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麗妮
我從小生活在農村,在鄉村小學讀書,曾經的我面對寫作時,也一度感到無從下手。感謝當時教我六年級語文的劉老師,是他告訴我:“寫作就是寫出你的所見、所聞、所想;寫出你自己想要表達的意思;寫出你自己最真實的想法……”如今,我也成為了一名小學教師,駐扎在鄉鎮小學二十年了。這么多年的小學語文教學,總覺得不少學生的習作缺乏真情實感,他們愛模仿、愛抄襲、愛胡編亂造、愛憑空想象。是什么原因造成這種現象呢?本人根據這些年的教學經驗,總結出以下幾點原因:
1 啟蒙老師的模仿式教學
小學生剛學習寫作,會感到不知從何寫起。為了讓學生快速掌握寫作方法,啟蒙老師通常會采用范文,加以引導,或讓他們對范文進行模仿。如果老師不嚴格要求,大部分同學都會進行模仿式寫作,這樣他們就不用花費太多時間和精力進行創作。雖說模仿,其實就是對范文進行適當的修改,有些同學只是換了個別字眼,便把他人的文章變成自己的。甚至還有一些同學連修改都懶得改,直接從作文選上或其它教輔資料上抄襲文章。只要學生能完成作業,有些老師會對這種情況持放任或默許的態度。這樣學生更加有恃無恐,不好好用心寫作,把寫作當成一項應付式作業,學生又怎能寫出有感情、有思想、有內含的文章呢?
還有的老師為了所教班級的期末成績能夠達標,會把每單元的習作范文粘貼出來,要求學生或抄或背。期末考試,他們班學生的作文幾乎千篇一律:一樣的開頭,一樣的結尾,一樣的故事,一樣的情節。因寫得“太生動”、“太精彩”,評卷老師還不敢給低分。于是,他們班的語文成績達標了,甚至超標了,你還不得不佩服他的手段高明。可這種應付考試的教學方法,只滿足了個別老師的私欲和虛榮,卻綁架了學生的思維,摧毀了學生的想象力,扼殺了學生的創造力,是一種毀滅性的教學,值得我們教書育人者深思!
2 農村孩子的視野不夠開闊
農村人有養兒防老的傳統思想,還認為多子多福。因此農村的孩子,兄弟姐妹相對比較多。孩子越多,負擔越重,忙于生計的父母時常沒有時間陪伴孩子,更沒有時間、沒有精力、沒有經濟能力帶孩子外出游玩。孩子較少有機會走出自己生活的地方,他們更多地只是通過電視了解外面的世界,從書本上的描寫來認識事物,這終究是不夠的。南宋愛國詩人陸游在《冬夜讀書示子聿》中寫道:“紙上得來終覺淺,絕知此事要躬行。”這句詩告訴我們,從書本得到的知識畢竟比較淺薄,唯有身行足踐,見多識廣,我們的視野才能變得開闊,思維才能變得敏捷,才能真正揭示事物的本質,寫出自己的真情實感。記得我曾引導四年級的學生寫一篇游記,習作要求學生敘述自己游玩一處地方的經過。提到游記,許多學生面面相覷,表示不曾外出游玩,因而不知如何下筆。此時班上有位叫呂如意的女同學,把游桂林陽朔的見聞、感想寫得讓人讀來有身臨其境的感覺。我起初以為她參照了作文選,后來通過詢問得知,是她父母利用暑假時間帶她和妹妹去了桂林旅游,才使她通過見聞和所感 ,寫出如此真實優美的文章。
3 農村孩子的課外閱讀量太少
唐朝大詩人杜甫說過:“讀書破萬卷,下筆如有神。”孩子們要從小培養閱讀興趣,養成良好的閱讀習慣,多讀書,讀好書。只有長年累月,寫起文章才能得心應手,有如神助。可據了解,農村孩子的閱讀量太少,課外閱讀開展得并不理想。沒有豐富的語言積累,縱然有千般感受,也難以用文字真實地表達出來。那為什么農村孩子的閱讀量會偏少呢?
3.1 無書可讀
有些孩子愛讀書,可因為家庭比較困難,父母沒有多余的錢給孩子購買課外書。有些父母目光短淺,不重視孩子的課外閱讀,認為孩子只要能掌握要學習的書本知識就夠了,不愿花錢給孩子買書。鄉鎮沒有大型的購書中心,家長和學生沒有購買書籍閱讀的意識和欲望。雖然現在學校建立了圖書館,開通了閱覽室,可因為學校教職工的緊缺,大部分鄉村、鄉鎮小學沒有專門的圖書管理人員,對學生借閱書籍造成影響。以上多種原因,造成有些孩子無書可讀。
3.2 有書不讓讀
無書可讀是可憐的,有書不讓讀更是可悲。每個父母都有自己的教子之道,他們也望子成龍,望女成鳳,可他們擔心孩子過于沉迷課外書籍,影響正常的學習,擔心導致考試成績下降,于是不讓孩子讀課外書。我弟就是這樣一位特別的父親,他的女兒特別愛看課外書,有這么一個愛看書的孩子,別人家的父母都羨慕不來,可他偏偏不讓她讀。我插手介入,問其原因,他氣憤地說她女兒只沉迷看課外書,那些需要學習的書本沒見多讀,于是粗暴地阻止孩子看課外書。
3.3 有書不肯讀
有些父母希望孩子多讀書,給孩子買了不少課外書籍,可偏偏自家的孩子不愛閱讀。這類父母看似很重視孩子的閱讀,可孩子還不領情,這又是為什么呢?想必父母從小沒有培養孩子的閱讀興趣,培養孩子良好的閱讀習慣,等到孩子到了學習寫作的年齡,才來逼迫孩子看課外書,這時孩子沒有閱讀的興趣。有些父母的口袋里有幾分錢,以前自己也沒好好讀書,如今照樣能掙到錢,于是向孩子標榜讀書無用論,孩子也不愿讀書了。還有些父母只管生,不管教養,把孩子從小丟給爺爺奶奶,這些缺乏關愛的孩子一般也不愛閱讀。
教育應以人為本,了解到農村小學生習作失真形成的原因,我們急需找出相應的對策,尋求解決的辦法,幫助學生學會“以我手寫我心”,寫出激情,寫出感慨,寫出情愫,寫出想象,寫出能引起共鳴的好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