駱 樂,徐錦華,楊傳光
(陜西工商職業學院,陜西 西安 710100)
高等職業教育具有高等教育和職業教育的雙重屬性,以培養適應一線生產、建設、服務、管理活動的技能型專業人才為主要任務[1]。高職院校工程造價專業的培養目標是為我國建筑企業生產一線培養基層造價管理人才。然而,作為一名教師,在教學過程中經常發現這樣的現象,在課堂上教師完成了教學過程,學生完成了學習過程,并且收獲了知識,但是如果給學生一套完整的施工圖紙,讓他們進行施工圖預算,此時,學生就會感到迷茫。這樣的應屆畢業生無法與企業的用人標準相匹配。當前,高職院校畢業生的輸出量遠大于需求量,企業對畢業生的要求也不斷提高。高職院校只有迎合企業的需求和用人標準,才能培養出滿足社會發展需要的工程造價人才。要想使畢業生在就業市場上具有較強的競爭力,他們就必須擁有較多的工程實踐經驗。這就要求學生在校期間,必須參加仿真訓練和進行實際工程歷練。作為校方需要做的就是與相關企業建立密切的關系,通過校企通力合作,提高人才培養質量,讓學生應用掌握的專業技能解決生產實際問題,使學生與企業實現零對接。《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2010-2020年)》中提出:“把提高質量作為重點,以服務為宗旨,以就業為導向,推進教育教學改革。實行工學結合、校企合作、頂崗實習的人才培養模式”[2]。
校企合作即高校與企業之間建立合作模式。這是一種特殊的教育形式,這種教學模式能夠充分利用兩者的教育優勢[3],使得學校與企業在資源上共贏,促進兩者得到更好的發展,適應市場的激烈競爭。校企合作優勢對于校方來講在于能夠幫助學生將理論知識與工作實踐相融合,待學生走向工作崗位能夠適應自身身份的轉變,提高學生的就業率。校企深度融合主要有以下5種模式[4]:引企入校模式、工學交替模式、訂單培養模式、現代學徒制模式及工作室模式。
工作室模式由企業或校方兩者中的一方提供實習基地、設備和原料,校企共建合作型工作室。企業負責輸送行業前沿發展理念,對學校的培養計劃提出建議,企業師傅傳授技能,學生在工作室內完成企業部分的實際工程預算任務。對于企業而言,在不影響正常運轉的前提下,安排較少的員工進入學校展開課余時間的培訓工作;培訓過程企業無需支付學生任何費用,學生畢業后,企業與學生之間進行雙向選擇,企業可以對有意愿的學生擇優錄取;培訓過程中,學生提前感知企業的文化內涵,能夠更好地融入企業,縮短雙方的磨合期。對于學生而言,在完成學業的基礎上,還能夠學習到更多和專業有關的實用技能,為就業增加砝碼。對于學校而言,能夠完成專業的內涵建設,提高社會認可度。
2.1.1 校企合作形式下的“造價咨詢工作室”的建立
陜西工商職業學院工程造價專業“造價咨詢工作室”成員招納面向2017、 2018及2019級工程造價專業學生。
1)合作基礎。陜西工商職業學院工程與建筑學院工程造價專業目前是中央財政支持重點建設專業和陜西省一流培育專業,本專業立足陜西,面向行業,著力培養懂經濟、會算量、善管理的高素質技能型專業人才。與陜西萬隆金劍工程管理咨詢有限公司完成合作辦學簽約。陜西萬隆金劍工程管理咨詢有限公司,具備工程造價咨詢甲級、工程招標代理甲級、中央投資項目招標代理甲級等資質,業務涵蓋建設工程多領域工程預結算審價(審計)、招投標代理、工程造價司法鑒定、項目全過程造價咨詢、基本建設內部管理咨詢、PPP項目專業咨詢等六大板塊內容。
2)合作模式。以職業能力培養為主線,發揮校企兩個育人主體作用,依據工程造價員職業崗位能力要求,按照職業崗位所需專業基礎能力、單項能力、綜合能力三段遞進,與陜西萬隆金劍工程管理咨詢有限公司創建“造價咨詢工作室”,融入行業企業文化,校企共同設計,逐漸形成具有工程造價專業特色的創新人才培養體系。
2.1.2 根據職業能力需求,構建課程體系
以工程造價崗位能力為依據,通過企業調研,分析梳理典型工作過程,包括決策階段、設計階段、交易階段、施工階段、竣工決算階段、項目后評價階段,重構典型職業能力。以典型職業能力為主線,構建以“造價咨詢工作室”為載體的課程體系。
