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民間游戲是幼兒樂此不疲喜歡玩的游戲,它對于幼兒的個體以及群體發展起著很重要的作用,特別是幼兒社會性的發展,在游戲中幫助幼兒積累生活經驗。民間游戲有重要的生活教育價值,文章將從民間游戲帶給幼兒的獨立性、合作性、教育性、規則性方面舉例說明民間游戲的生活教育價值。
關鍵詞:民間游戲;生活教育;幼兒
一、?什么是民間游戲
什么是民間游戲,大家都能說出一二,知道是從民間流傳下來的游戲,是中國傳統文化的傳承,民間游戲陪伴我們度過了童年。對于民間游戲的確切定義,不同的學者有不同的說法。如烏丙安先生,他認為:“民間游戲是指流傳于廣大人民生活中的嬉戲娛樂活動,俗稱玩耍。游戲是游藝民俗中最常見的、最普遍的、最有趣的娛樂活動?!睆臑醣蚕壬拿枋鲋锌梢钥闯?,民間游戲是流傳于廣大人民群眾之中的,是一種娛樂活動。
我認為民間游戲的主體是兒童,主要是為了滿足孩子的娛樂,它雖然是有地區差異性的,但是民間游戲都是有規則約束的,沒有規則就很難玩起來。除此以外,民間游戲的玩法會隨著人們生活的地方、時間而變化,可以看出民間游戲雖然是中國歷史的傳承,但也是與時俱進的,貼近現代生活的。民間游戲不僅讓幼兒在娛樂中體驗到了滿足,也在潛移默化的教育幼兒如何更好地生活。
二、?民間游戲中的主要生活教育價值
(一)通過自己解決問題,發展幼兒的獨立生活能力——以“捉迷藏”為例
捉迷藏游戲,需要至少2位幼兒合作游戲才能完成。通過協商、抓鬮等形式,一般是一個幼兒負責找,面對墻進行數數,其余的幼兒在數數的時候躲好,數完數后,負責找的幼兒就去找其余幼兒,將其余的幼兒全部找出來就算贏了。在捉迷藏游戲中,個別幼兒會躲得很隱蔽,這對于找的孩子來說是一個挑戰,他要在沒有任何提示的情況下將躲藏者找出來。負責找的幼兒在找的過程中首先需要能接受自己一個人完成任務的挑戰,知道現在要靠自己一個人才能贏,所以,在游戲的時候孩子就學會了嘗試自己獨立的完成任務。經常玩這個游戲,幼兒就會習慣自己一個人而不感到害怕,學會靠自己的智慧獨立地完成任務,將游戲中的能力遷移到生活中。在生活中,當幼兒需要獨立生活時,有了之前游戲的經驗準備,幼兒就不會害怕自己獨立生活,他會在勇敢地解決問題中體驗到獨立生活的樂趣,提高了自己的獨立生活能力。如果在捉迷藏游戲中,負責找的孩子實在找不到躲藏者,幼兒可能會焦慮,但是經過多次經歷之后,他就會慢慢學會保持冷靜,大方地說一句“我找不到了,你出來吧”。這句話的背后反應的是幼兒能夠勇敢地接受挑戰,努力嘗試,但是在失敗之后也能有勇氣接受現實。這不正是我們需要幼兒在生活中明白的道理嗎?
