近幾年來的外貿新業態發展非常迅速,在積極響應習近平主席在十九大報告中關于“拓展對外貿易,培育貿易新業態新模式,推進貿易強國建設”的指導下,通過市場采購模式在各區域形成的不同產品類型的產業集群,跨境電商模式促使外貿便利化和大眾創新創業水平的提升,以及外貿綜合服務體模式下外貿服務與管理的系統化發展,都對于促進外貿回穩、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創新創業優勢培育和貿易強國建設起到了積極的作用。
隨著現代科技的發展和互聯網的進一步普及,外貿新業態的迅速發展影響并成為推動經濟的強勁動力,尤其是對于國際貿易的發展與傳統外貿交易模式等帶來深遠而廣泛的影響。外貿新業態的發展特征,對傳統外貿的轉型升級帶來積極的影響。其所具備能夠簡化外貿交易流程、提高外貿談判與溝通效率、降低成本和有效提升收益,并且能夠打開交易市場,擴展國際營銷渠道等優勢功能。這些優勢恰恰能相對應的解決外貿企業在轉型升級過程中的困難,助力傳統外貿企業在進一步轉型升級中做大、做強。
1、外貿新業態的發展現狀
1.1 市場采購模式
市場采購模式是指在符合國家標準并批準認定的市場集聚區內采購商品的貿易方式,單票報關單的商品貨值在15萬(包括15萬)美元以下的,可在采購市場內直接辦理商品的出口通關手續。該模式的主要優勢體現在整體操作流程與手續的便利化。首先,增值稅“免征不退”,電子通關手續和歸類通關簡化等政策措施有利于降低外貿成本和經營風險;第二,降低國際市場進入方式的門檻,市場在一定程度上成為了對外貿易的共享平臺,可推動中小微外貿工廠和企業的國際化進程和水平;第三,市場采購對于入駐市場的商品進行規范化管理,有助于出口商品的質量監督與品牌國際化。
根據市場采購模式的特點,比較適用于“多品種、小批量和多批次”出口的商品。目前全國范圍內從2014年起分四批以浙江義烏為代表的十六家單位先后進行市場采購試點。據統計,市場采購模式的出口年均增速超過了30%,可見該模式對于拉動外貿出口的積極作用。
1.2 跨境電商模式
我國跨境電商的模式發展逐漸從B2B、O2O衍生出B2B2C、B2C、C2C、F2B、F2C、C2F等等各種各樣的經營模式形態。跨境平臺迅速發展壯大。跨境電商的產品結構相對比較集中,以3C電子產品、服裝服飾、家居用品、鞋履箱包和母嬰產品等以“中國制造”具有優勢、便于運輸和存儲、以及電商銷售渠道較容易的產品為主。目前在跨境電商的政策管理以“六體系兩平臺”為核心,分別是“信息共享、金融服務、智能物流、電商信用、統計監測、風險防控”等六體系,線上“單一窗口”、線下“綜合園區”等兩大平臺。2015年以來先后分三批在杭州、天津、北京等35個城市設立開展跨境電商綜合試驗區,進一步推進“海外倉”建設、推動國際市場進入方式、促進線上外貿綜合服務體系對接與管理,以及跨境電商的更大范圍的發展。
1.3 外貿綜合服務
外貿綜合服務企業主要是向中小微型生產企業提供代辦外貿流程中比如報關報檢、物流、退稅、結算、信保等環節的相關服務的企業。是通過互聯網和跨境電商的平臺,整合外貿供應鏈流程,向不具備獨立或部分外貿操作流程的中小外貿企業提供標準化綜合服務。通過提供一體化的外貿服務,打破傳統外貿企業的經營模式,加快企業轉型升級。2016年以來,全國范圍內建設綜合服務企業試點單位,商務部在2017年9月發文明確了企業定義,并出臺包括完善出口退(免)稅等在內的扶持政策。作為綜合服務企業,其優勢在于能夠幫助中小微企業的融資難題,降低企業的外貿交易成本;助推中小微企業的國際市場進程,提升產品品牌國際化。因此對于提高外貿的便利化水平和促進外貿穩定發展有積極的作用。
2、臺州傳統外貿轉型新業態的制約因素
2.1“外貿新業態”信息缺乏
臺州的外貿企業大多數以中小微型為主,并且以生產型外貿工廠居多。傳統的外貿企業通常都是線下進行招商洽談,最常用的傳統招商方式是參加展銷會,比如廣交會。隨著參展企業的日益劇增,廣交會同業競爭加強,外貿企業僅依靠廣交會和客戶介紹等方式來獲取客戶資源和簽單是不夠的。比如,對比跨境電子商務的第一階段,也就是企業通過跨境電子商務平臺和網絡進行線上操作的過程,原先傳統外貿出口的線下流程,包括支付、檢驗、包裝與物流、通關、退稅等都全都轉向線上進行。臺州的傳統外貿企業基本開始意識到跨境電子商務的優勢,但是對于國際貿易知識和電子商務技術的了解有限,如何選擇合適的轉型模式存在一定的困難。同時市場采購模式目前在臺州并沒有試點,選擇就近的試點市場比如義烏,又會很大程度上增加了貿易成本。外貿綜合服務企業需要提供外貿全流程的管理和服務,這又是小微型外貿工廠轉型的盲區。
