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 斌
(山西路橋市政工程有限公司,山西 太原 030002)
PPP模式在高速公路建設項目中的應用時間較短,總體而言,該模式應用還不夠成熟,很多框架性、基礎性的問題還需在項目實踐中摸索解決;以PPP模式開展的高速公路項目,項目參與主體數量較多,一改以往交通基礎設施建設領域業主一家獨大的局面,在PPP合作模式中,政府和投資人的地位對等,二者以項目為主體,通過事先訂立一系列合同,最終實現資源互補、合作共贏的目的,一方面能夠充分發揮政府的監督管理職能,另一方面還能最大程度調動起民間資本的投資熱情,盤活社會閑置資本,實現資源的最優化配置。
以往的高速公路項目一般由項目業主作為招標人將項目根據不同階段劃分為工可、設計、施工等環節,將不同環節分別進行招標,業主在項目管理過程中呈現出“一對多”的局面,不但分散了業主的管理精力,過于分散的項目執行模式也埋下較高的風險隱患,不利于項目的集約化管理。而PPP運營模式徹底改變了這種現狀,業主直接與項目投資人對接,便于集中管理和監督,投資人全程參與到項目的規劃、執行、運營等各個環節,提高了項目管理能效,化解了高速公路建設運營風險。圖1為兩種運營模式的形象化對比圖示。
圖1 兩種運營模式的形象化對比圖示
PPP模式之所以優于政府或社會資本單獨模式,主要是能夠充分發揮出雙方的優勢,并合理規避單獨一方的弊端,通過合作實現了基礎設施項目的經濟效益最大化,通過聯合弱化了項目風險,降低了雙方的風險等級。能夠依靠PPP合作模式動態調整項目收益,最大程度沖抵風險,譬如,在交通量較低或負收益路段,投資人可根據訂立的合同,在經營期內向政府申請專項補助,從而降低投資人風險;在交通量充盈的路段,為了避免投資人因掌握經營權而誘發壟斷經營,政府可行使監督調控職能,通過干預價格或分流收益等形式約束投資人的獲益規模。
高速公路具備投資額大、收益周期長等特點,目前國內新建高速公路項目,普遍存在資金短缺問題,僅依靠政府財政撥款、交通運輸部專項資金撥付、車購稅資金及政府引導下的銀行貸款等傳統融資方式,已無法滿足高速公路新建項目的投資需求,高速公路建設資金壓力始終處于高位狀態。傳統的融資方式除了存在融資途徑有限的問題外,融資過程中的相關審批流程繁瑣、融資風險高且集中等問題也愈發明顯,業主單位疲于尋找融資途徑,無心顧及項目建設進度推進工作,導致高速公路建設項目進展緩慢。
基于高速公路的基本屬性,其資產性質決定了高速公路運營無法在短期內獲取高額的回報,加之高速公路建設項目的前期投資數額巨大,業主若想在短期內實現獲益的可能性幾乎為零;雖然高速公路提供的是公共服務,但其建設、運維成本最終需要由政府財政和廣大人民群眾承擔,投資人和業主僅能夠獲取較低的利潤,而高速公路經營獲益同大規模的商業貸款嚴重不匹配,大部分項目的經營獲益甚至無法沖抵貸款利息,償還本金更是遙遙無期,加之項目投資人的融資渠道較少,融資市場化程度較低,進而加劇了業主的債務風險。在利用其他市場化的融資工具時,由于投資人對市場化的融資工具知之甚少,導致最終的綜合融資成本甚至超過了銀行商業貸款,嚴重阻礙了多元化融資工具在高速公路建設中的應用進程。
隨著高速公路建設市場的投融資市場化程度不斷提高,多元化的融資模式被應用到了高速公路建設項目中,其中PPP模式是目前高速公路新建項目中應用最成熟、最普遍的融資形式之一。為了獲取最佳的市場資源,加快落實項目推進工作,保證項目能夠快速落地,投資人招標是核心環節,也是后續成立項目公司的基礎和前提。但現實情況并非如此,隨著我國高速公路建設進程的不斷推進和成熟,當前新建項目的施工難度和施工投入都呈現出空前的狀態,由于投資規模過大,導致項目公司的成立條件日趨苛刻,資本金相應提高,需要更加優質的投資人參與到項目建設中來,加之高速公路投資回報率較低,回本周期較長,導致很多項目甚至招不到滿足資質的投資人,由于投資人招標工作進展緩慢,嚴重影響了后續PPP模式的推進,額外增加了時間成本。
在高速公路建設項目中廣泛推廣PPP模式,極大地緩解了政府財政部門的資金壓力和債務風險,更有助于釋放政府財政活力,通過市場化手段,優化了高速公路建設項目的投資成本,能夠以較低的投資成本為社會創造更大的公共服務價值。借助PPP模式為政府部門與社會資本之間建立了良好的溝通合作平臺,政府部門可以通過市場化方式遴選出優質的社會資本,將眾多優質的社會資本以項目公司的方式組織起來,通過發揮優質資本合力,為高速公路建設項目提供了可靠的資金鏈;此外,隨著項目投資人的出現,分擔了政府的資金壓力,能夠在項目建設周期內通過分期支付或者延遲支付的方式緩解燃眉之急,社會投資人則可在項目運營期限內通過收取通行費用獲取利潤。圖2為PPP模式下的高速公路建設投資架構示意。
圖2 PPP模式下的高速公路建設投資架構示意圖
除了資本優勢外,利用PPP模式還能夠發揮出服務優勢,在傳統融資模式下,項目被分包成多塊,加之項目預算控制背景下,項目投資效率總體較低,應用PPP模式后,能夠充分發揮出投資人積極性,市場化的運作機制為創新發展提供了良好的環境。
在PPP模式尚未廣泛推廣應用之前,社會資本參與到基礎設施投資項目中的比例很低,通過推廣PPP模式,為社會資本的投資提供了一個全新的領域,對于盤活社會閑置資本,實現資源優化配置具有重要意義;社會資本通過獲取政府部門的特許經營權,在合同期限內有權管理、運營高速公路項目,極大地提高了項目管理和運營效率,為社會資本方的創新發展提供了良好的平臺和契機,項目投資人在獲取投資收益的同時,也提高了自身的管理實力,可謂一舉兩得。通過應用PPP模式,社會投資人被賦予更大的權限,能夠有效避免政府部門的過度干預,為項目公司的創新發展提供了強大助力。
綜上分析,與傳統的高速公路建設項目融資模式相比,PPP融資模式的優勢更加顯著和突出,尤其是在資本配置效率、項目管理創新、市場資源優化配置等方面具有明顯優勢。在后續的高速公路建設項目融資實踐中,應進一步加強PPP模式的推廣應用深度,加快PPP高速公路建設項目的落地進程,力爭以最低的成本創造最佳的社會公共服務價值。
[ID:010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