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艷
(廣東省佛山市禪城區中心醫院,廣東 佛山)
惡性腫瘤在我國已成為第二大致死疾病,其中,肺癌的患病率高居腫瘤之首,且治愈率較低,嚴重威脅人們的健康。中醫在腫瘤的治療中具有較高的應用價值,可起到抑制疾病進展效果,使患者生存質量以及生存期均得以提高,并緩解放、化療治療所造成的不適感。作為一種常用的重要治療手段,穴位敷貼在肺部疾病的治療中已得到廣泛應用,在免疫功能增強、咳嗽氣喘緩解方面效果良好[1-2]。為研究中藥穴位敷貼輔助治療痰濕瘀阻型晚期肺癌的效果,特選取2018年5月至2020年1月期間,在我院接受治療的60例該疾病患者作為研究對象行對比分析,現將結果報告如下。
選取2018年5月至2020年1月期間,在我院接受治療的60例痰濕瘀阻型晚期肺癌咳嗽患者,隨機分為對照組和試驗組,每組30例。對照組,男性17例,女性13例;年齡范圍43~75歲,平均年齡(63.25±2.24)歲。試驗組,男性16例,女性14例;年齡范圍45~71歲,平均年齡(65.17±2.53)歲。確保兩組患者一般臨床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納入標準:①臨床診斷為晚期肺癌;②符合中醫痰濕瘀阻型診斷標準;③主要癥狀為咳嗽、咳痰;④年齡在18~80歲之間;⑤患者及家屬簽署知情同意書[3]。
排除標準:①無法配合治療者;②局部皮膚破潰、感染者;③病情危重者;④研究者認為不宜參加本研究。
對照組及試驗組均接受常規抗炎、止咳治療,如第一三共制藥(上海)有限公司生產的復方甲氧那明膠囊(批準文號:國藥準字H20033669)2粒/次,3次/d,必要時可給予霧化吸入及氧療。試驗組再接受穴位敷貼治療,選用紅外止咳貼,穴位選用定喘、肺俞、天突、膻中。12h/次,半個月為1個療程。
(1)臨床療效:參照《中醫病癥診斷療效標準》對治療效果進行評估。伴隨癥狀消失,抑郁焦慮顯著好轉,咽癢消失,氣喘、咳嗽等情況顯著緩解為顯效;伴隨癥狀好轉,抑郁焦慮減輕,咽癢咳嗽減輕為有效;伴隨癥狀以及咽癢咳嗽無改善為無效。治療有效率=(顯效+有效)/總例數×100%[4]。
(2)臨床癥狀改善:通過中醫癥狀積分,評估治療前后兩組臨床癥狀的緩解程度。中醫癥狀積分將癥狀進行分級量化,參照2002年版《中藥新藥臨床研究指導原則》分為輕、中、重三級,對癥狀采用半定量等級計分為0、1、2、3分。
(3)通過卡氏評分對患者生活質量進行評估。滿分為100分,評分越高,患者生活質量越高。
采用SPSS 20.0統計學軟件進行統計分析,正態計量數據用“±s”表示,組間比較采用t檢驗,樣本率的比較采用χ2檢驗;以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兩組臨床療效比較,差異顯著,且試驗組較好,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臨床療效比較[n(%)]
治療前,兩組的各中醫癥狀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治療后,除痰中帶血外,兩組的各中醫癥狀具有好轉,且試驗組改善情況顯著優于對照組,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表2 臨床癥狀改善比較(±s,分)

表2 臨床癥狀改善比較(±s,分)
注:與同組治療前相比,#P<0.05;與對照組相比,ΔP<0.05。
癥狀 試驗組(30例) 對照組(30例)治療前 治療后 治療前 治療后咳嗽 2.87±0.41 0.94±0.61#Δ 2.72±0.48 1.26±0.77#咳痰 2.81±0.51 0.49±0.61#Δ 2.71±0.58 1.01±0.88#喘息 2.80±0.48 0.66±0.79#Δ 2.78±0.45 1.14±1.21#胸痛 1.95±1.01 1.31±0.90#Δ 2.01±0.88 1.67±0.77#氣促 2.68±0.54 0.49±0.77#Δ 2.01±1.07 0.94±0.99#胸悶 2.28±1.02 0.51±0.76#Δ 2.00±1.07 0.91±0.98#痰中帶血 1.19±0.94 1.08±0.99 1.21±1.00 1.13±0.92
治療前,兩組的KPS評分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治療后,試驗組KPS評分顯著優于對照組,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3。
表3 生活質量評分比較(±s,分)

表3 生活質量評分比較(±s,分)
注:與同組治療前相比,#P<0.05;與對照組相比,ΔP<0.05。
組別 例數 治療前 治療后試驗組 30 66.13±4.62 75.34±5.02對照組 30 65.61±4.97 70.22±4.95
中醫中,肺癌咳嗽屬“喘證”“咳嗽”部分,以“瘀阻”、“陽虛”、“痰濕”為臨床特點,以喘息、咳痰、咳嗽加重,痰量增加,舌淡苔白膩,脈沉或滑為典型特征。因此該疾病的治療方案為,將祛局部之實以及補全身氣血聯合應用。紅外止咳貼在肺系疾病的輔助治療中已被廣泛應用,在免疫功能增強、咳嗽氣喘緩解方面效果良好[5-7]。穴位選用定喘、肺俞、天突、膻中。定喘穴位在第七頸椎棘突下方向側約0.5寸位置,主治頸項部扭挫傷、支氣管炎、支氣管哮喘、百日咳、肺結核等疾病;肺俞穴位在第三胸椎棘突側方1.5寸位置,主治呼吸道及肺經疾病;天突穴位在結喉下宛宛中,與定喘、膻中相配,起到宣肺降氣化痰的功效,主治哮喘;膻中穴位在胸部前正中線上,與肺俞相配,主治咳嗽痰喘。
本研究結果顯示,兩組臨床療效比較,差異顯著,且試驗組較好,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治療后,除痰中帶血外,兩組的各中醫癥狀具有好轉,且試驗組改善情況顯著優于對照組,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治療后,試驗組KPS評分顯著優于對照組,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表明紅外止咳貼輔助治療該疾病,療效確切,可明顯緩解患者臨床癥狀,使患者生存質量提升。
綜上所述,給予痰濕瘀阻型晚期肺癌咳嗽患者行紅外止咳貼輔助治療,可使患者中醫癥狀顯著緩解,療效顯著,對患者的生存質量有一定的提升作用,值得在臨床上推廣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