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之怡
摘 要:中國水墨藝術是中華民族的珍寶,對中國傳統文化有著不可小覷的影響力。作為中華民族藝術的重要組成部分,中國水墨畫也在現代視覺傳達設計中發揮著光芒。在全球文化多元發展的今天,水墨元素越來越受到設計師的重視,將水墨元素恰當地運用在視覺傳達設計中成為人們思考的方向。本文從中國水墨元素的特點出發,以中國水墨畫的發展歷程為背景,討論了中國水墨元素在視覺傳達設計中的應用。
關鍵詞:水墨元素;視覺傳達設計;藝術
一、中國水墨元素的特點
構成中國傳統文化中中國畫體系重要部分的水墨畫是中國繪畫史上不可或缺的產物,同時它在中國藝術史上也有著與眾不同的特殊地位。隨著全球文化多元化的發展以及水墨元素的物質載體、創作手法的豐富,水墨元素也在不斷發展,我們根據創作出水墨畫的時期和多樣的表現技法將其具體分為前水墨畫、水墨畫和后水墨畫。
中國的水墨畫以其本身光鮮的特點區別于其他畫種。水墨畫的筆法多變,但都講求行筆,行筆囊括起筆、運筆、收筆,有“墨分五彩”之說,根據墨原料中水的不同含量,可以分為濃墨、淡墨、干墨、濕墨、焦墨大致5類。
中國水墨畫不只是追求“形似”,“神似”更加重要,追求創造一種形神交融、天我合一的意境,就是這種似或不似的、恰到好處的微妙氣韻,讓看者從山水花鳥人物的形象中體會作者的情義、心懷。
二、中國水墨畫的歷史發展進程
(一)開源——唐代
近現代以來,專家學者對中國水墨畫的研究難以率而明言其宗,即使在唐宋水墨大興的時代也并沒有真切的記載。有跡可循的是盛唐時期著名詩人、畫家王維提出了“水墨為上”,這使得后人以王維為宗,也側證了中國畫在唐朝獲得了較大的發展。文化是經濟和政治的反映,唐代時期,繁榮的社會經濟、強大的國家實力、包容的社會環境、國內外經濟文化的頻繁交流造就了唐代名家輩出,畫作色彩紛呈,此時便是水墨畫發展的一個可圈可點的時期。
(二)鼎盛——宋代
至宋朝,傳統水墨畫進入到了一個鼎盛的時期。我國水墨畫藝術獲得空前發展的時期是在宋代。北宋畫壇上,水墨山水畫技法日趨完備,它完全擺脫了隋唐以來先空勾后填色的簡單作畫方法,出現了講究韻味的擦、點、染等技法,畫史上所謂的“宋人格法”便是指這一時期的山水畫創作,它標志著中國水墨山水畫的高度成熟[1]。宋代繪畫手藝逐步完美,門類也加倍詳實、細致。宋徽宗將水墨畫分為佛道、人物、山水、鳥獸、花竹、屋木六門,而相傳由蔡京、米芾所編的宣和畫譜更是有多達十科不同的分類。繪畫的范圍增添,繪畫主題擴展,繪畫技法也更趨完全,既有畫工華麗精美,也有淡彩筆墨;既有寫盡人世的真實,也有直抒胸意。
山水畫由于受到了當朝的重視,在水墨畫中占據了主要地位。南宋的士大夫更加追求美的意境,將宋代概以全貌的山水畫轉換為簡括、以局部見整體的獨特繪畫方式,使得山水畫的意境中添得幾分趣味,這是南宋畫家的卓越創造。這些山水景物呈現的不僅是前朝的貴族游玩、士人隱居,更有了民間捕魚、酒肆等生活場景,極有煙火氣息。
(三)成熟——元代
“元四家”是元代繪畫的主要人物,在水墨畫方面有很深的造詣。以“元四家”為主導的元代畫家,他們強調文學對畫作的啟發,將詩書融入繪畫之中,并為山水畫在審美范疇內增添了“逸”的概念,即將形似置于主觀意愿之后,以人的感受作為繪畫的前提。這在山水畫意境的領域內創造了一個新的標準,雖然元代并不是一個壽命長久的朝代,但水墨畫的快速發展,使得后世將“逸”的概念作為山水畫的最高準則,并影響無數后輩。
(四)衰落——明清
明清兩代,即使有眾多的流派,但人們對于山水畫的意境已難及前朝,只能仰望前朝的高度,并進入了高度圖示化的時期,甚至有董其昌舉起了“復古”的旗幟。清中期以后,花鳥畫慢慢變作文人畫的主流,而“揚州八怪”以抽象的寫意花鳥畫風聞名于世,此時花鳥水墨畫成為了清朝的繪畫主流[2],甚至出現了與宋代精致的寫實花鳥大相徑庭的抽象化花鳥。
(五)再興——近現代
新中國成立以后,水墨畫面臨新的時代,經受了生存的考驗。一邊是風格迥異的西方作品涌入,一邊是新時期新的表現手法——“新山水畫”,傅抱石繼石濤的“筆墨當隨時代”之后提出了“時代變了,筆墨就不能不變”,再次提出了筆法、墨法與新時期的干系。水墨畫此時進入了中西結合的時代,打破了傳統的桎梏。畫家徐悲鴻將西方繪畫中素描的理念融入到中國水墨畫中,創造出了獨有的風格。即使是在現代,水墨畫仍為世界所接受,畫家乃至其他藝術工作者都將水墨元素融入創作之中,這無疑是對水墨元素的肯定和繼承,水墨畫這一古老的畫種在新時代依然極富生命力。
