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楊
摘要:隨著時代的發展和需求,高職院校在開設表演藝術教學公共選修課時,其目的是為了培養更多熱愛表演藝術學生的專業性、創新能力的綜合型人才。目前我國為了更好的普及職業教育,并在2019年提出并實施全國高職高專擴招100萬。如何在擴招的基礎之上確保教學質量,并讓學生學習該課程之后提高自己的創新能力以及創造能力,這就成為了當前高職高專院校所要解決的問題。
關鍵詞:表演藝術教學;學生;創新能力
隨著高職高專的擴招,對學生的創新能力要求也在逐漸增高,而表演藝術公選課的開設有助于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以及創造能力。由于教育模式的多元化,也讓許多的高職高專院校在實際開設中尋找新的方向,既能與時俱進,又能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滿足社會對人才的需求。通過多種方式提高學生的創新能力也成為了許多高職院校發展的重要策略之一。所以在原有的表演藝術課堂中可以增添一些時代性的元素,比如:可以把抗疫感人事跡加入到表演藝術課堂教學中,結合實際創作傳播正能量的中國精神作品,提升教學質量,為學生的創新能力營造良好的學習氛圍,也能夠培養出許多適應社會發展的綜合型人才。
一、調動學生的創新性
高職院校在開展表演藝術公共選修課教學時,想要更好的提升學生的創新能力,首先要調動學生在課堂上的創新性。調動學生的教學創新性是表演藝術課程在開展教學時不可或缺的環節之一。任何表演無論是影視、小品還是話劇等都需要劇本,劇本是需要學生自己活著團隊進行創作的,在表演前參與人員要認真研讀劇本,揣摩劇本中人物的心理、情緒以及肢體動作,并要了解不同角色之間的關系,從而學生提煉出符合劇本情感人物設計及故事情節的演出風格和自身的出演特點,從而提升學生對表演的創新以及創作能力。
綜合上述分析可看出,如果真的想要學生在公共選修課的學習過程中提升自己以及團隊人員的創新能力以及創作能力,就需要幫助學生養成創新性,不斷地結合實際感人事跡去創作,為教學工作之后的開展打下良好的基礎。在實際課堂授課中,教師也應該多關注時事,在不改變表達主題的情況下進行創編,可結合網上授課方式,充分利用網絡資源,給學生一個主題,讓學生主動去尋找素材,從而有效的提升學生的創新能力。
二、完善教學方式
表演藝術的創作也是一項不斷完善的過程,需要較強的綜合素質。在表演藝術公共選修課教學設計環節應該加時代元素,從而提升學生的愛國情懷,將傳統的教學方式與新的教學方式根據學生的接受能力進行結合。如果仍然采用傳統的課程填鴨式灌輸方式,會引起學生對課程的反感,最終很難達到良好的課堂教學效果。無論是在理論課程還是實踐課程中,都應該做出全面的建設,進而形成一種適應時代以及學生需求的課程教學設計模式。比如:可利用現在的電腦技術,將劇本結合動漫人物呈現出來,并舉行相關的動漫劇本小品或者話劇比賽,從而提高學生的創新能力。
三、教學以學生為“主體”
教師要及時轉換自己的課堂身份,運用新的教學方式,并真正的做到總書記說的“培養什么人、怎樣培養人、為誰培養人”。把課程還給學生,以學生為主體,教師為輔,引導學生進行課程學習以及對劇本的創作創新,不要拿傳統的教學理念束縛學生的思想。讓學生真正的參與到課程中,活躍教學氛圍,增強學生的課堂積極性。
在很多高職高專院校很多教師會忽略學生的創新能力,因為上高職高專的大多數同學的成績不是很好,相對應的他們對事物的理解較為自我,不能客觀的去理解問題。更何況在高職高專開設表演藝術的公共選修課,學生在課堂中總是認為我只是來修學分的,不是來學習的,反正也不是學習這個專業的,學習這些有什么用的,所以高職高專學生的思想也是需要教師創新教學方式來克服的。學生的成績不好,并不代表學生接受新鮮事物的速度慢,也不代表他們的創新能力特別差,當然這一切都是需要更多的時間以及符合學生需求的教學方式共同完成。在培養學生自主能力學習的同時,要綜合培養學生的職業素養,提升學生的自信心。
四、結語
在高職高專開設表演藝術公共選修課一定要符合學生的實際情況,并結合學生喜聞樂用的社交軟件以及方式進行融合創新。在課程授課中,教師應該真正得轉變教學理念,并結合網絡授課等方式來提升學生的創新能力,從而提升學生的綜合素養,培養學生的創新性。
參考文獻:
[1]劉雅銘.戲劇表演教學中學生創造力培養策略研究[J].藝教論壇.2020(11):115-117.
[2]劉濤.探究表演藝術在播音主持創作中的運用[J].新聞研究導刊.2020,11(12):71-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