“勇敢接受挑戰,獨立解決問題,努力過后有勇氣接受失敗”這樣的生活道理是成人在孩子遇到困難時反復安慰孩子的話,如果我們讓幼兒多玩玩捉迷藏這樣的游戲,讓幼兒在游戲中積累一些經驗,就能幫助幼兒更好地獨立解決問題,在一個人解決問題的時候不會覺得害怕和畏懼。通過捉迷藏等游戲,幼兒的獨立能力就會慢慢地被培養起來,游戲的時候是比較輕松的,是幼兒比較容易接受的。由此可見,一種民間游戲有多重價值,就像捉迷藏一樣,不但幫助幼兒發展獨立解決問題的能力,還可以讓幼兒有勇氣面對失敗的結果。
(二)通過兼顧自己和大家,發展幼兒的合作能力——以“老鷹捉小雞”為例
老鷹捉小雞的游戲需要幼兒清楚的游戲規則是通過協商或者猜拳的形式決定出一個幼兒當老鷹,一個幼兒當雞媽媽,其余的幼兒當雞寶寶跟在雞媽媽后面躲避老鷹,雞媽媽張開手臂保護小雞?!袄销椬叫‰u是一個合作性非常強的游戲,在此游戲中合作的關鍵點較多,既有老鷹和雞媽媽的合作(對抗),又有雞寶寶之間以及雞媽媽和雞寶寶之間的合作?!痹谶@個游戲中,不管是老鷹還是雞媽媽和雞寶寶都要相互進行合作,否則游戲就玩不起來了。當然,幼兒在游戲的過程中首先要遵守游戲規則,如果沒有遵守規則,就會被淘汰。在這個游戲中,小雞們要贏的關鍵點就在于和雞媽媽以及他們之間的相互合作,幼兒通過觀察游戲中自己處于的格局,靈活地協調自己的身體,不斷地變化自己的位置來保護自己和其他小雞。作為雞媽媽,也需要和老鷹進行合作,在相互合作中才能把游戲玩下去,另一方面要和老鷹對抗,保護自己的孩子,在游戲中體驗到老鷹捉小雞、小雞躲藏及媽媽保護小雞們的快樂。
小班的幼兒對于合作還沒有明顯的意識,在生活中如果成人不提示和示范,幼兒就很難主動與別人合作。要讓幼兒在生活中學會與別人合作,知道合作的重要性,可以多玩玩“老鷹捉小雞”這種需要合作的類型的游戲,幼兒在游戲中逐漸知道只有通過合作才能玩得更好,逐漸積累合作的經驗。在生活中,幼兒就會慢慢產生主動合作的意識,意識到主動合作可以更好地游戲和完成任務,相互合作是有價值性的。當然,有了合作,幼兒還不能解決生活中的問題,這就需要幼兒嘗試更好地合作,就像在這個游戲中,如何才能更好地合作游戲,需要幼兒明確自己的角色和分工,知道自己要做什么事情才能更好地配合別人達到目的。通過游戲中的經驗遷移,幼兒就會在生活中主動與人合作,知道自己的分工和任務,達到預期的合作目標。
民間游戲中的生活經驗不需要成人特地的幫助幼兒遷移,因為游戲是輕松的,具有娛樂性,而民間幼兒游戲就是根據民間的生活創造出來的,貼近生活,幼兒在喜歡玩的游戲中長期積累經驗,他們能夠嫻熟地運用這些經驗,在生活中,自然而然的他們就會運用起游戲中的經驗來。
(三)游戲的內容具有教育性——以“過家家”為例
這里所說的教育性是指民間游戲中的內容帶給幼兒的教育意義,幫助幼兒更好地認識自己的生活角色,獲得更多好的品質。
過家家是典型的幼兒喜歡的角色扮演游戲,幼兒通過自由的選擇角色進行扮演,在行使該角色相應的權利和義務中找到游戲的樂趣?!霸谟螒蛑?,孩子會充分運用自己的想象力和模仿能力,回憶起平時生活中和爸爸媽媽在一起的情景,發揮性地運用到自己的角色中?!边^家家是經典不衰的民間游戲之一,之所以受到幼兒的歡迎是因為幼兒在游戲中可以長大,可以嘗試很多自己平時不可以做的事情。在進行角色扮演的時候,幼兒能夠體驗到自己變成別的家庭成員的快樂?!坝變焊鶕约浩綍r觀察到的家庭生活中的人物角色選擇扮演,并模仿家庭中及周圍現實生活中人物的行為動作和語言,同時在對周圍環境各種角色扮演的過程中,體會各種情感與態度。”在游戲中,幼兒通過和生活相結合,知道每個角色該做什么事情。扮演爸爸媽媽的幼兒在游戲中的任務就是以照顧娃娃的日常生活為主,譬如抱著娃娃、哄娃娃睡覺、喂娃娃、買菜、做飯等,要勝任爸爸媽媽,需要幼兒不僅有照顧娃娃的能力,還要有同情心,例如當娃娃生病時,需要細心照顧娃娃,陪伴在娃娃身邊。有了這樣子的游戲,幼兒在游戲的過程中會慢慢發展,當然,在玩過家家游戲的時候,有時候家庭成員之間也會有矛盾,如何解決矛盾需要幼兒的智慧,教師在指導幼兒解決矛盾的時候可以先觀察幼兒,看看他們自己是如何解決矛盾的,實在不行才需要教師的介入,引導幼兒正確的解決家庭成員之間出現的矛盾。