2.2 國際市場營銷水平
在跨境電子商務模式下,境內外的外貿企業通過網絡平臺發布廣告來獲取外商詢盤、搜尋潛在合作伙伴。因此線上的營銷水平和品牌推廣能力顯得非常重要。臺州大部分的出口產業目前已經體會到品牌的重要性,因還缺乏產品的國際市場營銷能力以及在跨境電商平臺上的品牌推廣能力。目前還在積極摸索更合適的國際市場進入方式和打造品牌的營銷渠道。
2.3 企業轉型與創新意識落后
近年來,土地、生產和勞動力等各項成本提升,勞動密集型的生產企業逐漸向生產成本更低的地區轉移。包括臺州在內的制造業企業也在向低成本的地區轉移。傳統制造業競爭優勢逐漸降低,而高端技術型、高科技出口產品的自主品牌不多,外貿企業在轉型方面的觀念相對落后,缺乏創新能力。若要增強國際競爭力,傳統外貿企業需要轉變國際營銷方式,加強創新意識,打造自我品牌,加強品牌的國際影響力。
2.4“外貿新業態”專業人才匱乏
“外貿新業態”對于外貿人才的要求,除了外貿基本的流程操作和外語熟練水平,更需要通曉電子商務技術、跨境物流體系、國際品牌營銷、國際商法等跨境電商方面的知識,以及跨文化的溝通技能,和綜合外貿平臺建設的計算機技術等。原先傳統的外貿交易模式下,臺州外貿企業就缺乏專業人才,同時人才政策的激勵機制不夠完善,外貿人才流失嚴重。更重要的人才的培養和企業的需求對接不上。
2.5 跨境電子支付安全系數不高
“互聯網+”發展下,目前基本采用電子支付方式。原先外貿最常使用的風險系數低、安全保障性高的信用證,因為手續較復雜、費用較高等因素,也逐漸向T/T(電子匯付)轉變。但由此支付風險逐漸變高,安全系數降低。跨境電商模式下,電子支付平臺的選擇、匯率轉換損失風險和計算機互聯網安全都成為最困擾的問題。
2.6 跨境物流基建有待優化
跨境物流特點是單次交易量小品種多、交易頻率多。現階段大多數外貿企業采用的物流形式主要有國際快遞、國際小包、郵寄和航空小包等形式,具有運輸配送慢、清關慢、易丟包和退換難等弊端。臺州的自身物流產業發展較晚大部分依靠杭州、寧波等地區的第三方代理物流機構。因此臺州不僅缺乏自主的跨境物流公司,物流企業的配送信息化水平和結匯、通關、退稅的電子化水平遠遠達不到跨境電子商務模式的物流要求。目前,臺州企業的“海外倉”建設不論是公共倉還是私企倉都在逐步發展,物流、供應鏈管理水平相對較低,而且物流配套設施也不夠完善,整體的物流服務水平還有待提高優化。
3、傳統外貿企業轉型新業態模式的對策
臺州市政府部門正不遺余力地推動跨境電商和外貿綜合服務企業的發展,相繼制定了《促進電子商務發展的若干扶持政策》及《跨境電子商務發展若干意見》等相關配套細則,不斷釋放利好消息,營造出良好的發展氛圍。在市場采購模式方面,臺州在汽摩配、塑料制品、智能馬桶等產業集群方面具備自身優勢,因此可以依據自身產業特點,整改市場,積極的申報國家級市場采購試點單位。
3.1 建立健全完善的跨境電商服務平臺
互聯網的迅速發展,各個電子第三方平臺的網站也是層出不窮。選擇良好信譽、知名度高以及聚眾效應強的第三方平臺,能夠規避不必要的安全隱患和風險。目前比較有影響力的跨境電商平臺,比如“阿里巴巴、敦煌網、易趣eBay、蘭亭集勢”等。臺州外貿企業要根據自身產業、企業規模、目標市場、產品結構等謹慎選擇適合自己的跨境綜合平臺。從政府層面,首先普及跨境電商的基本知識,推介正規、有效力的跨境電商平臺。第二,向外貿企業宣傳在品牌推廣、國際市場營銷水平方面的重要性,有必要時集中組織培訓。
3.2 提升外貿便利化服務
除了建立跨境電子商務園區,重點是組織和建立完善的臺州官方的“一站式”外貿綜合服務平臺。比如浙江“一達通”,通過自身建設平臺,為中小企業和個人提供通關、物流、外匯,退稅、金融等所有進出口環節的“一站式”服務。通過建立這樣的外貿綜合服務平臺網站,外貿企業可在該平臺完成外貿全部環節。如果臺州建有自己的“一達通”式外貿全流程服務平臺,對于推動臺州外貿的跨境電子商務會起到至關重要的作用。
借鑒義烏在2015年創建的“區域一體化通關作業模式”,該模式的流程是“企業在義務海關申報后,可以直接到上海或寧波口岸通關,無需轉關操作”;同時,允許代理報關企業“一地注冊、多地報關”,極大的便利了通關手續。臺州可以參照義烏通關新模式。建立和完善臺州海關的電子通關體系,為外貿企業提供便利的結匯、退稅、通關手續,縮短外貿通關時間,促進外貿服務一體化。
3.3 培養外貿新業態復合應用型人才
