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煥

摘要:風險決策作為管理學與心理學領域研究的重點。伴隨著風險決策研究的不斷深入,大學生人格特質對風險決策的影響逐漸得到了人們的高度重視。因此,本文也將針對該內容采用MBTI量表與問卷的方式,對正面框架組與負面框架組進行檢驗。實踐證明:不管是在正面框架組中,還是在負面框架組中,大學生都傾向于冒險方案。正面框架下,保守方案選擇人數的比例為31%,冒險方案選擇的人數比例為69%。負面框架下,保守方案的人數選擇比例僅有26%,這無疑表明不同框架不能預測性的對決策偏好進行確定。
關鍵詞:框架效應;人格特質;風險決策;影響
在日常生活中,我們隨時都面臨著需要自己選擇的場景。從某種意義上講,決策是我們日常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但事情并非可以一直順心如意,實際生活中同樣存在有很多無法確定的因素影響著我們的選擇,此時在作出決定往往會增加些許風險。而這與我們接下來需要討論的風險決策問題有著一定關聯。國外研究學者在風險決策研究中曾通過亞洲疾病問題了解到人們在風險決策中獲取到利益時偏好保守行為,而受到損失時則偏好冒險行為,基于此,框架效應這一理念更是隨之應運而生。
1.實驗設計
對于風險決策而言,其不僅是心理學與管理學兩大領域中的研究重點,更是人們日常生活中不可忽視的重要組成部分。風險決策行為好壞對我們至關重要。與此同時,大學作為學生成長與發展的關鍵時期,在該階段大學生難免會遇到些許問題。這些問題對其一生更是有著直接影響。因此,本研究將以大學生為被試群,期望通過研究結果為大學生面臨風險決策時提供可參考的建議,幫助大學生在今后的發展中意識到自己的人格特征對自身決策行為的影響,提高大學生風險決策的有效性。當前,本實驗設計主要包含實現對象、實驗材料以及實驗程勛。(1)實驗對象。在此次實驗中,實驗對象主要為六十三名在校大學生,其中,男生數量為三十六,女生數量為二十七,年齡大致在十八到二十二歲之間。(2)實驗材料。該實驗材料主要包含兩個方面。一方面,決策任務。假設現階段我國正在應對禽流感,預計該病毒的發展將導致六百人死亡。現在有兩種方案能解決疾病。在正面框架下,方案1能讓一千兩百人生還;方案2有三分之一的機會生還六百人,三分之二的機會無人生還。如果你是方案決策人員,請問你更傾向于那種方案。在負面框架下,方案1有四百人將面臨死亡;方案2有三分之一的機會無人死去,有三分之二的機會死去六百人。如果你是方案決策人員,請問你更傾向于那種方案[1]。另一方面,人格類型量表。MBTI人格測試主要是根據榮格心理理論編制而成的,是迄今為止最具權威性的性格測試量表之一。該量表可應用于描述人們在獲取信息以及做出決策等各種時候的性格類型傾向。對此,可將人格劃分為四個維度。其分別是:內傾I外傾E、直覺N感覺S、情感F思考T、知覺P判斷J。(3)實驗程序。隨機將被試分成正面框架組和負面框架組。先讓大學生進入MBTI測試系統中進行人格測評,然后分別向正面框架組與負面框架組呈現決策問卷[2]。在通過一般性統計描述與x2檢驗的方法進行統計分析。以P小于0.05也就是x2大于3.84為差異顯著。
2.實驗結果
作為我們日常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在風險決策上,本文主要基于框架效應下的大學生人格特征影響進行了分析。通過上述實驗分析我們可得出以下兩個結論:(1)通過正面框架組與負面框架組下的被試決策任務結果對比,把正面框架組與負面框架組當中的個體選擇保守與冒險方案人數比例進行x2檢驗,可得出結果:兩種方案下個均傾向于選擇冒險方案,差異沒有任何統計學意義。具體可見表1[3]。