三、水墨元素與視覺傳達設計之間的聯系
(一)水墨畫與現代視覺傳達設計的共性
首先,水墨畫與視覺傳達設計同樣注重構圖,且都重視整體構圖,重視主次有別。著名的水墨畫畫家陸儼少說過:“一相間、二相讓、三相犯、四相疊,千變萬化,不外乎此。”水墨畫取景時總會有一些不盡人意的部分,需要創作人通過自己的主觀意識重新組織畫面,達到主體物鮮明突出、賓主相依,有時會通過打亂取景重新排序的方法,這樣就會讓畫面更加具有完整性,也更加協調。而現代視覺傳達設計也有此特點,許多平面設計也是通過拼接組合的方式來完成作品的,且都忌“滿”,即畫面不能過滿,沒有主次之分,從而缺少視覺沖擊力。畫面中圖形與文字都要恰當地結合起來,這也是可以從水墨畫中學習到的。水墨畫追求的疏密有序可以使視覺傳達實際更加豐富,更有感情。
其次,水墨畫與視覺傳達設計都是在二維平面中創作的。水墨畫畫家通過不同顏色、用筆技法來表現物體,不同的筆法、墨法會使作品產生不同的觀感。視覺傳達設計師也通過不同的色彩、多變的圖案和字形來創作作品。
最后,水墨畫與視覺傳達設計一樣重視歸納綜合、總結。中國水墨畫中的許多形象都注意“傳神”“神似”,作品通過用不同的墨來概括不同的形象,墨的原料加上不同量的清水使得墨色有豐富多層次的變化。而現代視覺傳達作品需要在有限的畫面中,向觀者傳達一定量的信息,此時學會巧妙概括地表達是設計師的必修課。可以通過借鑒水墨畫中墨色的深淺來表現創作,以達到作品錯落有序、主題明確的目的。
(二)水墨元素對視覺傳達設計的作用
水墨畫在中國設計界越來越受到歡迎,如今社會的審美取向越來越偏近水墨畫。中國水墨畫給國內外越來越多的設計師帶來了設計靈感并豐富了他們的設計理念,我們可以看到,水墨元素在視覺傳達設計中融入已經變成一種設計潮流。
1.水墨元素可以表現出中華傳統文化精神
水墨畫是一種具備深摯的中華文化根底的繪畫藝術形式。中國設計師在水墨元素的運用上擁有得天獨厚的優勢。水墨畫作為中華民族的優秀文化,早就無聲無息地潛入了每一個中國人的腦海里,是中國人共同的審美認知。設計師創造出帶有水墨元素的作品,觀者自然可以聯想到中國幾千年來沉淀的文化底蘊,這使作品在無聲之中獲得了中華文化特色。既然設計作品蘊含的文化內核都是通過作品中具有文化特色的符號、元素體現的,那么中國現代的視覺傳達設計更應運用這一特性來傳達中國的民族特色文化,水墨元素便是極好的載體,既豐富了作品的文化內涵、創作形式,更展示了我國的民族精神。此類水墨元素與當代視覺傳達設計的融匯,是將水墨元素置于視覺傳達設計中思索的表現。
2.水墨元素可以突出視覺傳達設計的主題
我們知道,水墨畫注重主題的表達,通過各種表現手法傳達出水墨畫特有的唯美氣韻以及虛實相生的層次美。平面設計中的筆墨形式則有著更深一層的意義所在,其注重對物質本身具體形象的表達,并且要求“以形寫神”“形神兼備”“氣韻生動”。水墨畫追求的“神似”時常用大量留白和洋洋灑灑的筆墨來體現,這樣對于主題的突出是非常極致的,留白的空間不會喧賓奪主,且會留給人們無限的想象。此類突出主題的效果可以在視覺傳達設計上運用。
四、水墨元素在現代視覺傳達設計中的運用
從靳埭強創作的設計作品中,大家能感受到大師善于運用中國傳統水墨元素,在他的很多作品中都有水墨元素的存在,田中一光是這樣評價靳大師的作品的:“筆和墨描畫出來的不是繪畫,也不一定是字,只是飽蘸墨液的毛筆在行筆時表現出優美的軌跡來,那些由黑到灰色中,呈現各種奇妙的濃淡度,那是攝人心魄的東方韻律,靳埭強那簡潔的畫幅,以蜿蜒游動的造型設計成的招貼,雖并不奇拔,卻有一種魂縈夢繞、需要發倍投問的依依之感。”他也在招貼作品中大量運用水墨畫中的“留白”手法,如此可以突出主題,使觀者可以沉浸在似有似無的空靈美感之中,也能讓作品充滿和諧又對立的“矛盾美”。所以,毋庸置疑的一點,水墨元素是靳埭強許多作品創作的文化內核。
中國水墨畫的筆法、技法也可在視覺傳達設計中表現出力量的美感。氣力感可以讓作品吸引別人的目光、造成不小的視覺沖擊效果。若無氣力感,畫面就會沒有活氣,給人松散的感受,缺乏形式上的美感。所以,在視覺傳達設計中如果想具備水墨畫的“靈魂”,就要在筆法、墨法上做研究來表達這種氣力感。
參考文獻:
[1]李浩.兩宋山水畫審美特征[D].西安:西安美術學院,2010.
[2]李婉榮.中國傳統水墨元素在現代平面設計中的探索[D].長春:東北師范大學,2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