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少年兒童是整個社會成員的重要組成部分,他們的知識水平狀況,是整個社會知識水平的重要標志。而教育又是提高少年兒童知識水平的關鍵所在,因此,我在承擔幫扶干部期間特第進行了一次面向貧困地區少年兒童教育方面的社會調查。通過實地調查,發現了少年兒童教育還存在著不少的問題,并根據實際,初步探討解決方案,以便促進我國教育事業的發展,提高貧困地區少年兒童的素質能力。
關鍵詞:少年兒童;教育;問題與措施
一、?問卷調查
(一)問卷的設置及意圖
本問卷共設計關于城鄉少年兒童的升學狀況、城鄉學校教育概況、城鄉家庭教育概況三個方面的問題,共20道。旨在深入城鄉少年兒童中,真實地、客觀地了解城鄉少年兒童的教育動態及問題,并提出解決策略,促進教育事業的發展以及提高少年兒童的素質能力。
(二)調查的過程與方法
共設問卷370份,調查對象是隴西文峰貧困地區的少年兒童。調查方式是抽樣調查,其中城市學生調查問卷占了170份,農村學生調查問卷占了200份。具體調查對象是小學一年級至高三年級的學生。
二、?調查結果及現狀分析
(一)數據的匯總
發放問卷370份,答案回收并有效問卷370份。
(二)現狀分析
1.?學生對一道綜合問題“你覺得自己將來離開學校,停止升學,步入社會的主要原因可能是什么?”的回答情況:
A.?學費高,家庭負擔較重B.?學校學習太累并很枯燥無味C.?成績較差升學沒希望D.?其他
從這個統計表中可以看出,昂貴的學費是少年兒童升學的一道較高的門檻,尤其是對于農村的孩子。學校單一的教學模式是造成少年兒童厭學、輟學的普遍原因。
2.?學生對另一道問題“在家里,爸媽一般采取什么樣的方式來表達他們對你的愛?”的回答情況:
A.?在平時多抽點時間陪我或者談心B.?給我買許多我想要的東西C.?偶爾給我打電話D.?都包括
從這個表格中可以看出大多數家長們平時都忙于工作或其他方面的事情,極少真正閑下來跟孩子進行思想上的交流。他們一般用物質方面的東西來彌補對孩子們的關愛,希望通過物質和電話來跟孩子進行感情溝通,忽視了孩子成長中的心理路程。
三、?目前貧困地區少年兒童教育所存在的問題,及原因淺析
(一)貧困地區城鄉少年兒童教育水平差距懸殊
通過對調查問卷的分析與總結,以及對一些專家們學術研究成果的參考,我們得出了城鄉少年兒童的升學率情況:
在這個表格中,我們可以看出,從少年兒童接受教育的人數上來說,城鄉的差距還是蠻明顯的。雖然2008年國家九年義務制教育免學雜費政策出臺之后,城鄉少年兒童升學率有大幅度地提高,但是城鄉差距還依然存在。
(二)學校教育過于模式化,形式單一,缺乏創新
由于沿襲了我國古代的科舉制度的某些特征,我國的教育非常重視學生的考試成績。考試成績不僅被視為考生平時學習是否努力的標尺,而且也被視為考生能力和前途大小的標尺。這無疑就給教師、家長和孩子帶來很大的壓力。為了適應我國當前這種應試教育制度,學校除了給少年兒童們傳授書本上的知識和做題技巧外,極少注意同時培養孩子們其他方面的綜合能力,孩子們大部分的自由時間都被用在了學習上,甚至是體育課,在某些時候也被學校取消了。就連暑寒假期間,家長將孩子送到了補習班,并且這種培訓得一直進行到新一學期的開始才能結束。有的孩子除了在培訓中心接受培訓外,還得完成父母給他們額外安排的其他培訓。學生們像是成了應付考試的機器,害怕去創新,去嘗試與提高成績無關的事。
(三)家庭教育方式缺乏科學
