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健彬
(珠海市建設工程質量監測站,廣東 珠海 519000)
隨著我國經濟的高速發展,人民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人們對住宅建筑的質量提出更高要求,傳統現澆建筑的局限性逐步顯現。裝配式技術在確保建設質量的同時顯著提高了施工效率,兼顧質量、安全、成本、環保等多方面要求[1]。對此,以裝配式建筑為背景,圍繞其預制構件施工技術展開探討具有必要性。
某商業綜合體總建筑面積為182 000 m2,地下3層,地上由4棟17~46層辦公、住宅樓組成,4棟樓全部為裝配式建筑,其中模板采用鋁膜體系,PC構件有預制飄窗、預制裝飾柱、預制樓梯,內墻隔墻板采用混凝土輕質墻板。
在運輸過程中,要保證不損害預制構件的質量,具體應滿足:①在預制構件運輸過程中,車上應設有專用架,且需有可靠的穩定構件措施;②車輛啟動應慢,車速應勻,轉彎錯車時要減速,并且留意穩定構件措施的狀態,需要在安全的情況下盡快進行加固;③預制外墻板可采用豎立方式運輸,預制樓梯板、預制樓梯隔墻板采用平放方式運輸;④在現場運輸時,道路應平整堅實,以防止車輛搖晃時引致構件碰撞、扭曲和變形;⑤運輸車輛進入施工現場的道路,應滿足預制構件的運輸要求;⑥卸放、吊裝工作范圍內,不得有障礙物和非操作人員,并應有可滿足預制構件周轉使用的場地。
依據相關規范吊裝預埋件,合理控制起吊角度及速度,施工期間加強檢驗,再按特定流程完成裝飾柱和飄窗兩部分的安裝作業,下文對重要工序加以分析。
結束N-1層澆筑后,在其第二天組織N層構件的吊裝作業,精確就位后綁扎墻柱鋼筋,并對設置好的模板采取封閉措施。
測量放線→墊片調平→安裝作業(先構件、再支撐件、最后固定件)→調平→預埋固定件→澆筑作業→卸荷(操作對象為下兩層的構件)。
1)放線。①引入“內控法”,確保放線的準確性,借助經緯儀確定控制軸線并投測;②以上述所得的各層控制軸線為依據,測量并放出縱橫軸線,再進一步放出細部位置線,依次對其進行編號;③嚴格控制軸線放線偏差,應滿足“≤2 mm”的要求;④設置標準水準點,要求各建筑物在此方面的數量控制在1~2個,水平控制線必須在首層墻、柱結構上精確測放,每結束一層施工作業后,將預先設置于首層的控制線進一步延伸至上層,并使用紅油漆做好標記;⑤為給預制構件的安裝創造良好條件,在出廠前需在結構表面標注墻身線;⑥樓面澆筑作業階段必須確保墻身預埋件的穩定性,使其水平誤差≤±3 mm。
2)鋼筋校正。以預制板墻定位線為依據,通過鋼筋定位框對其做全方位的檢查,確保預留鋼筋位置的準確性。
3)墊片找平。控制好預制板墻下口的位置,該處與樓板間產生的縫隙寬度以20 mm為宜;做好預制構件吊裝前的準備工作,在構件框架線內設置塑料墊片以達到找平的效果,要求墊起總厚度至少為2 cm,通過合理搭配不同厚度墊片的方式完成預制件找平作業。
4)構件的安裝。全面清理基層殘留的垃圾,松開側向支撐楔,實現吊扣和吊釘的穩定連接,再進一步將吊鏈和吊梁連接成穩定的整體,調整吊鏈和吊梁位置使其相互垂直。吊裝初期速度放慢,在構件完全脫離支架后即可提高速度吊裝,最終安裝到位。需注意的是,應優先完成外部構件的安裝,無誤后再安裝內部構件。
5)安裝斜支撐。考慮到預制構件在施工中易出現傾斜的問題,當其就位后必須增設斜支撐以達到固定的效果,通過對斜支撐的調整以確保各處的預制構件位置的準確性,在垂直和平整度方向上都滿足設計要求,無誤后方可采取固定措施。圖1為飄窗安裝示意圖。
圖1 飄窗安裝示意圖
