謝勇
(河南省南陽南石醫院腦病重癥科 南陽473000)
急性腦梗死是臨床常見神經系統疾病,老年人為主要發病人群,起病急,進展快,甚至導致永久殘障及死亡,常采用抗血小板、靜脈溶栓治療。阿替普酶能再通血管恢復血流,緩解臨床癥狀,但病情控制不理想,溶栓后血管易再次閉塞[1]。替羅非班能抑制血栓形成及血小板聚集,靜脈給藥后起效迅速,并可防止血栓再次形成[2]。阿加曲班能抑制凝血酶活性,抗凝效果好,改善血液循環,對腦梗死溶栓后治療意義重大[3]。本研究選取我院老年急性腦梗死患者114例,旨在探討替羅非班或阿加曲班聯合阿替普酶靜脈溶栓的臨床效果。現報道如下:
1.1 一般資料 選取我院2017 年8 月~2018 年8月收治的老年急性腦梗死患者114 例,按照治療方案分為對照組、觀察A 組和觀察B 組,每組38 例。對照組男20 例,女18 例;年齡60~78 歲,平均(69.36±3.68)歲;梗死部位:小腦 5 例,基底部 24例,腦干 9 例。觀察 A 組男 19 例,女 19 例;年齡60~79 歲,平均(69.65±3.87)歲;梗死部位:小腦 5例,基底部25 例,腦干 8 例。觀察B 組男 18 例,女20 例;年齡 60~79 歲,平均(69.10±3.42)歲;梗死部位:小腦4 例,基底部25 例,腦干9 例。三組基線資料(性別、年齡、梗死部位)均衡可比(P>0.05)。本研究經我院醫學倫理委員會審核批準。
1.2 納入標準及排除標準 (1)納入標準:均符合急性腦梗死診斷標準[4];經核磁共振或CT 檢查確診;發病至就診時間均<4 h;患者或家屬簽署知情同意書。(2)排除標準:伴有血液系統疾病;對研究藥物過敏。
1.3 治療方法 三組患者入組后均給予吸氧,糾正水電解質紊亂,甘露醇降低顱內壓,肝素、阿司匹林抗凝等治療。
1.3.1 對照組 采用阿替普酶(國藥準字S20030095)靜脈溶栓治療,先靜脈推注阿替普酶總劑量的10%+0.9%氯化鈉注射液10 ml,余90%劑量的阿替普酶+0.9%氯化鈉注射液100 ml 于60 min內滴注完畢,1 次/d。溶栓后24 h 進行腦CT 檢查確認無出血后給予阿司匹林、硫酸氫氯吡格雷治療。
1.3.2 觀察A 組 采用鹽酸替羅非班氯化鈉注射液(欣維寧)(國藥準字H20041165)聯合阿替普酶靜脈溶栓治療,阿替普酶用法用量同對照組,先給予替羅非班以0.4 μg/(kg·min)的速度靜脈滴注30 min,再以0.1 μg/(kg·min)的速度維持滴注48 h。
1.3.3 觀察B 組 采用阿加曲班(國藥準字H20050918)聯合阿替普酶靜脈溶栓治療,阿替普酶用法用量同對照組。第1~2 天給予阿加曲班60 mg+0.9%氯化鈉注射液150 ml 持續靜脈滴注24 h;第3~7 天給予阿加曲班10 mg+0.9%氯化鈉注射液150 ml 于3 h 內滴注完畢,2 次/d。共治療 7 d。
1.4 觀察指標 (1)療效:美國國立衛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 評分減少91%~100%為治愈;NIHSS 評分減少 46%~90%為顯效;NIHSS 評分減少18%~45%為有效;NIHSS 評分減少<18%甚至增大為無效。治愈、顯效、有效計入總有效。(2)治療前后三組神經缺損程度:采用NIHSS 評分進行評估,總分0~42 分,分數越高,神經功能缺損越嚴重。(3)治療前后三組凝血功能: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時間(APTT)、凝血酶原時間(PT)、纖維蛋白原(FIB)、凝血酶時間(TT)等指標。
1.5 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22.0 對數據進行分析,計數資料以%表示,行χ2檢驗,計量資料以()表示,行t檢驗,P<0.05 表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1 三組療效比較 觀察A 組治療總有效率為97.37%,觀察B 組治療總有效率為94.74%,組間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觀察A 組、觀察B組總有效率明顯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三組療效比較[例(%)]
