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互聯網信息技術發展,為中國的社會發展注入新的活力,為中國主流意識形態話語權構建帶來福祉與壓力。認識網絡空間話語權的生成機制,分析網絡空間話語權的生成條件、生成要素、生成過程,對于全面理解網絡空間主流意識形態具有重要意義。議程設置與框架建構、信息接收與理性認識、獲取認同與實踐行動的主流意識形態話語權生成,成為網絡空間話語權構建的重要之重。
關鍵詞:網絡空間;主流意識形態話語權;生成
中圖分類號:F490 ? ? ? ?文獻標志碼:A ? ? ?文章編號:1673-291X(2020)19-0188-02
互聯網發展、信息科學技術重新排列組合人類政治、經濟、文化、社會等多個領域,極大地延伸了人類生存、發展的界域。作為世界上互聯網發展較快的國家,中國生產生活的各個方面被互聯網注入新的活力。與此同時,在政治建設方面,特別是主流意識形態話語權建設也帶來新氣象,網絡空間主流意識形態話語權生成為建設的重中之重。
一、網絡空間主流意識形態話語權生成條件
在網絡空間中,網絡參與者在滿足自身利益的同時表達自己的看法。在現實中,流動率高的意識形態在網絡空間能否有效地執行、取得良好的效果、獲得官大的網民認同,為話語權的認可打好基礎,切入點是意識形態話語權生成所需要的生成條件。
(一)執政的權威性
馬克思在《德意志意識形態》中講道:“其實全部問題只在于從現存的現實關系出發來說明這些理論詞句……從人們意識中消除這些觀念,就要靠改變了的環境而不是靠理論上的演繹來實現。”[1]改變人們貧苦的生活,是得到政治認識和贊許的基礎。現實狀況的改變涉及政治、經濟、文化、生態、社會等各個領域,近年來隨著改革開放的推進,人民生活水平的提升,中國共產黨帶領人民在上述相關的領域里得到了豐富的經驗,為主要的社會意識形態表達主動性的形成打下良好的基礎。意識形態話語權角力的關鍵就是滿足人民的利益,讓人民群眾具有滿足感和獲得感,這就需要將社會主義建設的豐碩成果惠及廣大人民群眾。
(二)理論的真理性
習近平總書記在紀念馬克思誕辰200周年大會上強調,馬克思主義“這一理論就好像早晨噴薄而出的美麗日出,使人類探索歷史規律和尋求自身解放的道路上光明相伴”[2]。馬克思主義作為科學的世界觀,其意識形態論正確反映了人類發展的必然性的真理性理論。主流意識形態話語權在網絡信息化條件下建構面臨多方面的挑戰,主流意識形態話語權的穩定性和長久性受到理論本身科學性的直接影響。
(三)網絡空間的形成發展
1.網絡空間興起的技術基礎。信息通信技術革命開啟了人類的高速化發展,其中信息技術中兩項關鍵技術即數字化技術和芯片光纖技術對網絡空間的發展做出了極大貢獻。在通訊信息技術領域,各種通信技術的開發利用,通信方式的變化發展,通信技術與計算機網絡技術鏈接,這極大地改變了信息資源的利用效率以及硬件資源和軟件資源開發利用,開創了人類信息利用的新時期。信息技術為信息化提供強有力的技術手段和工具,成為當代信息化的巨大推動力量,為網絡社會(網絡空間)奠定了技術基礎。
2.網絡空間興起的社會基礎。信息基礎設施不斷健全,信息技術對于國家發展至關重要,全球各國將信息化和信息經濟的發展提升到重要的戰略位置。網絡空間連接點日益增多,網民人數攀升,社會需求普遍提高,因特網的發展將各個國家連接成一個緊密相連的統一體,即已經且正在把地球變成一個小小的村落。人們利用網絡空間從事以前在物理空間中進行的物質活動和精神文化活動,如貿易、經商、訂貨、購物、交談、娛樂……網絡改變了人們的工作方式、生活方式、教育方式,生活實踐的改變必然帶來生活理論的改變,生活理論變化改變了人們的思維方式,這對意識形態的影響意義深遠。
二、網絡空間主流意識形態話語權的生產要素
話語作為一種交流載體,話語交流就是話語主體和話語客體之間的信息傳遞,話語權的傳遞是一個信息傳遞的過程[3]。拉斯韋爾5W傳播模式:誰→說什么→通過什么渠道→對誰→取得什么效果。本文融合話語要素和線性傳播模型的思維,將話語權生產要素分為以下四個要素:話語主體、話語內容、話語傳播、話語效果。
(一)話語主體