表1 工程造價員工作崗位職業能力需求與相關課程設置
2.1.3 以“造價咨詢工作室”為載體構建人才培養體系
建立校企合作,緊扣工程造價專業人才培養目標,結合造價員的工作過程,培養形成學生的職業能力,基于“造價咨詢工作室”形成工程造價專業創新人才培養體系。基于“造價咨詢工作室”人才培養模式有別于傳統教學模式,通過與企業合作,實施三階段式教學,即通過三個教學階段完成人才培養過程。
第一階段(第1、2、3學期):基礎能力培養,包括職業素養和專業基本能力。該階段主要開展課堂教學。其中第1學期進行基礎知識教學,旨在培養學生的職業基本能力和素養。課程涉及公共基礎課程和部分職業基礎課程,本學期的重點為建筑構造、施工等知識的教學。教學特點為課程理論性強,是學好后續課程的基礎。為了增強學生對知識的理解和感性認識,教師需要變換不同的教學方式,企業需要提供參觀認知實習機會;第2、3學期進行專業知識學習,旨在養成學生的職業基礎能力。課程內容涉及定額的組成與應用、工程計量與計價等內容。教師設計教學內容時以“造價咨詢工作室”為載體,教學過程中對理論課時與實踐課時不再進行嚴格地限定,根據實際情況,包括知識的難易、學生的掌握度,對課時進行靈活分配。教學過程真正實現“工學結合”,提高學生的實操能力。通過這種培養方式,將理論教學和實踐教學緊密融合,教學過程中相關的知識點連成一條線,進而將每條線連貫形成知識體系,做到學中做,做中學。
第二階段(第4學期):單項職業崗位技術能力培養,包括專業核心能力和創新能力。該階段將第一階段學習的內容進行整合,以企業實際在做工程為依托,展開單項技能訓練。將單項工程拆分為土方與基礎工程課、混凝土與模板工程課、砌體工程課、裝飾裝修工程課、給排水、采暖工程課、電氣工程課共計6個部分,分別進行定額應用技能訓練和工程計量與計價單項技能訓練。這種教學過程,有益于教師布置簡單明確的任務,學生能夠輕松展開訓練,從而達到單項職業崗位技術能力的要求,同時為下一階段的綜合訓練奠定基礎。在這一階段的教學過程中,企業可安排有經驗的職工入校,經過與學校商討,確定專項課題,對學生開展專項課題講座,通過與學生進行面對面的交流,一方面豐富他們的業余生活,另一方面提高他們的專業學習興趣。
第三階段(第5、6學期):綜合職業崗位技術能力培養,即培養學生的綜合職業能力。該階段安排學生在合作企業進行綜合應用能力實訓及職業拓展能力實習。合作企業給定實際工程項目,劃分典型工作任務,進而模擬仿真崗位工作環境。按照崗位任職要求,組織學生參與招標代理工作站和工程造價咨詢工作站的實習工作,完成招標文件的編制與審核、招標代理等業務。此階段與企業的合作能夠幫助學生提升綜合崗位技術能力,為畢業后入崗打下堅實的基礎。
通過對2017、2018及2019級的工程造價學生進行調研,學生整體上反映基于“造價咨詢工作室”的培養模式相較于傳統培養模式的不同點體現如表2。
表2 基于“造價咨詢工作室”的培養模式與傳統培養模式的對比
基于“造價咨詢工作室”的工程造價專業創新人才培養體系的構建與實踐,在人才培養體系、課程體系和校內外實訓基地建設等方面,將會形成一套行之有效的“產教融合協同創新”的運行制度。有利于提高學生綜合素質、促進人才培養模式改革、加快教學內容更新。
與企業建立深度合作,將會完善師資隊伍建設。學校可以通過合理規劃、重點培養、企業聘任等措施,培養一支由骨干教師和兼職教師組成的“雙師型”教學團隊,從而完善師資結構,提高師資素質,為促進專業建設提供強有力的師資保障,為同類院校師資隊伍建設提供成功經驗。
通過基于“造價咨詢工作室”的人才培養模式探索,能夠極大推動工程造價一流培育專業建設,學院能夠擁有一個穩定的“造價咨詢工作室”,不斷深化“雙主體”人才培養模式,提高學生的核心競爭力。
[ID:0099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