2.2 三組NIHSS 評分比較 治療前三組NIHSS 評分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治療后觀察A 組、觀察B 組NIHSS 評分均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表2 三組NIHSS 評分比較(分,)

表2 三組NIHSS 評分比較(分,)
注:與同組治療前比較,*P<0.05;與對照組治療后比較,#P<0.05。
組別 n 治療前 治療后觀察A 組觀察B 組對照組38 38 38 15.88±3.65 15.96±3.58 16.02±3.53 6.12±1.12*#6.03±1.01*#7.26±1.58*
2.3 三組凝血四項指標比較 治療前三組APTT、PT、TT、FIB 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治療后觀察A 組、觀察B 組APTT、FIB 低于對照組,PT、TT 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3。
表3 三組凝血四項指標比較()

表3 三組凝血四項指標比較()
注:與同組治療前比較,*P<0.05;與對照組治療后比較,#P<0.05。
組別 n 時間 APTT(s) PT(s) TT(s) FIB(g/L)觀察A組觀察B組對照組38 38 38治療前治療后治療前治療后治療前治療后55.36±6.36 37.69±3.68*#55.26±6.32 37.98±3.79*#55.69±6.59 48.69±4.98*9.42±0.56 12.68±1.26*#9.58±0.61 12.89±1.30*#9.49±0.60 10.35±0.75*14.26±1.58 18.36±2.35*#14.39±1.74 18.26±2.15*#14.69±1.68 16.35±1.87*6.36±0.89 2.87±0.25*#6.59±0.78 2.75±0.28*#6.47±0.69 4.89±0.48*
急性腦梗死是由于腦動脈血流中斷,腦組織出現缺血性壞死,導致相應神經功能缺損,神經元壞死。因此臨床上挽救缺血腦組織、改善神經功能、防止梗死再發生是治療關鍵。
阿替普酶是常見血栓溶解劑,能激活機體纖溶系統發揮溶栓作用,可快速疏通腦梗死堵塞血管,恢復血液流通,但僅應用阿替普酶會出現部分再閉塞,導致更高的病死率。臨床上需要抗血小板聚集藥物進行聯合治療提高療效。本研究結果顯示,觀察A組、B 組總有效率均高于對照組,治療后NIHSS 評分均低于對照組(P<0.05),可見替羅非班或阿加曲班聯合阿替普酶靜脈溶栓治療老年急性腦梗死療效顯著,能減輕患者神經功能損傷程度。替羅非班屬于非肽類、可逆性血小板表面糖蛋白受體拮抗劑,能特異性結合受體,作用于血小板聚集通路,抑制血小板聚集,抗血栓形成,可提高阿替普酶溶栓的血管再通,防止血栓再次形成[5]。阿加曲班是凝血酶抑制劑,能與凝血酶活性位點結合,抑制其誘導催化血小板聚集,防止血栓再次形成。此外,阿加曲班抗凝同時不影響血小板數量及功能,能維持APTT、PT、TT、FIB 等凝血指標于正常范圍內[6~7]。二者與阿替普酶聯合應用均能提高療效,改善神經功能。治療后觀察 A 組、觀察 B 組 APTT、FIB 低于對照組,PT、TT 高于對照組(P<0.05)。提示替羅非班或阿加曲班聯合阿替普酶靜脈溶栓能有效改善老年急性腦梗死患者凝血功能。綜上所述,替羅非班或阿加曲班聯合阿替普酶靜脈溶栓治療老年急性腦梗死均具有顯著的臨床療效,可減輕患者神經功能缺損程度,改善凝血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