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 遲,程 逸,廖雨晴
(武漢市規劃研究院,湖北 武漢 430014)
老茶村位于湖北西南鄂、川、湘三省交界處,隸屬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來鳳縣翔鳳鎮。村域面積10.8 km2,其中耕地2 292畝、林地6 960畝,現狀地形西北高東南低,以低山平壩為主,屬于酉水水系,是武陵山區重要的腹地,具有典型的鄂西南地區鄉村代表性?,F有15個村民小組共569戶2 302人,外出務工者占50%以上,常住人口僅四分之一。
老茶村主導產業以種植、養殖、旅游為主,截止2019年6月,除基本農作物外,老茶村規劃油茶園5 000多畝,同時套種白芨、太子參、柴胡、芍藥、苦參等中藥共3 200畝,但第三產業仍處于起步階段,逐漸形成了觀光休閑旅游加藥材銷售的藥材經濟發展模式。
老茶村古建筑數量少且缺乏修繕和維護,新舊建筑風貌混雜,傳統風格特色不突出;當地生態環境缺乏治理,大量荒地用于種植油茶園,由于油茶生長周期慢,導致綠植覆蓋面積偏低,河流水資源的治理也有待加強;老茶村現狀產業類型單一,主要依靠油茶、藥材及特色農產品,缺乏其他產品合力帶動市場經濟效益,農村電子商務的發展未得到廣泛普及,產品銷售渠道受限,尚未建立有效的品牌效應。
老茶村周邊旅游資源極其豐富,從區域大旅游格局來看,來鳳縣處于生態文化旅游圈中,周邊環繞諸多出名的旅游勝地,如恩施大峽谷、神農架、長江三峽以及武當山等,可以依靠近鄰效應打響和發展旅游發展業,增加客流量和資金流。老茶村可以利用近鄰效應借助周邊臨近的旅游景點名氣,推動當地旅游業的發展。老茶村氣候宜人,7月平均氣溫26.7 ℃,是個休閑勝地。此外老茶村還是個少數民族聚集地,民族文化特色濃厚、土家特色菜豐富多樣,古老建筑尚有留存,可通過后期修繕和維護古建筑的方式設置旅游景點,加大當地特色文化活動的組織,以此吸引更多的外來觀光經濟。
規劃立足老茶村油茶、中草藥等特色農業發展優勢,一方面發揚特色,借助有機農業、循環農業等新興農業技術及電子商務等新興銷售渠道,做大做強特色農業,打響老茶品牌。另一方面彰顯生態資源稟賦和土家文化特色,把握區位及交通條件提升帶來的人群需求,發展休閑養生、度假觀光、文化體驗等郊野旅游功能。以“規?;?、科技化、休閑化、體驗化”為導向,將老茶村建設成為“立體農業示范區,郊野休閑目的地”。搭建以“農業+”為中心的產業體系,疊加生態、文化等因素,形成立體農業、休閑農業、度假體驗三大類產業體系。
圖1 產業體系規劃圖
規劃形成“二帶三片多點”的產業空間結構,“兩帶”指南北向串聯老茶農業生產、休閑區域的田園景觀帶和東西向串聯各生態人文景觀的生態休閑帶;“三區”指重點布局三大類產業的立體農業區、休閑農業區和度假休閑區;“多點”指承載產業空間落位的,集中布局產業資源的節點區域。謀劃三大類十二小類產業空間落位,結合現狀資源稟賦,基于土地利用規劃謀劃十二小類產業在空間上的落位,并策劃8大重點產業項目。
加強電子商務公共平臺建設,創建一批大型綜合性電子商務平臺。以翔鳳鎮油茶產業園加工廠為依托,以來鳳縣三木林農合作社、來鳳裕農電商為載體,建設電子商務集聚區,以此由點及面,帶動整個翔鳳、來鳳片區的電商發展;引進京東、淘寶等電商龍頭企業搭建一批電商平臺,并對接“一帶一路”國際貿易。將農村電商作為老茶村支柱產業來抓,推廣“合作社+電商”模式,積極培育發展“老茶電商專業村”,同時根據市場需求的反饋機制,促進老茶村產業的優化發展和農產品公共品牌的建設。塑造老茶村電商品牌形象,從中藥、油茶、特色工藝品等多維度塑造“老茶電商專業村”形象,充分發揮其油茶產業優勢,大力宣傳孕育十六個月吸收武陵山天地精華的富硒油茶,將其打造成“荊楚第一油茶”。