通過表1可知,不管是在正面框架下,還是在負面框架下,大學生都傾向于冒險。即便是語義有所不同,也不能讓被試產生截然不同的決策結果。除此之外,不同框架無法預測性的決定不同決策偏好。(2)正面框架與負面框架下人格特質與決策任務結果的對比。正面框架下,把個體選擇保守方案與冒險方案上的每個人格維度人數比例進行x2檢驗。結果表明:獲得信息方式的N/S人格維度與決策結果有著明顯的關系。而其他維度與決策結果的關系并不明顯。負面框架下,把個體選擇保守方案與冒險方案上的每個人格維度人數比例進行x2檢驗。結果表面,無論是哪種人格維度都與最終結果沒有明顯的關系[4]。以上就是框架效應下,大學生人格特征對風險決策產生的影響結果。有關人員需要對其加以重視,進而讓大學生對自身人格特征有所了解。
3.影響分析
國外研究學者Tveyrsky等人在亞洲疾病問題的研究中指出,正面框架下,一半以上的大學生都將選擇保守方案,而負面框架下一半以上的大學生選擇冒險方案。而本文研究的結果與這有著很大的差距,兩種框架下部分人會選擇冒險方案,選擇人數比例為69%與74%,而這種在統計學上并沒有太大的意義。除此之外,該研究結果在一定程度上給國內研究學者李紓的研究奠定了良好基礎,并給予大力支持[5]。也就是不同框架并不能預測性的決定不同決策偏好。當然,對于該結果可能還存在有其他的解釋。例如:當代大學生用應具備冒險精神,崇尚公平公正的理念,在最大限度上挽救全部的生命。另外,在框架效應下,大學生人格特征帶給決策風險的影響主要可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1.大學生人格特征對風險決策的影響。根據實驗最終得出的結果可知,大學生人格特征對風險決策的影響較為顯著。2.框架效應對風險決策的影響。根據最終得出的實驗結果可知,任務框架效應同樣對風險決策有著顯著的差異影響,主要可表現在:負面框架下,決策人員更傾向于冒險;正面框架下,決策人員更傾向于保守。也就是說實驗分析結果支持傳統意義上的框架效應[6]。針對此次研究結果我們可參照上述理論進行解釋,個體對決策問題的參照點的感知因相同決策問題的不同表示框架而發生改變,對參照點的感知的變化進而影響了個體的風險決策傾向性,但由于獲益區的價值函數曲線與損失區的值函數曲線有所不同,所以,在正面框架下,人們風險決策行為傾向于保守,負面框架下,人們風險決策行為傾向于冒險。
結束語
總而言之,在框架效應下通過對大學生人格特質對風險決策的影響可知,正面框架下,個體獲取信息的方式是感覺性顯著影響決策的結果。負面框架下,所有人格維度都與決策傾向沒有太大的關系。可將這一結果理解為感覺型的個體關注有感覺器官獲取具體信息,對細節關注更仔細。所以,在正面框架下,更傾向于保守選擇。
參考文獻:
[1]李敏.大學體育個性化改革背景下不同人格特質學生提升體育課滿意度的機制研究[D].上海師范大學,2020.
[2]張冉冉,黃列玉,陳永,張宛筑.大學生人格特質與性別因素和風險決策行為的關系[J].中國心理衛生雜志,2020,34(01):56-60.
[3]熱比古麗·白克力.大學生人格影響幸福感的機制核心自我評價與社會支持的作用[J].校園心理,2019,17(06):430-434.
[4]吳先超,陳修平.人格特質在網絡政治參與中的作用研究——基于武漢市大學生的問卷調查分析[J].華中科技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9,33(05):133-140.
[5]王潤偉,吳海燕,項勛,汪星星,羅偉.大學生人格特質與宿舍沖突處理方式研究[J].云南農業大學學報(社會科學),2019,13(04):134-141.
[6]丁瑾靚.少數民族大學生主觀幸福感、人格特質與心理健康關系研究[J].牡丹江師范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19(03):114-119.
課題項目:
本文系河南省教育廳人文社會科學研究一般項目,項目名稱《框架效應對高校學生學習決策的實證研究》(項目編號:2018-ZZJH-5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