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宏偉
(哈爾濱市兒童醫院,哈爾濱 150010)
小兒危重病不僅變化快,而且病癥復雜。掌握治療時機是臨床治療小兒危重病的關鍵,若是錯過最佳的治療時間,不但影響患兒的預后,還可能導致患兒死亡。有文獻報道[1],在小兒護理中采用小兒危重病護理評分法的效果顯著。為了驗證這一結論,2019年7月—2020年5月隨機選擇在哈爾濱市兒童醫院接受小兒危重病護理的96例患兒作為研究對象,并進行對比分析,具體研究方法如下。
2019年7月—2020年5月選擇在哈爾濱市兒童醫院接受小兒危重病護理的96例患兒作為研究對象,將其隨機分為研究組與參照組,每組各48例。研究組男性患兒28例,女性患兒20例,平均年齡(5.44±1.56)歲;參照組男性患兒29例,女性患兒29例,平均年齡(5.34±1.52)歲?;純汉图覍倬炇鹆酥橥鈺浌枮I市兒童醫院倫理委員會批準,所選患兒均符合小兒危重病的診療要求。排除患有其他內分泌疾病、免疫性疾病、腎臟疾病的患兒,兩組患兒的基本信息無顯著差異(P>0.05),具有可比性。
參照組采用常規護理,定時檢測,動態觀察患兒的臨床癥狀,告之患者家屬與小兒危重病有關的治療和護理事宜,及時應對患兒在護理工作中出現的不良反應等[2]。
研究組采用小兒危重病護理評分法,結合患兒的實際情況,掌握患兒在治療中可能發生的問題以及患病程度,合理評估患兒的患病情況,依據評估結果劃分患兒的護理等級。對分數低于70的患兒開展動態護理,時刻關注患兒的生命體征,若病情惡化,第一時間組織搶救。對高于80分的患兒實施常規護理,并將患兒轉入普通病房。監測70~79分患兒的動態生命體征,并轉至重癥監護室,開展及時有效的治療[3]。
觀察兩組患兒的護理效果、生存質量評分、并發癥發生率[4]。
采用 SPSS 20.0軟件對統計數據進行分析。計量資料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采用χ2檢驗,P<0.05表示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研究組護理效果明顯的患兒24例,占41.67%。護理效果一般的患兒25例,占52.08%。護理效果不顯著的患兒3例,占6.25%。患兒護理的總有效率達93.75%(45例)。參照組護理效果明顯的患兒18例,占20.83%。護理效果一般的患兒20例,占41.67%。護理效果不顯著的患兒10例,占20.83%。患兒護理的總有效率為79.17%(38例)。研究組患兒的護理效果顯著高于參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χ2=6.344 5,P<0.05)。
護理前,兩組患兒的生存質量評分無顯著差異(P>0.05);護理后,兩組患兒的生存質量評分顯著顯著,研究組患兒的生存質量評分高于參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研究組患兒的并發癥發生率達93.75%(45例),參照組患兒的并發癥發生率為79.17%(38例),研究組的并發癥發生率低于參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χ2=6.344 5,P<0.05)。
小兒危重病護理評分法是一種新型的護理評分方式,將其合理地應用到小兒危重病的護理中,既可保證患兒治療有效性,又能提升患兒的護理效率,減少意外事件的發生,提高患兒的生存率[5]。本研究結果表明:研究組患兒的有效人數為45例,占93.75%;參照組患兒的有效人數為38例,占79.17%,研究組患兒的護理有效率顯著高于參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護理前,兩組患兒的生存質量評分無顯著差異(P>0.05);護理后,兩組患兒的生存質量評分顯著顯著,研究組患兒的生存質量評分高于參照組(P<0.05),差異有統計學意義。研究組患兒的并發癥發生人數為45例,占93.75%;參照組患兒的并發癥發生人數為38例,占79.17%,研究組患兒的并發癥發生率低于參照組(P<0.05),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在對小兒的護理中采用小兒危重病護理評分法的效果顯著,護理效果更佳,生存質量評分更高,并發癥的發生率更低,建議在臨床護理工作中推廣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