自我國全面實行計劃生育政策以來,孩子在家長的眼里顯得越來越珍惜,尤其是08后的少年兒童。父母對孩子們的溺愛似乎更嚴重,大部分家長都會盡量去滿足孩子所提出的一切需求。這嚴重刺激了少年兒童的物欲,促使他們形成了一種畸形的人生價值觀和不良的生活習慣,目無尊長,持一種“唯吾獨尊”的人生態度。再加上許多父母常年在外工作,很少有時間陪孩子,為了彌補他們心里對孩子的內疚,他們往往是以金錢的方式來表示對孩子的關愛,使孩子得不到心里真正想要得到的關愛。久而久之,少年兒童就變得越來越冷漠,對一些道德禮儀嗤之以鼻。這也就成了我國目前青少年犯罪數量激增的原因之一。統計資料表明,整個80年代的青少年犯罪在全部刑事案件中的比例基本呈增加趨勢:1980年至1989年青少年犯罪占比分別為61.2%,64%,65.9%,67%,63.3%,71.3%,72.5%,74.4%,75.7%,74.1%。進入90年代以來,隨著國家社會治安綜合治理政策的生效,青少年犯罪在全部刑事案件中所占的比例雖有下降之勢,但仍然十分嚴重:1990至1998年青少年犯罪占比分別為57.31%,52.88%,50.78%,50.74%,49.12%,1995年為45.54%,40.53%,37.85%,39.39%。青少年犯罪率的居高,已經成為影響我國社會治安的最嚴重的社會問題之一。
四、?貧困地區少年兒童教育問題的相關解決方案
(一)首先國家政府應該進一步加大對教育的投資,特別是要加大對貧困地區農村教育的支持力度。
從眼前來看,貧困地區城鄉教育水平差距如果太大,并任其朝這個方向發展下去,對那些本身處于貧寒家庭的少年兒童而言有失公平,不利于他們接受教育,自身能力的提高;從長遠來看,改善農村少年兒童的受教育條件,提高農民自身素質,是落實我國鄉村振興政策不可缺少的步驟之一。我國是農業大國,只有提高了廣大農民的科學知識水平,全面小康社會才能得以早日順利地實現,從而社會和平穩定才能得以更好地維護。其次是城鄉少年兒童,及其他們的家長自身要對教育有個科學的認識,重視科學知識的力量,珍惜每一個接受教育的機會。
(二)國家要進行適當的教育政策改革,全面推行素質教育
進入二十一世紀以來,素質教育顯得越來越重要,培養復合型人才早已成為當今社會的急切呼喚。教育工作者應該把培養復合型人才作為最終目標,使廣大城鄉少年兒童能夠根據自己的需要,選擇和參加個人所喜愛的教育和學習活動,促進身心健康的發展。廣大人民都需要更新落后的教育觀念,建立現代的教育新模式,探索新的教育管理體制和運行方式,建構促進少年兒童身心健康發展的評價系統,努力設立一個能倡導少年兒童自我教育,自己學習,個性能夠得到自由主動地發展,綜合素質能夠得到全面提高的教育環境,盡量避免孩子們出現“高分低能”的現象。
(三)要努力改變家長的外出務工方式和教育溝通方式
本次我一共設有370份調查問卷,在統計我所調查的地區的孩子們對“你們平時在讀書期間是由誰看管的?”這個問題的答案時,我得知其中只有40份答案是自己的父母,有201份的答案是奶奶或者是爺爺,有30份的答案是寄宿在其他親戚家,有99份的有答案是寄宿在學校。從這可以看出,大多數少年兒童出現那些學習較差、性格缺陷、心理障礙、價值扭曲、行為偏差等問題與他們處于的家庭教育缺失有關。此外,從專家對以往年少年犯罪問題的調查與分析的結果中也表明,因父母雙雙外出,被留在家中或寄宿在其他地方的子女犯罪概率比由父母親自看管的子女要大。因此,父母外出務工時,如果沒有可靠監護人,最好留一個在家,保持家庭教育的存在,甚至完整。如果父母都外出,則要改變親子之間的溝通與交流方式,要注意時間上不能相隔太久,原則上最好做到每個星期交流一次。在溝通內容上,不能只談生活,應該全面了解其心理、身體、學習等方面的綜合情況,讓孩子感受到父母的關愛。在溝通方式上,除了電話聯系外,還可以用書信的方式,這對于孩子的情感發展非常有幫助。我們在調查中就發現,許多學生習慣通過書信、日記來抒發和宣泄內心感受。另外還要與孩子的班主任、監護人保持經常性的聯系,共同商討教育的策略與辦法,做到掙錢與教育子女兩不誤。還有重要的一點就是,要采用正確的方式來表達對子女們愛,不要走進溺愛的誤區。
參考文獻:
[1]班主任兵法3——震撼教育36計.教育科學出版社.
[2]教苑漫筆.甘肅教育出版社.
作者簡介:
趙廷瑞,甘肅省定西市,隴西縣文峰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