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真
(河南省鄧州市中心醫院 鄧州474150)
功能失調性子宮出血主要指神經內分泌功能障礙而導致子宮異常出血,近年來發病率呈上升趨勢,是如今臨床中多見的疾病[1]。至少一半功能失調性子宮出血患者為圍絕經期女性群體,這主要是因卵巢功能衰退而引起子宮出血紊亂,臨床主要表現為經量過多及陰道無規律出血等癥狀,若治療不及時則會并發貧血等癥狀,極大威脅患者的生命安全[2~3]。臨床中較多選擇止血、調節經期等手段實施治療,但效果不甚理想[4]。本研究旨在觀察子宮內膜消融術治療功能失調性子宮出血的臨床價值。現報道如下:
1.1 一般資料 隨機將我院2018 年4 月~2019 年4 月收治的92 例功能失調性子宮出血患者分為觀察組和對照組,每組46 例。對照組年齡43~58 歲,平均年齡(47.40±1.30)歲;病程 5~29 個月,平均病程(13.10±0.80)個月。觀察組年齡 44~59 歲,平均年齡(47.60±1.20)歲;病程 5~30 個月,平均病程(13.20±0.70)個月。兩組一般資料比較無顯著性差異(P>0.05)。納入標準:(1)符合相關相關診斷標準;(2)經內科保守治療效果不佳;(3)符合手術適應證;(4)同意本研究并簽署知情同意書。排除標準:(1)因子宮肌瘤等其他因素所致出血者;(2)伴有高血壓等慢性疾病者;(3)伴有重度感染性疾病者;(4)伴有先天性子宮結構異常者。
1.2 手術方法 兩組均于月經干凈1 周后實施手術。術前兩組均給予盆腔彩超以及血常規等項目檢查。協助患者取膀胱截石位,常規局部消毒后實施硬膜外麻醉,然后對宮頸進行擴張處理,將宮腔鏡置于宮腔內部并仔細進行探查,刮取少量子宮內膜并送病理檢測。觀察組于宮頸腔鏡輔助下實施射頻消融術,完成宮腔檢查后,首先對射頻消融系統設置相關參數,設定溫度70~80℃,時間5 min,然后放入射頻消融探頭,于超聲指引下實施消融處理,以子宮內膜呈灰白色為準,隨后利用宮腔鏡仔細檢查宮腔情況,未發現異常情況后則可依次退出相關器械。對照組于超聲輔助下實施子宮內膜切除術,自子宮底部至頸口處切除約2 mm 淺肌層。術后6 h 內兩組均嚴格觀察患者生理指標變化,同時行抗感染治療。
1.3 觀察指標 (1)臨床療效:顯效,經量顯著降低,貧血等癥狀明顯改善,病檢結果未發現內膜增生現象;有效,經量有所降低,貧血等癥狀有所緩解,病檢結果未發現內膜增生現象;無效,經量、貧血等癥狀無明顯變化,病檢結果發現內膜增生現象明顯。總有效率=(顯效例數+ 有效例數)/ 總例數×100%。(2)臨床相關指標:手術時間、住院時間、術中出血量、術后子宮內膜厚度。(3)并發癥發生率:術后出血、感染、下腹疼痛、發熱等。
1.4 統計學分析 應用SPSS18.0 統計軟件分析數據,計量資料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采用χ2檢驗,P<0.05 為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2.1 兩組臨床療效比較 觀察組總有效率明顯高于對照組(P<0.05)。見表1。

表1 兩組臨床療效比較
2.2 兩組臨床相關指標比較 觀察組手術時間、住院時間、術中出血量以及術后子宮內膜厚度等指標均低于對照組(P<0.05)。見表2。
表2 兩組臨床相關指標比較()

表2 兩組臨床相關指標比較()
術后子宮內膜厚度(cm)觀察組對照組組別 n 手術時間(min)住院時間(d)術中出血量(ml)46 46 t P 13.20±1.60 24.10±2.30 3.127 0.01 3.10±0.50 5.70±0.90 3.308 0.01 14.50±2.40 28.70±3.30 3.241 0.01 0.62±0.04 0.96±0.07 3.391 0.01
2.3 兩組并發癥比較 觀察組并發癥發生率明顯低于對照組(P<0.05)。見表3。

表3 兩組并發癥比較
功能失調性子宮功血主要是由于體內孕激素水平降低造成子宮內膜不斷增厚最終導致的撤退性出血現象[5]。性激素、刮宮等方法是臨床治療該疾病常規方案,但臨床研究表明藥物治療綜合效果不佳,且復發率高[6]。對于藥物治療效果不佳者較多選擇手術治療[7]。
子宮內膜射頻消融術主要利用生物熱效應使子宮內膜組織壞死,最終達到子宮性閉經的目的。該術式可使子宮內膜附近約2 mm 的肌層出現變性壞死,且創面可被快速修復,有利于達到降低月經量,甚至永久性閉經的效果。此外,該治療儀能夠自動報停,通過評估病灶面積、性質等方面,計算機系統可準確制定治療時間與功率,從而降低盲目操作的風險[8]。且該術式創傷性小,患者恢復速度快。國內學者報道[9~10],子宮內膜射頻消融術中熱量擴散程度小,基本不會影響附近正常組織,因此基本不會影響卵巢功能。但在實施子宮內膜射頻消融術時應注意以下幾點:(1)對生育無明顯要求者;(2)治療刀凝刮時應達到雙側宮角部位與宮頸內口,以防遺漏病灶而降低手術效果;(3)應注意控制消融深度,切忌過深,從而降低繼發壞死出血的風險;(4)對于病理檢查結果為非典型增生病例,應謹慎考慮手術,并注意術后復查;(5)切忌加壓消融,僅需托住手柄緩緩外移;(6)對年齡較大者,子宮內膜以及宮頸管內膜應均進行消融處理,但盡量避免傷害官頸外口組織;(7)為降低宮頸粘連出現的風險,消融前應盡量擴張宮頸內口,并對存在宮頸糜爛的病例分2 次給予消融處理。本研究結果顯示,觀察組總有效率明顯高于對照組,手術時間、住院時間、術中出血量、術后子宮內膜厚度及并發癥發生率均明顯低于對照組(P<0.05)。綜上所述,子宮內膜射頻消融術治療功能失調性子宮出血效果顯著,有利于促進患者病情恢復,縮短住院時間,值得推廣應用。