幼兒經常玩這樣的游戲,一方面他們不斷地將生活中看到的現象遷移到游戲中進行重演,另一方面,在重演生活現象時,幼兒能夠在角色互換中體會到當爸爸媽媽的不容易,知道當爸爸媽媽很辛苦。所以,在熟悉娃娃家后,幼兒積累的經驗不僅能夠幫助幼兒勝任娃娃家中的角色,也能夠引導幼兒知道生活中的爸爸媽媽是很不容易的,需要感謝爸爸媽媽的照顧。對于自己在生活中的角色認識,幼兒也更加清晰,知道有些事情是不適合自己做的。有了這樣的生活經驗,幼兒就能更好地生活,更好地認清自己以及家庭成員之間的關系,更好地解決自己在生活中遇到的問題。
(四)在規則中進行游戲,促進幼兒規則意識的發展——以“丟手帕”為例
丟手帕,也叫丟手絹,它的游戲規則是:一個小朋友在圈外負責丟手絹,其他幾個小朋友圍成一個圈,然后一起唱:“丟,丟,丟手絹,輕輕地放在小朋友的后面,大家不要告訴他,快點快點捉住他,快點快點捉住他……”,拿著手絹在圈外跑的小朋友,要把手絹放在參與者的背后,并且要在一圈內逃脫成功,如果在一圈內被發現捉住的話就要表演一個節目。在丟手帕游戲中,首先,幼兒需要明白的是游戲規則,知道需要遵守什么樣的規則,幼兒在了解游戲規則的基礎上必須遵守游戲規則,在公平的游戲環境中才能讓游戲玩起來;其次,幼兒需要知道自己是游戲中的哪一個角色,有什么任務。當然,在玩游戲的時候有的幼兒可能會不遵守規則,對于不遵守規則的幼兒,別的幼兒可能就不愿意和他一起玩了,或者規則會被再次強調,通過一次次的游戲,幼兒會慢慢學會遵守規則,明白遵守規則的重要性,按照規則進行游戲,感受到在規則下進行游戲的快樂和成就感。
除了丟手絹游戲,其他的民間游戲也有游戲規則,幼兒需要遵守規則才能真正體驗到游戲的樂趣。在游戲中經常遵守游戲規則的幼兒,在生活中也會遵守規則。在這種規則性強的民間游戲中,幼兒在大家的監督下會自覺形成遵守游戲規則的習慣,不違反游戲規則。通過游戲建立起幼兒的規則意識,讓幼兒知道規則在我們生活中的重要性。在游戲中幼兒需要遵守規則,養成遵守規則的習慣,有了這種習慣后,在生活中,幼兒也會自覺地遵守生活中的規則,建立起規則意識,明白遵守規則的重要性,并且通過不斷地提高規則意識,從而更好地融入生活,在長大后能夠更好地融入社會。
三、?結語
民間游戲是幼兒愛玩的游戲,在民間游戲中幼兒積累起的游戲經驗具有重要的生活價值。民間游戲可以提高幼兒的獨立生活能力,同時建立起幼兒的合作意識,知道如何更好地合作,民間游戲還有各種各樣的教育價值,并且讓幼兒在游戲的過程中發展幼兒的規則意識,促進幼兒在生活中遵守社會規則。民間游戲通過和幼兒的生活相融合,讓幼兒在娛樂中學會更好地生活。
參考文獻:
[1]烏丙安.中國民俗學[M].沈陽:遼寧大學出版社,1985:343.
[2]錢志梅,崔利紅.民間體育游戲中幼兒合作行為的養成策略——以民間體育游戲《老鷹捉小雞》為例[J].家教世界,2015(7):21.
[3]王新良,竇志艷.2~3歲寶寶養育天天讀[M].石家莊:河北科學技術出版社,2005:252.
[4]江鳳珠.“娃娃家”游戲中幼兒的行為研究[J].幼兒教育研究,2017(3):33.
作者簡介:
吳麗紅,江蘇省昆山市,昆山市巴城鎮鳳棲園幼兒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