意識形態話語權的主體決定著話語信息的發布,話語群的產生需要考慮話語主體是誰,即“誰在說”和話語客體是誰,即“對誰說”的問題。在網絡空間中,“誰在說”和“對誰說”兩者是辯證統一的,話語主體是用網絡信息媒介發布、轉載、傳播主流意識形態信息的用戶,話語客體是接受信息的用戶,每個網絡參與者既可能是話語主體,也可能是話語客體。在當代中國,意識形態話語主體主要包括中國共產黨、政府部門工作者、專門從事意識形態工作的人、人民群眾[4]。其中,中共黨員在意識形態話語主體這個大家庭中是“班長”,協調、指揮運作著班級各項事務;意識形態工作者是“團支書”,立場鮮明地協助班長運行著班級事務;知識分子在理論與實踐過程中不斷推進和完善意識形態話語權的建設和創新;人民群眾則是網絡空間主流意識形態話語權構建中的基礎力量,起著中流砥柱的作用。意識形態話語客體(對象)是囊括了國家共同體中的廣大人民群眾。“誰在說”中的話語主體和“對誰說”中的話語客體相互交流互動,在建設和維護網絡空間主流意識形態話語權過程中各司其職、各盡其責。
(二)話語內容
意識形態話語內容決定著話語客體對信息接收程度,是話語權產生過程中不可或缺的部分,主要探索“為什么說”和“說什么”的問題。話語內容是話語主體根據信息選擇話語主題所決定的,話語主題與話語主體利益密切相關,話語主體利益與話語內容密切相關,故而說話內容與說話主體利益密切相關。話語主體自身權威決定了對說話對象的接受范圍,話語客體的認同程度決定了話語內容被話語客體的接受程度。當前,中國主流意識形態話語內容包括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重大理論和實踐問題,比如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最新理論成果、政治建設、經濟建設等。具體來說,不僅包括馬克思主義的基本理論、觀點和方法,還反映了人民群眾的真實物質生活,這種語境下的主流意識形態話語內容真實反映了話語客體的利益需求。
網絡空間主流意識形態話語內容指話語主體“說什么”的問題。主流意識形態話語內容因國家而異,不同國家主流意識形態話語內容不盡相同,對于個體來說,每個人擁有自己認同的意識形態,其說出的話語往往反映了他內心的意識形態觀;對于國家來說,每個政黨有自己的意識形態,其發布的見解、措施等往往是其對三觀的反映,即表現了其思想觀念。每個主權性群體都有不同內容的不同主流意識話語權,馬克思主義及其中國化理論是我國的主流意識形態。
(三)話語傳播
意識形態話語載體是話語生成過程中至關重要的環節,話語承受物也就是話語的分享傳遞,主要是關于說話主體“采用哪種形式說”以及說話主體“借助哪種媒介說”的問題。展現的是說話的方式和說話的渠道。說話的方式是意識形態話語主動性內容承載,說話的方式和傳播直接影響話語效果,直接影響了話語客體對于話語的理解和接受認同,即主流意識形態能否在信息傳播快速、范圍廣泛、影響力大的網絡空間中獲得更多公眾的接受和來自權威的巨大挑戰。
話語主體“采用哪種形式說”,不同的人有不同的表達方式,話語客體對話語的接受話語方式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我國主流意識形態話語以怎樣的方式傳遞給廣大話語接受者,提升話語效果,這是一個中國共產黨需要解決的重要問題。話語主體“借助哪種媒介說”,不同的媒介的話語傳播途徑不同,話語的受眾也不同。傳播媒介決定了話語接受者的組成、知識層次、年齡階段等,當前最有影響力的傳播媒介有微博、微信等,這些媒介的共同點是擁有大量的用戶群體,用戶活躍度高,對信息的反饋迅速。主流意識形態話語通過微博、微信等媒介發布,通過其龐大的用戶數影響更多的人,這有利于主流意識形態的傳播和建設。
(四)話語效果
意識形態說話表達方式的效果是指從話語發布開始、話語發布者表達的話語立場、表達的話語觀點、傳播話語的方法,以及話語過程完成之后獲得的民眾反饋和結果稱作為話語效果。話語效果體現在話語發布之后話語是否受到關注,說話載體的反應如何,以及說話承載者的表達、反思和認同,最終得到用戶的贊許,網絡主要的意識形態話語主動性的產生。通過話語反饋,分析測評效果,根據主流意識形態話語權建設過程中設置的預期目標和說話表達方式評價的結果,適當整合說話的內容和話語傳播形式,最終形成說話的內容、表達與觀眾需要相默契的形式。