6)預制墻板校正。對于構件垂直度偏差問題,較合適的是通過可調節斜支撐對位置偏差加以調整,增設M20×45 mm高強螺栓,確保此裝置穩定置于預制構件上,底部增設預埋件以便提升斜支撐的穩定性,使其與樓板穩定結合,再對斜支撐上的螺絲加以調整,確保垂直位置關系滿足要求,無誤后將調節零件鎖死。
7)預制墻體斜向支撐拆除。以墻體連接區域的混凝土強度為基本依據,在達到強度要求后將墻體側模拆除(不可對混凝土完整性造成不良影響,經過拆模處理后棱角處依然完整),隨后再組織人員完成斜支撐的拆除作業。
8)卸荷。構件安裝環節的特殊之處在于本層混凝土強度未達到標準,對此需增設臨時墊塊,從而實現構件自重的傳遞,使其進入到下層構件上;合理選擇臨時墊塊設置方式,將其置于下層構件頂面,以彈性材料較為合適,例如橡膠墊片,檢驗混凝土強度情況,滿足要求后通過熱熔法將其取出。
預制樓梯的安裝共分為六個步驟,具體如圖2所示。
圖2 預制樓梯安裝流程
1)通過吊鉤和吊繩相結合的方式完成預制樓梯的吊裝作業,現場應有兩名信號工,分別安排在起吊處和吊裝樓層處。做好吊裝前的質量檢驗,負責人全面審核樓梯的相關信息,如型號、尺寸,由專員完成掛鉤操作,在無誤后人員撤離現場,信號工檢驗且確保無誤后即可開始吊裝[2],提升至與地面相距0.5 m處暫停并進一步檢驗,在確保無誤后繼續吊裝。
2)以施工圖紙為基本參考,測量后彈出安裝控制線,復核并確保無誤。嚴格控制好樓梯安裝位置,要求其側面與結構墻體形成20 mm空隙,目的在于為初裝的抹灰層施工作業預留充足的空間。
3)吊裝預制樓梯必須建立在樓梯預埋件得到全面清理的基礎上,要求預制樓梯連接具有穩定性。處理上下口梯梁處,具體選用1∶1水泥砂漿找平,嚴格控制其標高,厚度以20 mm為宜。
4)樓梯板安裝遵循的是由上至下的原則,施工中應在作業層上空50 cm處懸停,施工人員根據現場情況做靈活的調整,以樓梯上預先放出的安裝位置線為基準,調整樓梯板使邊線與之對齊,全程緩慢、勻速下放,以免因用力過猛而導致板面裂縫。
5)樓梯板初步就位后,以控制線為依據對其微調。
6)預制樓梯安裝過程中需加強對成品的保護,結束安裝作業后通過模板覆蓋,以免對周邊環境造成不良影響,在未達到受力要求前不允許投入使用。
7)樓梯段和平臺板形成的連接區域應得到有效處理,校正樓梯段使其滿足位置精度要求,上口預留孔洞應與平臺預埋鋼筋形成穩定的連接關系,向孔內灌漿。
在裝配式結構中,構件的鋼筋連接為其關鍵施工技術之一。預制墻柱套筒及一側鋼筋直螺紋連接后預埋在預制墻柱底部,另一側的鋼筋預埋在下層預制墻板的頂部,墻柱安裝時,墻柱頂部鋼筋插入上層墻柱底部的套筒內,然后對連接套筒通過灌漿孔進行灌漿處理,完成上墻柱內鋼筋的連接。連接采用的灌漿料要求具有無收縮、微膨脹、骨料粒徑較小、快凝、高強、高流動性的性能,能滿足灌漿接頭用砂漿的要求。
吊裝是裝配式混凝土結構施工中的一項重要施工流程,其包括豎向構件的吊裝和水平構件的吊裝。豎向構件工廠吊裝采用行車吊,施工現場吊裝采用塔式起重機,其工作半徑、起重量應滿足要求。吊裝時,應注意吊裝的過程不發生偏心,對于平面規則的豎向構件吊裝時應采用兩根等長吊索來綁扎起吊,吊索吊鉤直接鉤在豎向構件的預埋吊環內,吊鉤與吊環間不得歪扭或卡死,對于平面不規則的結構,吊裝要算好重心的位置,根據力矩相等的原理計算吊索的長度。豎向構件吊就位時,要在至預留插筋上部100 mm時,將預留插筋與豎向構件內注漿管一一對應后,再下放就位。
綜上所述,本文以預制構件為基本對象,重點介紹了裝配式結構的施工過程及施工中應注意的問題,希望給更多的同行參考,從而在裝配式結構施工中提高效率、減少風險損失,同時也希望讓更多的人進一步了解裝配式結構施工的優勢,包括節省資源、縮短工期、減少污染、綠色節能等,以提高該技術在建筑領域中的應用水平。
[ID:0100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