通過開發、利用、保護等多種方式挖掘老茶村生產、生活、生態、娛樂和美學等價值,打造“一核三軸十畫”的空間格局,將產業融入空間,塑造特色地域景觀。以油茶、中藥等產業,土家、鳳凰等文化,武陵、酉水等生態元素,以“一村一品”為理念,打造“荊楚油茶第一村”?!耙缓恕睘楹诵拇?,“三軸”為人文發展軸、產業發展軸、生態發展軸,“十畫”為近期打造的翔鳳十景。武陵山橫亙,十八里水渠穿境而過,五千畝油茶散布其間,締造“有鳳來儀,于武陵而居;三軸競彩,十八里水渠;十畫翔鳳,五千畝油茶;印象翔鳳,土家老茶村”的特色鄉村景觀。
圖3 規劃結構圖
加強鄉村生態文明建設,以綠色發展為前提,退耕還林,讓生產、生態、生活得到同步改善。不斷加強森林資源的保護,完善公益林,保護好山區生態環境以及農田防護林,并且要提高對生態系統維護的重視程度。加強治理老茶村突出的環境污染問題,減少生活垃圾和廢棄垃圾帶來的污染,提高村民的環境保護意識。對于農田的薄膜塑料垃圾、農藥包裝垃圾等要進行統一回收處理,全面普及有機肥料代替化學肥料的使用,減少土壤污染。加強河水污染治理和飲用水資源的保護,實現節能減排。改善村民的居住環境,從農村垃圾處理、污水治理、村內環境整治等方面提高改善鄉村形象,不斷推進生態宜居的鄉村。
不斷加大村民就業創業的宣傳,并提高當地特色文化、生態、旅游等鄉村特色的宣傳力度,在做好生態文明建設的基礎上,不斷加強對文明古建筑的維護和修繕,振興當地的傳統工藝。加大對家庭農場、手工作坊等投入,還需要借助當地主要的特色農業油茶和藥材基地的優勢,既要發揚當地特長,又要借助物聯網、直播等方式增加銷售渠道進行創收,打響品牌特色。利用地理優勢,打造旅游勝地,帶動當地旅游業的發展,開發農業觀光、休閑度假以及文化體驗等旅游方式,向外界宣傳當地特色,吸引更多外來游客,促進當地經濟的發展。
加強黨組織建設,推進基層黨建深化行動,突出基層黨建的作用,使農村基層黨建工作在開放中激發活力,發揮鄉村黨員的模范作用。定期召開基層黨組織成員的會議,落實黨的制度和嚴肅黨的紀律,不斷提高基層黨支部動員和帶領村民參與到鄉村建設當中。加強鄉村自治組織建設工作,健全自治體系,提高村民群眾性組織建設,實行村民自治制度,充分激發村民的積極性,讓鄉村內部形成一個相互監督和督促的良好氛圍。完善村務監督委員會,在處理重大事件時村民可以發表意見并享有決定權。落實考核獎勵制度,加強對村委班子的考核管理,考核結果與工作薪資相關聯,有效激勵村干部做好本職工作,并起到監督管理的作用。
當地政府應鼓勵和宣傳傳統文化的繼承,讓村民充分認識到歷史文化傳承的重要意義,積極開展文明、文化宣傳教育活動,弘揚傳統文化。通過文化下鄉或者舉辦文化大會的形式進行宣傳,利用文化墻、代表性的雕塑以及牌坊來傳承文化;可以為村民建設文化祠堂或者禮堂,提供給村民進行文化活動,通過鄉村宣講的方式,宣傳富民政策以及國家鄉村建設的新政策,提高村民社會公德和法律意識,進而可以提升村民的道德素質;村里成立文化宣傳小組,并不斷鼓勵村民參與到鄉村文明建設的隊伍中,不斷提升村民的集體意識和主人翁意識,自愿為鄉村文明建設作出貢獻。
老茶村的地形地貌、氣候宜人、人文特色等優勢,讓鄉村的旅游發展行業有可觀的前景,利用好當地特色并結合實際情況規劃好鄉村旅游休閑產業的發展,結合周邊鄰近旅游景點,打響老茶村旅游休閑產業來推動鄉村振興的發展。
[ID:0100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