三、網絡空間主流意識形態話語權的生成
網絡空間主流意識形態話語權的形成主要有三方面的內容:一是話語表達,即議程設置與框架構建;二是接收信息和理性認知;三是獲取認同與實踐行動。
(一)議程設置與框架建構
設置議題是指說話的主體采用一種風格的主要意識形態的過程。主流意識形態源于我們對于理論的踐行,并滲透到生活中的角角落落,在社會實踐過程中的大部分活動都打上了意識形態的烙印。因此,社會中主要的意識形態與政治、經濟、文化、生態建設等主題相關,說話主體進行議程設置,選擇發布方式。當涉及主流意識形態的事件發生之時,話語主體通常會針對該事件來發表話語內容。
確定了主流意識形態話語主題后,話語主體進行議程設置,根據話語主題設置內容,之后,進行框架建構,選擇內容的表達形式與話語客體,進而確定話語的發布渠道。框架建構就是話語主體選擇怎樣表達話語主題、確定話語客體對象、明確話語傳播渠道的形式。設置議程需要話語主體確定擬發布的話語內容。而說話主體根據所采用的風格明確主流意識形態話語的表現形式。話語表現形式在程度上很大影響著說話客體的接受程度,因此,話語表達方式的選擇要注重通俗化、簡單化、生動化。
(二)信息接收與理性認知
話語主體在網絡空間完成議程設置和框架建構之后,也就是主流意識形態話語發布之后,進入網民接收信息階段。網民接收話語是后面能否獲得信息影響和反饋的重要步驟。話語客體如何即時地看到話語主體發布的話語而不至于讓話語信息消失在海量信息中,這就需要考量話語平臺、話語發布時間、話語傳播載體等多種因素。
話語客體的接收話語信息,并獲取話語信息時面臨認同的問題,部分話語客體在接收到信息后認同其傳達的意識形態信息,并形成理性認識。部分話語客體在接收信息后并沒有發展成為理性認識,在這種情況下,主流意識形態話語就難以生成。話語客體對話語的接受程度受自身價值取向和利益需求的影響,以及話語表達方式、傳播方式的影響。
(三)獲取認同與實踐行動
話語客體對主流意識形態話語的看法與感受決定著話語客體在情感上認同或否,這種看法和感受是建立在理性認知基礎上的,對主流意識形態話語的肯定、喜愛、滿意就是一種情感認同。主流意識形態話語如何表達選擇和表達話語客體需要內容,這是獲得話語客體情感認同的重要部分。情感認同是基礎,在這個基礎構建之后,才有了價值認同,價值認同的歸宿是行為認同,并且三者是相互影響,話語客體在滿足前者的時候,會自覺或不自覺地表現出與主流意識形態相一致的意向和行為認同。
行為認同是指話語客體付諸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建設的自覺行動。行為認同是主流意識形態話語權生產的出發點和落腳點,是檢驗情感認同和價值認同的必然途徑。話語客體通過投身于社會實踐活動,進一步增加了對馬克思主義意識形態的認同,在這一認同的促使下投入下一輪的實踐行為,同時話語客體的情感認同需要話語客體實踐活動的加深,從而形成話語客體對于主流意識形態話語的情感認同到行為認同的良性循環。
參考文獻:
[1] ?馬克思恩格斯選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
[2] ?紀念馬克思誕辰200周年大會舉行習近平發表重要講話[EB/OL].新華網,2018-05-04.
[3] ?李馨.現代思想政治教育話語境域審視與發展[J].學理論,2018,(2).
[4] ?葉劍鋒,楊磊.網絡空間主流意識形態話語權的生成邏輯和建構路徑[J].湖北行政學院學報,2018,(11).
收稿日期:2020-05-08
基金項目:江蘇省研究生科研創新計劃“國家治理視域下的網絡空間主流意識形態話語權研究”(SJKY19_0981)(負責人:郭高平)
作者簡介:郭高平(1994-),女,甘肅會寧人,碩士研究生,從事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