在外貿新業態背景下,外貿企業還需要集精通電子商務、熟練網站操作、流利的專業外語、良好溝通營銷能力、創新產品研發技術等人員在內的專業隊伍。臺州的外貿企業不必舍近求遠,與臺州當地的高校加強與“產、學、研”合作,比如在高校建立外貿人才對接基地,按照自身企業人才要求,定制要求,專項培育人才;同時在企業設立外貿專業學生的實習基地等。企業不僅要招收專業人才,同時還需要管理和留住人才。
臺州外貿企業可以走進高校,聯合地方高校,培養試銷對口的跨境電商專業人才。讓企業員工進高校參加課程培訓;讓外貿企業進大學課堂講座;讓國貿專業學生進企業實習。充分利用地方高校的教學資源,將地方高校的資源與外貿企業的用人需求相掛鉤。
3.4 提升企業國際貿易管理水平
外貿企業的運營和管理需要關注國際化的經濟局勢,了解海外市場的文化與經濟,了解外貿實務的整體流程等等。臺州的傳統小微型外貿企業大部分是從家族式經營方式開始建立公司,這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企業規章制度與運營管理的科學化和正規化。因此,在轉型升級階段的臺州外貿企業尤其要再經營管理上進行變革,管理去家族化,提拔聘用專業的企業管理人才,學習外貿新業態下對于企業管理要求,創新企業國際化管理戰略,使資源配置合理化,交易流程專業化。
3.5 創新發展自主跨境物流服務系統
政府應積極鼓勵本土物流公司的創建。有長遠看,臺州如果能夠聯盟創建集貨物流配送體系,聯合外貿企業、物流公司、包裝公司等,建立物流服務平臺,不僅能共同開拓海外營銷市場,對接國外倉儲物流公司形成一體化物流配送,同時也為臺州外貿企業提供自身完善的物流服務,減輕跨境物流的風險和成本,跨境電子商務一體化。
第二,提高海外倉的利用率。海外倉的規模效應目前較適合大型的出口企業,因此臺州當地的大型跨境企業可通過自建海外倉儲系統,海外提前備貨,提升物流效率,并能及時解決售后、維修等問題;同時利用大數據進行技術分析,可實現全程高效的自動化管理,分析并實時掌控訂單、倉儲、物流等信息,建立健全完整的供應鏈體系。該供應鏈體系也可通過合作方式,向中小企業開放。此外,針對臺州中小型為主的外貿企業特點,選擇臺州外貿出口較集中的國家或地區的公共海外倉,也能有效的解決中小型賣家自建海外倉的成本困難和清關障礙等。同時,中小企業還可通過相互合作建立聯盟倉庫,或者聯合大型外貿企業的供應鏈系統,創建適合臺州外貿發展特點的跨境物流供應鏈及管理服務體系。
4、結語
外貿新業態的發展,能為外貿企業帶來巨大的機遇與發展空間。臺州外貿企業有必要借助政府政策支持選擇有影響力的跨境電商平臺,發展外貿綜合服務并打造外貿服務平臺,提高跨境物流的效率,減少電子支付的風險,培養和引進跨境電子商務復合型人才,增強外貿競爭力,促進臺州傳統外貿企業順利轉型升級,以更有力地提升臺州外貿的新業態發展和外貿經濟的發展水平。
參考文獻
[1] 臺州市商務局 http://www.tcom.gov.cn/index.htm
[2] 翁春穎.寧波中小外貿企業跨境電子商務發展策略研究. 商場現代化[J].2014.(5):47-48.
[3] 林凌.臺州跨境電商發展背景下國貿專業人才培育模式研究[J].電子商務,2019.04.
[4] 查貴勇.市場采購貿易方式的內涵、操作、實踐和趨勢[J],港口經濟,2017.01
[5] 葉麗芳.義烏市場采購貿易模式研究——基于貿易便利化視角[J].浙江大學,2015.06
[6] 尹慧敏,查貴勇.外貿綜合服務新業態發展態勢與策略分析[J],港口經濟,2017.04
[7] 郭四維等. 新常態下的“外貿新引擎“:我國跨境電子商務發展與傳統外貿轉型升級[J],經濟學家.2018.08
[8] 肖維歌.以跨境電商助推浙江外貿升級的路徑探索[J],紹興文理學院學報,2016.10
[9] 蔣星,池月詩.傳統外貿企業轉型升級“新外貿”的問題及策略研究[J],山西經濟管理干部學院學報,2019.9
[10] 佚名.培育貿易新業態新模式,推進貿易強國建設——中國共產黨十九大關于中國經濟對外開放政策方向系列之三. 中華人民共和國商務部網站:http://www.mofcom.gov.cn/article/ i/jshz/new/201803/20180302721932.shtml
作者簡介:林凌,臺州學院,講師,碩士研究生,研究方向:國際貿易,跨境電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